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2016-11-10 00:55王路云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低碳发展碳排放产业结构

摘 要:在国家严控碳排放总量的情况下,重庆市作为国家首批“五省八市”低碳试点、全国7省市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低碳产品认证试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2005~2014 年重庆市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耗量为研究基础数据,测算分析重庆市近10年来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总量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结合重庆市产业结构的特点给出低碳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碳排放;产业结构;低碳发展;重庆市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极端天气频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提高,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的减排任务和要求也日益高涨。为此,中美两个世界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于2014年11月联合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从总量控制方面制定目标:到202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四大”城市,既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区域,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双重重任。因此,了解重庆市碳排放的基本状况,揭示能源消耗主要途径和特征,探寻减排发展的有效路径,对重庆市减排工作具有一定意义,也将为全国相似省市的减排路径提供借鉴。

一、重庆市碳排放现状

(一)碳排放总量的估计方法

碳排放计算方法与模型,按照设计思路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宏观估算模型主要对碳排放核算给出概念性解释与方法,而微观估算模型直接面对不同的排放源类型估算出碳排放量。目前,使用范围较广、兼具宏观和微观特点的方法有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3种[1]。碳排放包括人工排放和自然排放,一般计算的是人工排放,按照美国能源部下属的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arbon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CDIAC)的计算方法,碳排放总量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以及水泥生产的碳排放[2]。对于碳排放总量测算一般采用IPCC/OECD 推荐的方法,即根据消耗的能源数量以及能耗排放系数来估算。应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Qt = Ecδc + E0δ0 + Enδn (1)

公式(1)中,Qt 为碳排放总量, Ec、 E0、En分别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消耗的能源总量,δc 、δ0、δn分别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的碳排放系数。本文选用的排放系数为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数据,即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02、0.478、0.389 kg碳/kg标煤。因此,本文使用的估算关系式为:

Qt = 0.702Ec + 0.478E0 + 0.389En (2)

(二)重庆市碳排放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根据碳排放总量的估算关系式,即公式(2),本文以2005~2014年重庆市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消耗量为研究基础数据,测算、分析重庆市近10年来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总量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年鉴》和《重庆市统计年鉴》,由此得到下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重庆市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基本态势,碳排放总量的年平均增速为8.72%。能源消耗量中,煤炭的消耗量是石油和天然气消耗量的近4倍,是最大的能耗来源;从碳排放总量增速看,自2011年起,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明显放缓,并逐年降低。

二、重庆市碳排放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自有人类社会开始起,全球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上升,排放重点从以生活碳排放为中心,转向以生活和生产并重,再发展到以生产碳排放为中心的模式,而且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的关联性。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强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减小并逐步趋同的态势。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产业结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增加后减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如图1所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中的高耗能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越大,重庆市第二产业占比近10年来平均保持在45.5%;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高耗能服务业比重越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就越大,反之,第一产业比重的提高则能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重庆市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高与近年来逐步形成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密切相关。

三、重庆市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一)高度重视温室气体减排,积极应对碳减排问题

与重庆市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走低碳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和低碳减排二合一的模式,即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约束,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重庆现在要边发展边减排,要与东部地区同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压力更大,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此,重庆市应设计低排放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进低能耗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对碳排放的高碳锁定效应,保证全市控制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完成的外部要求和内在动力的一致性。

(二)减少煤炭等高能耗能源的使用,并提高其利用效率

加快开发利用清洁能源,通过先进技术手段使煤炭能够清洁利用,发展新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技术,减少火电平均发电标准煤耗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及推广,提高高碳产业能源利用率,使其“低碳化”,减轻环境负担。

(三)大力推广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

在能源领域、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建筑领域等四大高耗能的领域中分别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推进一批低碳技术进行减排应用示范。同时,加快推进低碳技术产业化、低碳产业规模化发展,对减排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关键产品或核心部件组织规模化生产,提高开发、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能力。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

(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低碳排放产业

重庆传统主导产业中的材料工业、化医、装备等产业都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应将传统产业划分为高耗能和低耗能产业,重点治理高耗能的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兴新产业中的低耗能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加大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的宣导,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加强教育培训,开展低碳减排职业培训以及低碳知识的宣传普及,针对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咨询机构、科研院所等举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培训和研修班,提高对低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低碳减排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普及相关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明达,蒙吉军,刘碧寒.国内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4,(02):248-258.

[2]梁朝晖.上海市碳排放的历史特征与远期趋势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07):79-87.

[3]姜启亮.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中国低碳经济实现路径[J].宏观经济,2010,(12):97-99.

[4]陈诗一.新常态下的环境问题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02):94-99.

作者简介:

王路云,硕士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低碳经济。

猜你喜欢
低碳发展碳排放产业结构
浅议城乡布局对改善人居环境的影响
济南市公共交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
低碳发展中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