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2016-11-12 17:49肖锋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高校

肖锋

摘要:如何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符合高校经营性资产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独有的社会效益,助推高校使命、价值的实现,是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实践推进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三个基本方向,并阐述了四个方面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 经营性资产管理 绩效评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尤其是《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颁发以后,高校的经营性资产已经改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监督与管理,建立起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的债务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较好地解决了高校在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中比较突出的投资风险问题,也增强了高校及其资产经营公司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然而,两者分离以后,如何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符合高校经营性资产特点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独有的社会效益,助推高校使命、价值的实现,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新课题。

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质量的核心环节和重要保障。在高校经营性资产建立起新型法人治理结构之后,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主要转化为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绩效评价。笔者深入分析了这方面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后发现,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绩效评价主体亟待明确。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由于缺少独立、权威、统一的管理绩效评价机构,评价体系碎片化问题严重,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评价体系。当前,高校应进一步将经营性资产从国有资产、整体资产中剥离出来,明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管理主体责任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评价主体责任。

(2)绩效评价目标尚需厘清。在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很多高校只是被动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没有从思想上深刻地理解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先天不足,无法真正、高效地推进高校经营性资产支持科技转化和保值增值等目标。

(3)评价指标体系还待完善。在现有的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评价要素薄弱、结果评价指标较多、过程评价指标少,而且现有评价指标的选取比较随意、单一,尚未将科技成果转化、内部制度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等形成一个明确指向的多元体系,内涵、指标、方法和程序需要形成一个专业、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优化方向

笔者认为,构建、优化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该坚持三个基本方向。

第一,有利于反映绩效评价与战略目标的达成度。高校经营性资产首先也是资产,要受市场机制、规律的制约,对其的管理首要目标是保值增值,其次才是体现“高校”的特征,体现高校的高科技特征,基于高校学科水平、科研成果推进产业化,孵化新的科技企业,提升原有企业的科技含量,同时为教师、学生创业提供平台,而不能市场需要什么,就投资什么、经营什么。绩效评价体系要达成战略目标,就是要依据总体战略目标,选取有效的评价内容和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在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基础上形成引导性发展指标,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校自身的内涵建设互促互进,体现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整体效能。

第二,有利于反映绩效评价指标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绩效评价体系对内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一方面要重视目标制定的过程,改变简单分配任务的方式,而要进行目标先自上而下分解、再自下而上汇总的过程,有效、通畅地了解环境的变化和资产经营公司以及校办企业的思考,实现学校资产整体目标与企业自身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的新标准、会计核算的新变化等,及时更新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内的各项指标内涵,综合考虑一年数据和历年数据,以消弭偶发因素的影响。

第三,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公司引领企业发展的多元态。①综合考虑经营绩效与运营架构。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是企业战略管理、法人治理结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薪酬分配制度等企业内部管理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②与前述相关,综合设计绩效定量与贡献定性。无法直接量化、体现科技发展、与高校良性互动的很多内容,如果单纯使用定量指标,容易影响评价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增加一些定性指标,形成定量的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与定性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③综合考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无论使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投资回报率等利润指标还是经济增加值(EVA)来进行财务评价,都过多强调短期经营、事后评价,需要加强资产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评价和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控,引导公司形成、实施长期的发展战略。

三、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策略

基于当前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高校依据以上基本方向,在实践中促进绩效评价体系向多元化、综合化转变,进而提升评价的质量与效果。

(1)评价重点转向资本经营。在新形势下,高校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变成两个法人实体之间的关系,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已经由行政管理下的无限责任演变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经营公司承担的有限责任,高校关注重点已经从资产安全性、完整性转变为自身权益的增长。高校应由此及时转变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管理资产转变为管理资本,通过资产经营公司这个资本运作平台,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股权套现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并同时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效果与质量。这就意味着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思维的一个重要转型。

(2)评价指标增加过程考核。从评价结果维度来设计管理绩效指标体系,结果性财务指标容易选取,也易于有说服力,但往往具有滞后性,也比较适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各企业的评价。对于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评价,考虑到其作为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身份,主要代表高校行使出资人权利而其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应该增加决策、监督机制等过程性指标项的比重,形成从决策—计划—实施—监管—评价的完整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内部控制、科学决策水平,防范企业风险。

(3)绩效评价体现社会效益。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无论是按照资产进行经营、管理还是按照资本来运作,其首要目的就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教育和科研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的使命、价值需要资产经营公司引导企业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也应将社会绩效纳入评价体系之中。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可考虑细分为科研成果收益率、师生平台利用率、学校公益出资率等小指标,促进其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也是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终极目标。

(4)评价指标坚持完全穷尽。完全穷尽且相互独立原则(MECE)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其实质就是在分析和评价某个重大议题的时候,有效把握问题核心,将问题进行细分,变为不同的互不重叠的子问题,同时做到分类不重叠、不遗漏,并使各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全面周密。在建构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时候,应充分考量所有影响绩效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从各个角度来评价管理绩效,同时确保同一层次的各个指标其评价内容应当是彼此独立的,指标定义明确,不存在重复或重叠,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具有独特的属性,不同高校、同一高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性资产管理面临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对其的绩效评价也永远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此绩效评价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一个对高校经营性资产本质认识、规律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助推高校经济实力增强、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过程。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高校经营性资产绩效评价研究”(ZJK169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歇尔·W.迈耶.绩效测量反思:超越平衡记分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严轩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江苏科技大学,2010.

[3]陈冬妮.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6):40-43.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高校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