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兴模式”精准扶贫的由来

2016-11-17 00:02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9期
关键词:镇巴县农场主农广校

陕西省镇巴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理条件差,底子薄,产业规模小,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缺乏科技支撑,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解决镇巴贫困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为让农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88%的农村富起来,县委县政府依据镇巴县情,将茶叶、魔芋、生猪养殖确定为镇巴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吸引了众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镇巴县杨家河镇杨家河村,地处镇巴、西乡交界的半高山,土地肥沃,天然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历来就有养殖牛、羊的传统。针对当地实际,村民吴长山充分利用自己先后从事过羊、牛贩卖,跑过运输,包过工程,办过酒厂,具有一定的资金和丰实的管理经验的优势,创办了“勤兴家庭农场”。农场主吴长山,是镇巴众多回乡创业人士的代表,他用自己曾经从事多种职业而积累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投资10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镇巴县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4年被认定为县级家庭农场。合作社有1500平方米肉牛圈养,饲料车间及酒糟生产厂房300平方米,机房库房300平方米,青贮氨化池400平方米,办公用房500平方米,发展社员46户64人,年出栏育肥牛180余头,实现利润60多万元。如何让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吴长山将发力点确定到具有劳动力优势和拥有天然草场及空地资源优势的贫困农户。但是这些贫困农户缺乏资金和养殖技术,镇巴县农广校积极协调镇政府,将勤兴专业合作社认定为县级实训及培育基地。地方政府、家庭农场、贫困农户和农广校四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家庭农场发展壮大,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便形成了“勤兴模式”精准扶贫。

“勤兴模式”即由政府提供一定扶贫资金,购买一定数量的大家畜,利用家庭农场主的资金、场地和管理优势,将家畜投放到贫困户,实行分散养殖、统一管理,农广校将家庭农场认定为县级实训及培育基地,落实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措施,实现政府、农广校、家庭农场、贫困户有效对接,联合扶贫的目的。

主要做法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出台对家庭农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政策,政府拿出一定的扶贫资金与农场主资金融合,由农场主统一管理,统一购买优质母牛,并与贫困农户签订分养合同,免费让贫困农户喂养,然后将产下的牛犊喂养到一定年限后根据当地的市场价格,由农场主统一收购,这样贫困农户不投资、不出门就能实现脱贫致富。喂养过程中,农广校与农场主合作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在家庭农场建立培训教室,将贫困家庭成员作为培育对象,为每位家庭成员确定一名帮扶指导老师,定期到每户进行指导,按照“政府扶持+家庭农场管理+贫困农户参与 +农广校给予技术支持”联合精准扶贫的培育模式,发挥政府、家庭农场、贫困农户、农广校的职能作用,四方联动,保证模式精准运行。期间县农广校开展肉牛养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系统培训。通过全方位系统培育和帮扶指导,农场主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家庭成员掌握肉牛养殖技术。目前已完成了46户家庭成员的培育,均取得了初级职业农民资格。

优势比较

“勤兴模式”将政府资金扶持放在首位,解决了家庭农场及贫困农户创业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扩大了养殖规模,农广校把家庭农场作为培育及实训基地,通过精准培育,帮扶指导,提高了贫困农户的文化素质,达到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目的。探索了一套贫困山区科技振兴农业、科技帮扶贫困农民、科技致富农村的机制。

经济效益

“勤兴模式”实现了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助推了养牛产业的发展,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通过培训和帮扶指导,一是家庭农场养牛规模不断扩大,家庭成员越来越多,养殖效益显著提高。2013年家庭农场存栏肥育牛60头,出栏30头,年收入15万元,有家庭成员6户17人。通过培育,2014年底,存栏肥育牛210头,出栏180头,年收入60万元,家庭成员发展到46户64人。二是贫困农户的养牛技术不断提高,致富理念不断拓宽,家庭收入显著提高,每个贫困农户,每年养殖5头母牛,每户每年为家庭农场提供5头牛犊,一头牛犊售价6000元,每个贫困农户年收益3万元。

社会效益

“勤兴模式”的应用,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工作的路子,政府通过少量扶贫资金的注入,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投入,通过机制创新,使贫困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为一体,发挥贫困农户作用,增加农户收入,使其尽快脱贫。同时,通过校场合作,充分发挥技术和培训指导优势,壮大了农广校实训基地,使学员在实践中巩固学习知识,增强学员实践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陕西省镇巴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李志明 张江红 李洪斌 沈继军 刘海涛

猜你喜欢
镇巴县农场主农广校
镇巴县动物防疫信息化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镇巴县陈家滩乡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Farmer Rescue营救农场主
吴灵敏:爱折腾的农场主
揭秘:90后农场主做农业失败的5大启示
镇村机构改革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镇巴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发展问题探究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我的青春不迷茫——访90后女农场主谌海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