品时事让政治的魅力彰显

2016-11-09 09:09贺冬华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时事笔者交流

贺冬华

政治应该作为一门科学来教学,既要以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为目的,同时也要把发展政治作为更高层次的目的,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习政治。这应该就是政治教学的归宿点——来源于政治,回归于政治。究竟怎样引领学生把政治学科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呢?直到学校召开“十二五”《现代教学技艺在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组专题交流会,经大家启发,笔者在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学技艺,并创设了在课堂前5分钟品时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心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内外热点问题、身边小事,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课堂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一、师友合作、课前酝酿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政治素材,笔者一是鼓励学生在家通过读杂志、看新闻、听广播等渠道,尽可能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二是将当天的《萍乡日报》张贴在教室门口,为错过在家读书看报的学生提供阅读机会。三是要求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助学单格式完成预习。格式如“我读了X年X月X日的《XXXXX》(电视、杂志或报纸),标题为《XXXXXXX》的文章后,我懂得了(或说明了)XXXXXXXX,学生每天完成2~3条左右。四是学习借鉴山东即墨二十八中李志刚校长在《课堂风暴》中阐述的方法,将学生按师友关系,两两搭配,结合已学知识点,先相互说一说自己的见闻和体会,学友将自己的见解讲给师傅听,在师傅这里验证和评判,师傅也可以为学友做进一步深入剖析,从而为下一步课中交流做铺垫。

二、学生组织、课中交流

上课铃声响过后,课代表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予以点拨、评价。对于结合书上观点分析全面,有一定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片段一:A学生读了《翁婿争夺死亡赔偿金》后,从遗产继承的方式、继承范围、分配原则方面做了回顾,结合新闻内容,复述了法院的判决。学生之后发现,生活中实际案例与课本知识非常的吻合,并且比书上还详细具体。曲折,耐人寻味的案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政治的认同感。片段二:B学生酷爱读名著,他竟然把《红楼梦》也和政治挂上了钩。他说:“一个国家衰败了使得一个家庭也随着没落了,可见国家的荣辱对于个人成败来说至关重要,有国才有家,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国家荣辱和个人荣辱息息相关……”当时听了后,让笔者着实吃惊不已,不得不佩服他的分析。片段三:C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她站起来,眉飞色舞地说:“老师,读了2014年4月30日《萍乡日报》里面这篇《环保比旅游更重要》,我明白了昨天那个多项选择题为什么我做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用资源换取财富是错误的选项,而且在书上31页(湘教版)讲了实现小康的关键是在调整结构、降低耗能、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

随着学生知识量的扩大,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在新授教学中,被学生打断教学时有发生。这时恰当引导,集体交流评价尤为重要。在讲到《和睦的大家庭》时,学生D义愤填膺,忍不住插话,“看了在昆明火车站的恐怖暴力事件报道,我发现……”笔者立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们从民族起源,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性等角度各抒己见,一时间交流异常火爆,学生思想之花在课堂激情的绽放。

三、搭建平台、课后延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课堂上,教师无论设计什么类型的实践性活动,要么模仿,要么想象,学生是跑不出那个教室的,实践活动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只有在课后拓展中,把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在教室以外的广阔天地里设计实践活动,才能升华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课后作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载体,成为学生自主生成德育、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渠道。课前5分钟的激励讨论很快就会过去,但动态生成的精彩令人回味,为了尽可能地保留这份感动,笔者安排课代表负责将学生课前写好发言卡片,贴在固定的公布栏里面,为学生课后进一步扩大交流提供平台。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评选最佳新闻解读奖,让品时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品时事,能让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运用政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揭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是非辨别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等方面的学习有较大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时事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老师,别走……
时事绘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