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

2016-11-15 10:17马亚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年10期

马亚鹏

摘 要: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显现出诸多不足之处,其中选拔任用公信度较低的问题十分严重。机关领导干部是整个机关部门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提升选拔任用的公信度,才能够保障机关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推动机关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本文简单分析了影响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问题,并从民主性、公正性、科学性三个角度探讨了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

关键词: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路径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160-2

0 引言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理念以及“刚性”身份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在民主性、公正性、科学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有效路径,建立更加科学的制度,增强过程的民主性,得到更加公正的选拔任用结果,从而全面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为机关部门的建设选用出更加优秀的领导人才,促进机关部门的良好发展。

1 影响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问题

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其公信度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民主化程度不高

在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初始提名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增强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才能够保障初始提名的公正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不够,难以体现群众的意愿,使得群众的满意度降低。在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知情权角度分析,群众缺乏有效的知情渠道,存在被动性,通常提供什么,才了解什么,只是表面化的认识;从参与权与选择权角度分析,群众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仅仅进行“打钩划叉”的浅层操作,难以充分表达民意;从监督权角度分析,群众的监督力量明显不足,甚至出现监督缺位情况,难以发挥实际效用。此外,机关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还缺少明确的标准,难以对候选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使得民主化程度大大降低。

1.2 选拔任用过程重程序轻实质

一些机关部门在进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规范表面化的程序,在实际上根本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进行,使得选拔任用过程缺乏实质效用。有些地方在选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陪选”和“软差”现象,即一些没有主观意识的群众进行盲目、随意的投票,使得选举过程出现“走过场”的形式化主义,难以实现选用机制的实际效用。同时,一些群众在行使自身选择权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个人情绪以及领导指示等方面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主观意识,难以实现民主推选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少数机关领导没有对选拔任用标准和条件进行严格把关,在德才兼备标准的认识方面十分片面,难以做到道德和能力的平衡把握,使得选拔出的干部综合素质偏低。

2 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

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党将深化干部人事改革的基本目标设定为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公证化、科学化。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作为干部人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以这一基本目标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民主、公开、择优、竞争的改革方针,根据干部管理工作规律以及干部发展规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

2.1 完善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性

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其民主性进行完善,符合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的需求,有利于实现高素质机关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推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进程。完善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关领导干部的选拔要以品行端正、崇尚实干、群众公认、创新发展等为基本的用人导向,选拔出群众满足、组织信任、具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其次,健全多元化的选任程序,严格把关提名、推荐、考察等各个环节,加强民主化监督,实现提名依据和操作体系的规范化,使得提名结果更加具有公认度,根据知情权的相关要求,提高民主推荐的真实性,避免不相关人员干扰推荐结果,领导干部选拔的考察必须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估和判断,确保考察的务实性;最后,建立有序的竞争模式,为增强领导干部选任的民主性,加强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为有能力、有实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竞争机会,并根据具体的岗位任职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

2.2 强化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

对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进行强化,能够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不仅满足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还是我国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形成一支让群众满意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提升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强化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创新公正的政策环境,以让群众公认满意和激发干部队伍活性为基本依据,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提高选拔任用政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既要打破常规,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机会,例如进行破格提拔,又要设置合理的衡量标准,对选拔人才的素质能力进行严格把关,必须保障群众的公认度;第二,更新评价标准,建立张弛有度的评价标准是维护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正性的重要手段,评价标准能够引领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时为组织提供评价干部的尺度,评价标准要满足公正性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建立完备的问责机制,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通过完善的问责机制,加强对隐瞒实情和肆意推荐行为的约束,避免干部考察中流程失范、记录不详、结论失实等问题,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

2.3 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

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实现对人才选拔任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满足科学执政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多元的动力体系,综合考虑行政动力、民众动力、制度动力、舆论动力等,不断加强多元动力之间的制约作用,避免单穿根据行政权力进行人才推选的随意性,从根本源头为干部选拔提供良好的持续发展动力,并制定科学的干部选任制度,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二是制定科学的结构层次,对于干部急需的机关岗位,不能够盲目选任,要从长远规划考虑,根据党政、企业、事业等类别,分别做好干部的储备工作,从而及时调整和增补相应的岗位人员,同时还要结合不同领导班子建设对人才的战略要求,对不同年龄、学历和阅历优秀干部的结构配比进行合理确定,保证后备干部质量和结构的动态平衡;三是确立常态化考评机制,不仅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还要提高对实际工作业绩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导向、监督作用,考评人员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等,实现考评的科学性,并采取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项结合,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项结合的方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评,从而为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此外,从中央到地方,有关人才测评和选拔的技术手段,如评价中心、综合测评、情景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从而为机关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的科学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提升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需要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民主政治进程。通过对目前工作情况的分析,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存在民主化程度不高、重程序轻实质等问题,对此机关部门必须认识到选拔任用公信度的实质要求,以提高群众认可度为出发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领导干部选拔的民主性、公正性、科学性,从而进一步实现机关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公信度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吴志华.提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3,12:64-67.

[2] 崔德路.新时期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 司甜.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的路径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0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