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员工的企业文化管理

2016-11-11 03:46孙健耀
企业文明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性时代文化

文/ 孙健耀

青年员工的企业文化管理

文/ 孙健耀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管理者抱怨:这些80、90后小青年太难管了,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这些年轻人根本没有吃苦精神,只懂得享受,不懂得奉献、感恩;现在的80后新人干什么都谈钱,太现实了……的确,随着时光的车轮滑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由于新生代员工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的独特性,及其与以往年龄层次的员工在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和追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强化青年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已成为时下众多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独特的成长背景造就青年员工的独特秉性

在抱怨管理难的同时,我们很少有人真正清楚青年员工的特质到底是什么。其实,想明白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稍加疏理,就会发现“四大时代”背景对青年员工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独胎国策时代。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6:1的家庭养育模式。所谓6:1,即六个成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养育一个小孩。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家庭经济状况各有不同,但对小孩的宠爱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宠爱与家境无关。

其次是市场经济时代。青年员工生长的年代正是中国市场经济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表现为物质极大丰富,有钱就能享受一切;另一方面,追求财富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创业家、财富英雄受到全社会的青睐和追捧,“财富至上”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必然对新生代的观念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第三是偶像崇拜时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期,人们从以前的军人崇拜、劳模崇拜、领袖崇拜逐渐转移到对各类明星的崇拜。在商业包装和舆论推动笼罩下,娱乐体育明星们的生活与个性被极度美化和放大,笼罩在炫目的光环之下,令“追星族”如痴如狂,直接影响了青年一代的人生成长。

第四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兴盛,正是80后从少年到青年、90后从童年到少年的关键转型之际。在这个时代,信息无障碍,娱乐无极限,不说话可以沟通,不出门可以挣钱,网络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青年员工的主流选择。

在这样四种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青年一代的就业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作的意义不再是养家糊口、不再是理想至上,而是简单的快乐与自我成就。

倡导“互联网精神”,强化对青年员工的人性认同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就会明白,青年一代价值观的变化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就是现实,是最真的人性。同时,不管我们是否看得惯,还必须正视一个事实:青年员工代表的就是时代和未来。因此,不是要让他们改变并适应我们、适应既有的企业文化,而是我们自己和既有的企业文化应该改变并适应他们。这种改变和适应,不应只是策略和方法上的,也该是思想观念、甚至是价值观上的。比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倡导以心为本、追求快乐的理念,我们的管理思想应该从“先谈职业认同,后谈人性认同”转为“先谈人性认同,后谈职业认同”。

具体说来,对青年员工的管理必须把握“三性”:

首先是尊重人性。因为只有尊重,才会有理解与宽容,才能建立相互间的信赖。这种尊重,指的是尊重他们的人格、思想、兴趣爱好乃至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他们平等相处、平等沟通。

然后是顺应人性。因为只有顺应,才是积极和平等的理解。这里的顺应,指的是顺应并满足他们合理的想法与需求,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加强对他们的理解与认知。

最后是引导人性。因为只有引导,才是真正的尊重和负责。这里的引导,强调的是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有效的手段和良好的沟通途径,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正向激励与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标准的健全人格与行为方式,让他们真正能够得以健康成长。

其实,我们不妨从“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中汲取营养,以包容的胸怀、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生代员工,与之平等相处、平等沟通,建立相互理解的基础,继而通过密切协作,进一步强化彼此间的信任与支持,最后在对成果的分享中体验快乐、证实价值,形成文化认同。

总之,不是只有互联网企业才需要重视培育互联网精神,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互联网“从业者”,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责任编辑:任 真)

孙健耀,著名企业文化专家、工商管理博士、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与传播机构董事长、首席顾问。从业逾25年,先后就职于政府、部属国有集团、民营投资集团、港资集团、跨国公司等机构,历任品牌总监、营销总监、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总监、总/副总经理等高管职务。多次全程主导企业文化建设、品牌策划、地产与实业投资经营、集团重组、企业并购、改制上市筹备等项目。

全方位的事业实践和执着不懈的理论探索,使其拥有超强的实证分析、体系构建、理念提炼、落地策略与实施等专业功力,极善把握不同行业本质,能敏锐发现经营管理问题,并从企业文化创造的角度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在能源燃气、房地产、广播电视台、地铁、机械制造、钢铁等众多行业都有丰富的经验及案例。

他主张并推行的“专注是中小企业的最佳战略选择” “文化就是新优势”“像猎头一样了解人”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在实际运用中得到广泛印证,深受好评。其著作《专注——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首创“专注”理论,受到企业界和管理理论界的强烈关注。

猜你喜欢
人性时代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