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要做到“六个精准”

2016-11-10 06:41姚建军
审计与理财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定性审计工作精准

■姚建军

审计工作要做到“六个精准”

■姚建军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省考察,提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重要思想。对于审计工作来说,“精准”,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追求。审计工作的职能在于捍卫国家利益、守护公共资金、监督权力运行、查处贪污腐败。审计工作中的精准,就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所以,审计工作必须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客观审慎,明辨是非,强化精准意识,培养精准作风,做到在项目计划、人员安排、查找问题、审计定性、处理处罚、评价意见等六个方面的精准。

1.项目计划要精准。精准的审计项目计划可以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全面覆盖、突出重点”。要做到项目计划的精准性,必须做好以下四点:一要吃透上级的有关精神,按照省、市审计部门的部署安排,保障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开花,促进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二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县经济发展实际,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精准安排审计项目,立足实际,服务大局。三是突出解决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重点安排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服务民生、顺应民意。四是合理利用可用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借力现代化审计手段,实现审计全覆盖。

2.人员安排要精准。审计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人。一要因事用人。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特点,精准安排相应的审计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做到知人善任、量才为用。二要优化组合。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业务特长,精准整合审计组人员结构,做到取长补短、优劣互补,扬长避短、发掘潜能,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三要实绩优先。倡导实绩优先的理念,形成实绩优先的氛围,让绩优者得到更多的尊重,让绩优者得到更多的回报,让绩优者有成就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达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查找问题要精准。查错纠弊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通过揭露问题、查处问题、督促整改,达到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的目标,更好地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所以,精准查找问题成为一种必须。《审计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对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保持警觉,并审慎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精准查找问题是审计人员一种基本的执业要求,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审计就是要通过查找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处理处罚意见,以审促改,建章立制,完善提高,更好地履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如果违纪问题没有被发现,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大的危害。精准查找问题也是一种考验。违纪问题的隐蔽性、针对性和抗查性,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自律能力是一种考验。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执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职业道德,大胆创新方法,排除一切干扰,精准查找问题,经受住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廉政风险的考验。

4.审计定性要精准。审计定性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的性质对照相应的法规予以定性,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这是审计工作的一道重要环节。审计定性的精准程度事关审计结果的质量,所以必须做到“准确、合法、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审计人员要精通国家的法律法规,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利用充分的审计证据,作出客观的精准定性。二是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规范审计工作流程,严格项目审理制,准确运用法律法规,保障定性精准无误。三是落实“三个区分”。坚持公开透明阳光,容错纠错并重,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客观求实地作出结论和处理。

5.处理处罚要精准。审计的落脚点就在处理处罚。通过处理处罚,达到发挥监督职能,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的目的。所以处理处罚的精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审计处理处罚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及责任人,要得到认同才有更强的执行力,处理处罚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依规、恰如其分。如果处理处罚不精准,不仅会影响其执行力,还会造成执法不公,使审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损害,审计的良好形象受到影响,审计的公信度遭到质疑。对审计查出的违反财经法规问题,应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征求被审计单位及个人的意见,实行项目审理制度,重大事项组织听证。处理处罚要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规,区别违纪违规问题性质和情节的轻重、数额的大小,精准、合理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切忌“任性作为,弹性执法”。

6.评价意见要精准。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及责任人个人履职效果的一种判断评定,它包括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财经法规的执行,以及个人履职、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审计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标准,精准套用法律法规。精准的审计评价是一种阳光公示,体现的是执法公正、社会公平。精准的审计评价可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先进是一种肯定、认可,让先进有荣誉感、获得感,对后进是一种警示,可以激励后进的责任心、进取心。审计评价不精准,就会混淆视听,让投机钻营者有可乘之机,让碌碌无为者失去约束,让违法乱纪者逃脱制裁。所以审计评价一定要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清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用词恰当、定性精准。

(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

猜你喜欢
定性审计工作精准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基于UPLC-Q-Tof-MS/MS和HPLC的牙膏中叶绿素铜钠主要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