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翰墨 洒脱人生
——曾学斌书艺管窥

2016-11-11 03:46郝幸田
企业文明 2016年2期
关键词:书艺书法家重庆

文 /郝幸田

醉心翰墨 洒脱人生
——曾学斌书艺管窥

文 /郝幸田

近年来,由于工作关系,我格外关注企业书画人才的创作,此番看到学斌的系列作品,感到别开生面。特别是其隶书佐以篆韵草情,给人以“清刚遒美”之享受。书中小品,迁想妙得,触处成春,趣味生动,诚为抒性灵之作,非一般书家可比。可见其孜孜构筑书风的良工苦心。学斌经过数十年的研习与甄别,于书法之道,自然是了然于胸了。

曾学斌,气质儒雅,热情谦和,淡雅洒脱,爱品普洱大味,喜好把盏浅酌,更爱在香烟袅袅中挥毫弄翰,诚乃性情中人也。学斌1964年6月生,四川资阳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书协常务理事、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江北区文联副主席兼书法家协会主席;曾担任《重庆书法家报》编辑、重庆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年创作部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书协学术研讨会和届展评委。

作为当今巴渝书家的代表之一,学斌成名于20世纪90年代,在多个国家级重要书法展览中获得殊荣,同时在书学研究方面也有不俗表现。近几年来,他的作品倍受书法界和收藏界关注。其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六、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入展四川省第二届书法篆刻新人新作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中国石油书法20人展、中国首届兰亭奖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荣获金奖)、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大展;京津沪渝直辖市名家书法作品展;入选《书法》杂志2006年中国书坛“百强榜”。

学斌书法创作、理论兼修,曾获:重庆市政府“书法奖”《书法报》“兰亭诸子”海选入围奖、重庆市第15届“群星奖”金奖等。《书法报》《重庆书法家报》《今日重庆》《重庆文艺》《巴渝文化报》《中国石油报》等报刊曾专题介绍其学书成果,传略入编《中国美术编年史·1949—2014》(书法卷)。其论文、书评、散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东方艺术·书法》等报刊。

学斌的书法目前虽具专业水准,但对他来说仅属业余爱好。他曾从事过教师、编辑、记者、秘书等职业,现在一家石油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尽管平时公务忙碌,但他依然忙里偷闲钻研书艺。他本有机会从事书法专业工作,但因种种原因只得割爱。天道酬勤,长期的勤奋没有白费,学斌终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频繁出现在重庆及全国书坛,并赢得同道的高度赞誉。如今,他的名声不胫而走,邀展、求字的函件纷至沓来,一些有眼光的收藏家更是以求得其一幅作品为荣,真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学斌从小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但从提笔练字那天开始,他并未想在书法方面有所作为,更未敢想做什么书法家。用其话说,对于写字,确实喜欢,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就这样,从青春年少到中年人生,笔墨纸砚伴随他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

30多年来,学斌在古典大家和现代名家身上悉心用功,寒暑不辍。以“板凳要坐十年冷”之恒心做着自家功课。狭小的阳台是他的书房,不宽的雅室是他的墨堂,案牍虽小却时有劳形。他以法帖翻破、砚池磨穿之精神,首尾不懈,终于积有所成。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在书法创作上孜孜以求,笔砚之余,在书法理论方面也笔耕不辍,时有学术论文和书法散文见诸报刊,这种理论研究和创作兼修的青年书家在全国书法界也实不多见。

学斌书法颇具才情,篆隶行楷各体皆攻,尤精于隶书,不仅数量大,且颇具创意,表现了卓尔不群的个人风格。他的书作将深厚的学养与独特的人生经历融入书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为当今书坛所推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其雄厚的创作实力、较为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出色的策划、组织能力得到了重庆书协的高度认可。2000年5月,重庆市青年书法家作品联展,他以雄厚的创作实力、较为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出色的策划、组织能力得到市书协的高度认可。同年6月,他一举当选为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年创作部副主任,同时担任《重庆书法家报》学术版编辑。几多暮霭晨昏,几多心血汗水,漫漫学书长路,让他在重庆书法界“三年不名,一鸣惊人”,成为国内书法界的实力派人物。

