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2016-11-11 14:40
杂文选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监督者徐玉玉武松

监督者也须被有效监督

本应是打虎的“武松”,却蜕变成了贪腐的“老虎”。何以如此?我以为答案应是:监督别人的人没被有效地监督。这再次验证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将会产生腐败”的名言警句。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之一,贪图享乐为人之所好,一旦有了相应的条件、环境,不受监督的权力就会蠢蠢欲动,就会伸出贪婪罪恶之手,借助公权牟取私利。如果权力是绝对的,那将毫无疑问地腐蚀心灵,从而导致腐败。因此,加强对监督者的有效监督,把大大小小的权力装在笼子里,就应是反腐防腐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读2016年9月《“武松”怎么成了“老虎”)

陆成文(辽宁)

“美其名曰”应该休矣

“美其名曰”由来已久,越是情况复杂、是非混淆之时,其使用率越高。恐怕,自野心家胜出、恃强凌弱之为始发,即有了“美其名曰”用武之地。求近而言,“失业”称“下岗”、“待业”,“倾销”称“促销”,“阶级”辩称为“阶层”、“集团”,“大款、大腕、专家、大咖”归为“精英”之列,溢美之词不胜言表。与其说“美其名曰”是一种心态,不如直言其乃一种行为。

“美其名曰”之为,并非只为“面子”,其实质在于“挂羊头卖狗肉”。当然,有的是“货主”,有的是“跟班儿”;“捧臭脚”者有之,“人云亦云”者有之;至于堪称“御用文人”者,则另作别论。善用“美其名曰”者,有悖于“实事求是”之宗旨,其危害不啻混淆视听,更有颠倒是非、“误人子弟”、贻害无穷之虞。

(读2016年10月《“美其名曰”心态》)

阎 侃(天津)

根除大学生被骗的“土壤”

据媒体报道,在女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致死案发生后,又接连发生了几起大学生被骗的恶性案件,这给全社会和学生家长再次敲响了警钟。虽然徐玉玉案的罪犯已经被抓捕归案,但类似的犯罪行为并没有停止,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反思。女大学生之死案的帮凶到底是谁?倒卖贩卖学生个人信息的单位和个人难道没有责任么?诈骗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固然可恨,而消除给诈骗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的社会“土壤”更是急不可待。

(读2016年10月《女大学生之死,谁是帮凶?》)

刘冠顶(山东)

猜你喜欢
监督者徐玉玉武松
关于舞台监督的管理艺术
我家里的武松
动物论反腐
武松的醉与不醉
徐玉玉之死中的平庸之恶
官员更需要“不自觉地接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