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6-11-09 09:09陈跃华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初中体育新课程

陈跃华

【摘 要】为了思考和探究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因素,运用调查问卷法对区域内62位体育教师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问卷,共计15个问题;对本校六、七、八三个年级,13个班级共计500多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问卷,共计10个问题,并对调查问题进行了统计梳理,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探究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和敬业精神、学生参与主动锻炼的意识,并针对这些因素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建议: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提升师德修养、以兴趣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精研吃透教材,根据学情和新课程目标优选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体育 教学有效性

一、研究目的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如何贯彻落实“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除了学校在课程计划中的时间保障之外,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即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要得到提升。笔者作为一名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初中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研组长,在本校的教学和校外观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如(1)学习目标不具体: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教材分析不透彻;(2)教学内容简单化:教师为了所谓“创新”只追求上课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体育课的特征和性质,学生的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过少;(3)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教师为了应付体育中考,往往忽略学生生理特点,用大运动量训练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注重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等等。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深入思考并探究影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找到有效解决的策略。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笔者在区域内13所初中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的配合下,针对62位体育教师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问卷,共计15个问题;对本校六、七、八三个年级,13个班级共计500多名学生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调查问卷,共计10个问题,对问卷进行统计梳理。

三、结果与分析

笔者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导致课堂低效、无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了解不透彻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统计出这样一组数据: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大多数的教师还不能够完全按照新课标来备课、上课。笔者在与一些同行在交流时,也发现新课程标准在基层学校体育教师中有着差异很大的解读,很多教师对教材的选择、重难点的确立、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改变等方面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偏低,敬业精神缺失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和主导、指导作用。从表1的第二张图表中我们发现目前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中“教师缺乏能力”这一项的数值也比较高,说明我们体育教师也认识到体育教师整体业务能力水平需要提高。从第二、三两张图表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因为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不足,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都有着一些偏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整体性与细致性,不考虑学生的中长期发展,甚至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而教学,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学生失去“学”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严重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另外不排除有部分一线体育教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教学倦怠,工作消极;自身师德修养的不足,责任心不强,对待教学工作缺乏敬业精神;没能把服务意识放在心头,效益意识较低;没有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以应试代替素质。这也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3.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和意志力薄弱

在上述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70%的初中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但也有30%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不是很高,甚至有8%的学生不太喜欢,3%的学生完全不喜欢上体育课。在对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时发现,有9%的学生是因为体育课可以玩耍比较自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有些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有些松散不规范。在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的基础上来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教学目标的达成肯定要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也要打折扣,因为学生的身心不能够全部投入到学习中,那所获得的提升和发展就是有限的。

(2)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主动参与性不足。从图表可以看到只有62%的学生能够主动去参与体育锻炼,还有38%的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参与体育锻炼,笔者认为是教材内容不受学生欢迎或者教师的练习形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等原因造成。

(3)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意志力薄弱。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只有59%的学生能够在感觉较累的情况下还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原因就是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辈出于疼爱极少让他们从事家务劳动,出入以车代步,空余时间多数都在家玩电脑、看电视,极少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坐的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减少,除了在校体育活动外体力消耗很少,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有氧耐力水平逐年下降,惰性在增加。

四、结论及建议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找到了较好的对策与方法。

1.增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提升体育教师师德修养

一线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执行者,是课改精神的贯彻者,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应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为体育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搭建平台,促使体育教师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使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没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就会使体育教学流于形式,变体育教学为无序、松散、随意的“放羊”行为。只有体育教师的严谨从教,敬业爱岗,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有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

2.以兴趣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例如在讲解技术动作要领时,笔者常常采用体育口诀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教前滚翻动作时提示学生“一蹬二撑三低头,含胸收腹身似球”,练习立定跳远时就讲“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蹬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后跟着地体向前”,朗朗上口的体育口诀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记住动作要领,并且也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气氛。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效果更好。

3.精研吃透教材,根据学情和新课程目标优选教学内容

熟悉教材内容,对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教师应该考虑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教材为立足点,精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以传统教学内容为框架,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根据新课程目标进行取舍、优选优化,从生活中选取创编,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获得使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对成功的体验。

例如六、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身体协调性、力量等方面还欠缺,八、九年级学生性格相对成熟,能相对理性看待问题,能接受较困难的任务,男同学主动锻炼意识增强,并且很想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女同学的锻炼意愿有所下降,羞涩心理的原因使她们不太愿意在男同学面前表现,但因为体育中考的原因,还是能够针对考试的项目进行练习等不同特点。所以在初中低年级教学时,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多选择各种接力跑、花样跳绳、跳橡皮筋、跳格子、垫上滚翻、杠上运动、投篮比赛、羽毛球、乒乓球等内容,由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不要求他们的技能水平掌握得很好,而是使他们每人都能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主动参与锻炼并能坚持下去,而到八、九年级时,学生有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和技能基础,就提高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要求,除了对中考技能项目熟练掌握以外,对体能的要求也提高,特别是有氧耐力的练习次数增加。此外,继续鼓励学生不放弃以前的运动习惯。

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法,做到研究并确定教学目标,课前精心备课,认真准备器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为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例如笔者在上六年级跳绳体育课时,考虑到平时让学生跳绳时,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因为是教师计时大家一起跳,没有什么变化和花样,学生跳两次就感觉没劲了,所以笔者安排了六种不同的跳法“单人单摇、单人双飞、双人单摇、双人双摇、你甩我跳”,此外,让学生创编花样跳绳,一堂课下来,学生跳的不亦乐乎,原先计时统一跳一分钟就喊累不想跳的情况也没有出现,既提高了跳绳的水平,又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愿景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方面有了一些收获,但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如因为有一些其他学科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因为场地器材的因素,因为部分家长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不重视,因为运动过程中的一些伤害事故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等等影响到体育教学质量。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每位体育教师都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和修养,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有一个大的飞跃,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会更上一个台阶,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笸(作者单位: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旭芳.以人为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2012,(3).

[2]赵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与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3]郁金康.分析对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具有影响的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2,(7).

[4]王淑真.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学参考,2010,(9).

[5]徐波.浅议新课程下制约体育课有效教学的因素及解决方案[J].新课程学习,2010,(10).

[6]吴雨平.新视阈下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初探[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8).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初中体育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