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6-11-16 17:28林景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林景路

摘 要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即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职业教育纷纷加大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力度,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本篇立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研究,对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所需要的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岗位的复合、职业变动的频繁都是影响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外部因素。职业教育只有“苦练内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创新育人模式,才能培养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满足个性需求的职业人才。

随着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它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增添活力,突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问题,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及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的不匹配,促进高职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节约教育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高职院校和企业竞争力。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院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深入的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工学交替”、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互补型”模式及我国个别地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看,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有这些特征:首先,学生的身份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师从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其次,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宗旨是吻合的,学习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订制,课程内容更加切合实际的生产需求,考核也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评价;最后,具有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学生一方面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基本职业素养,同时还必须在企业接受一线的锻炼,提升综合实践运用能力。

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上,正式提出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密切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师带徒”的形式,共同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很多学者分析了现代与传统学徒制的区别,认为两者在身份、培养目标、学习地点、内容、时间、方式等方面不尽相同,提出传统的学徒培训模式,对于技艺要求高的工种,如工艺品加工、维修、服装设计加工等更加适合。

2我国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面临的问题

自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会上,正式提出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以来,不少职业院校在政府的引导下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师带徒”的形式,但是这样的培养模式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当中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校企合作也只是浅层次的合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纵深化合作。

(1)没有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机制。从德国的双元制不难看出,政府主导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核心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及健康运行必须要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从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状况来看仍然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持,导致企业方缺乏热情,学徒的合法权益也难以保障。现阶段政府层面的相关扶持政策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不能发挥相应的扶持作用,使现在处于探索阶段的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积极性严重受挫。

(2)院校方面校企合作的平台搭建不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很重要,很多院校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意,办事效率低,导致合作意向不明确。很多高职院校在理念上还存在缺陷,不能认识到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想从企业获取相应的资金等资源,如获取实训设备的资助、提供实训场所及师傅、解决学生的就业等,并没有从根本上努力与企业获得双赢,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体系尚不完备。由于高职院校对自身在校企合作的位置没有摆正,导致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不能很好地与企业沟通、共同制定,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学校为主导,从而导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流于形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并一起监督完成整个教育培养过程。

3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现代学徒制无疑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解决当前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但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实施、完善。

(1)高职院校应该勇于承担起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虽然与政府、企业密不可分,但是根本出路还是自身,应该以生为本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顶层设计。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从理念上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与之配套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匹配的半工半读的课程框架;颠覆传统的评价机制,实行弹性的学分制,改变传统的一元化学业评价方式,实行老师与师傅、学校和企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使得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有不竭的动力。

(2)政府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并有一定的组织和经费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学习即工作、课程即项目、毕业即就业”的育人理念,那么直接涉及到招生、学籍管理等政策的开放问题,政府必须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否则这一理念将很难实施。政府还要为院校课程开发、项目培训等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共同承担培养成本的机制。

(3)应结合区域经济选择合适的专业进行试点工作。现阶段并不适合在所有专业盲目推行现代学徒制加强校企合作,必须要立足于区域经济才会有充足的师傅资源和实训基地,从而保障综合实训阶段的效果。

(4)严把培训师傅的挑选关并进行教育工作的岗前培训,还要制定相应的报酬和业绩评估奖励机制,增强师傅的教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践行实战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行业协会、企业、贴近社会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时,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区域的产业结构,行业的需求特点,高职院校教育专业的性质,协商达成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利益点,维护学徒的正当权益,努力争取各级政府机构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来更好更快地推进现代学徒制顺利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同时笔者认为,现代学徒制不仅适用于职业教育,同样适用于独立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技能型的学科,需要更多的专家、教师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 匡瑛.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教育出版图书有限公司,2006.

[2] 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一一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丁怀青.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分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01).

[4] 李宇红,王剑.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5] 徐琳,新形势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以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为例[J].商业文化,2014(29).

[6] 赵志群,陈俊兰.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J].北京社会科学,2014(0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