学斌的学书历程是艰辛的。他先是从唐楷入手,习颜、柳,也摹褚遂良,写得最多的是《勤礼碑》和《麻姑仙坛记》。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他的学习重点慢慢转向魏碑和汉隶,在《中岳嵩高灵庙碑》《瘗鹤铭》《郑文公碑》等魏碑帖上下了很大工夫。取其质朴厚重之养分,其书作较早就呈现出自然淡逸、气韵生动、丰润典雅、意象联翩的特点。近年来他着意于将帖之流变融于汉魏碑刻之庄严肃穆中,其用笔妙在含裹,不事披露;结体平实,古质盎然,飘逸中显凝重,凝重中见飘逸。

书学之道贵在汲取传统精髓基础上的自我迹化与个性表达。学斌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积累,又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观其汉隶之形和行笔轨迹,可见书写之快感。他的隶书祖构汉隶,寝馈于《石门颂》《西峡颂》《曹全碑》《杨怀表记》《封龙山颂》及《礼器》诸碑。而后多年,他碑帖结合,古法、他法为己所用,其所写隶书疏密相间,长短参差,既有先秦浑厚之气,又具两汉博大趣致,同时吸取清人隶书之长。其笔法综合古人的灵秀之气,用墨又有现代风骨;作品布局弥满通透,翩翩之气溢于满纸;落款采用潇洒行书,与正文形成强烈反差,动静结合,充满想象空间,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20世纪90年代,学斌在继续研习汉隶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行草。悉心研究二王、米芾、苏东坡、董其昌、孙过庭等名家的风格,对现代林散之、谢无量、刘孟伉、陶博吾诸家等也用功颇勤,后转习明清黄道周、张瑞图、王铎。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给他书法艺术宝库储备了丰富的养料。他厚积薄发,所写行草取法高古,格调不俗,用笔爽利,气势豪放,与书家率真豪放的个性、大气张扬的书风十分吻合,与那些光怪陆离的时尚书法迥然有别,使观者当有沉着痛快之叹。

清人刘熙载说:“笔墨、笔性,皆以性为本。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一点用在学斌身上十分贴切。其书法没有明显的跨度,几十年都循着“简约率真、厚重放逸”的总体风貌,在于他是以自我性情统揽笔墨技法,传统的笔墨语言只是其书写的基础,修养与性情才是他书艺的根本。他心性宽和,与人为善,旷达人生,这些性格气质直接育化了他才情四溢、风流笃厚的书法作品之美,实现了人与艺的统一。

学斌认为,书艺一途,虽操笔弄翰易,但想达到高境也难。不单是技法的训练就可成就一代大家,其中更多地包含了做人的境界、做学问的深度、对生活的态度。如何去观照书法,如何让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市场经济时代发挥它应有的光彩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理论、创作兼修这种科学的学习方式让他在整个书法界变得立体而丰富。学斌是幸运的,他书艺大进缘于十数年间孜孜以求所奠定的扎实功底,另外也缘于与重庆诸名家交游,可谓技道两进,这一切使他的书法艺术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他也是努力的,尽管有比较优越的自身条件和良好的外部学书环境,但是他坚持书道的信念痴心不改,始终如一,而今他的作品遵循着书法艺术的本质已遁入了一条光明之途,由此预示着他有达到书法艺术通会臻境的可能。

艺途漫漫,人生苦短,黑白之间,苦乐相伴。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曾学斌,对书法依然像年轻时那样始终保持着一种执着与淡定,从容地耕耘着属于自己精神慰藉与人生价值归属的那一片天地。愿他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深情不变,探索的脚步不止。

(责任编辑:江 山)

猜你喜欢
书艺书法家重庆
重庆客APP
书法家周如璧
为什么掐住猫的后脖颈,它就不动了?
书法家·谢 锐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书艺之美
小小书法家
【书艺之美】
书法家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