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应有亮点意识

2016-11-09 09:09黄静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传神用词拟题

黄静

高考阅卷,教师常常对语感有较高的要求。优秀作文的语言会让阅卷教师感觉到生命的律动,给人以灵动、清新之感,语言老到,精华尽现。考场作文语言有情味,就有了亮点。高考作文的“有文采”,不同于基础等级的“语言通顺”,它是更高等级的要求,是衡量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尺。“有文采”,不仅要求考生把话说得通顺、明白,更要说得清晰流畅、文采斐然。俗话说“佛靠金妆,人靠衣妆。”对于作文来说,必要的修饰打扮可以提升文章的审美品位,显示作者的思想才情与语言功底。

一、扮靓标题,新人耳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好的题目就是一大亮点,它既是对全文的统领概括,又能给人以美感。 扮靓了标题,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也激发了评卷者的阅读兴趣, 无形之中就多得了几分。

自拟题目的作文,对考生的要求更高,因为拟题就是对考生驾驭语言能力的直接考查。对一篇鹦鹉学舌的材料,有的考生拟题为《做人要有礼貌》,既没有把握自己与他人的辩证关系,语言也太直白, 显现了作者思想的贫弱。而《善待别人,成就自我》《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等标题都很好地理解了材料中的信息。

二、用词贴切,纤毫传神

古往今来,优秀的作家特别注重遣词造句的精准贴切、恰到好处。王安石煞费苦心,终于悟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妙境;贾岛沉迷于“推敲”的抉择,留下了传诵千古的文坛佳话。历览前贤的诗文佳作,无不因一个或数个词语特别的准确、传神,通篇因之而熠熠生辉,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是鲁迅的名篇《药》里的一处描写,“伸”“捏”“提”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表现了广大看客对屠戮革命者血腥场面的沉醉与痴迷,从而揭示了国民愚昧麻木、冷漠自私的现实。先驱者的鲜血与愚弱民众的快意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作家的愤懑与痛心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但家乡毕竟没什么好玩的……它甚至没山没水,只不过一岭黄沙,几撮泥房,几缕炊烟罢了。稀稀拉拉的几棵老榆树,歪歪斜斜地立在乡道边。

这个片段,出自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从“一岭黄沙” “几撮泥房”“几缕坎烟”“稀稀拉拉的几棵老榆树”“歪歪斜斜地立在乡道边”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事物的特征,量词精确,形象传神。朱自清说:“一目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 纤毫可传神,滴水能映海。一篇文章里,用词精妙的地方就是文本的亮点,就是考生才艺的体现。写作文,特别是记叙文,对于细节描写一定要仔细揣摩,用心考究。用词贴切、生动,还要求我们能有意识地选用含义具体丰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力争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形象性和立体感。写景叙事,要善于给画面着色,善于捕捉画面的声音与气息,让画面灵动鲜活起来;写人要善于把握神态,特别是要将动作的细微特征放慢拉长,让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句式灵活,跌宕多姿

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源…… 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因此要善于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自然地、有变化地使用不同的句式,以求文章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自由自在,浑然天成。

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我外出,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这是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的优美片段,你不能不惊异于文本的雅致精美,作家用对偶、排比的手法,使本段成为整散结合的典型范例。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翩翩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娜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

这是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绿色生活》中的一段文字,作者驾轻就熟,文字空灵飘逸,文风生动活泼。文章长短句交相辉映,富有变化。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挥洒自如。长短句的交错运用,形成了音节的抑扬顿挫,使语言具有音乐之美、结构之美、绘画之美。读之如品甘茗,令人回味无穷。

在当前这个电脑阅卷的时代,考生作文的外在形式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电脑屏幕会放大每一位考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考生除了要字迹工整清晰之外,还要形式灵活多样,要符合文学的审美特征,以求在阅卷教师疲劳之时,精神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亮。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写作风格,使得文章的表述轻灵活泼,富于个性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传神用词拟题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感怀
方法种种巧拟题
相似的内容,灵动的表达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