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数学在歌唱

2016-11-18 21:44秦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低段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秦嫚

摘 要:小学低段学生性格活泼,他们好说、好动、好表现,不少学生甚至难以安静下来认真听讲,更不用说用脑、用心地倾听了。正因如此,本文尝试从“听”出发,引领学生们用耳、用脑、用心去探寻课堂中美妙的声音,在倾听中,感受数学的美妙与知识的神奇,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倾听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学;学会倾听;课堂教学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它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综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仅要求学生要听见、听到、听会,还要求他们在“听”的基础上对听的内容做出理解、欣赏、内化、判断等精细化处理。然而,在小学低段课堂中,我们常常感到手忙脚乱,教师还没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说:“我来!我来!”“我知道!”“老师你没看到我!”……无论会或者不会,丝毫不妨碍他们踊跃发言的热情,课堂热闹得像早上8点钟的菜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烦躁,学生浮躁,教学效率自然提不上去。因此,笔者认为,在低段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从听中获取有效的教学信息,是提高他们数学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坚强后盾。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们倾听的意识,提高学生们听的能力,尤其是听课的能力,笔者展开了如下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教学主张,希望倾听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美妙。

一、悦耳教学,让倾听成为享受

数学有着鲜明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数学课中,只要稍不留神,错过了教师对算理和概念的精彩讲说,学生们就无法掌握解题的要领,或许教学案例上听得头头是道,看得频频点头,可是一到变式练习,换了情境,换了数字,不少学生就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由此可见,认真听讲并学会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养料,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尤为重要。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把听讲由生硬的教学命令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听觉体验呢?我认为,还是得从源头抓起,要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上找问题、寻路子、求创新,试想,倘若我们的教学丰富有趣、悦耳动听,倘若我们的课堂用语跌宕起伏、诙谐幽默,学生们怎会不自觉地竖起耳朵倾听呢?

在日常授课中,我非常注重自身教学语言的锤炼,在预设过程中,我会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如中、低段学生都非常喜爱的动画形象“光头强、熊大熊二、猪猪侠、超人强、喜羊羊、灰太狼、超级飞侠、乐迪”等,有意识地通过这些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设计动画情境,将问题融入动画之中,并模拟动画形象与学生们展开对话,以兴趣迁移的方式引起他们耳朵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听”的积极性。如此一来,听与说巧妙结合,学生们或许不爱听教师的絮絮叨叨,但是他们却很乐意接受“羊村长”的谆谆教诲。可见,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听,而是有选择性地听,只要我们的“说”能够吸引人,倾听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在教学《数字0的认识》中,在“0,1,2,3,4,5”的排序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6个数字化为6个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并插入了朗朗上口的数字歌。在教学中,我将抽象的数字排序,变成生动形象的人物排队,并在拍手数字歌中激发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边听边唱、边听边做动作、听指令做动作中参与我们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我将动画元素插入数字教学,把原本静止的、抽象的数字,变成能说会动的动画形象,并在听与做的练习中强化学生对数字顺序的认知,尤其是“0”的位置。在阵阵歌声中,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不仅唱得认真,而且听得仔细,生怕弄错一个动作。

二、行为暗示,让习惯悄然养成

学会倾听并不是挂在口头上的教学旗号,而应该落实在我们课堂的方方面面,应该化为学生们主动的学习行为,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在实际授课中,我们要如何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呢?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树立榜样这样的行为暗示法,以榜样的力量提高教学的影响力,引导学生们学习听、模仿听,并以迁移的作业,让倾听成为班级的良好学习风气。如在单元小结后,我总会推出“倾听小能手”的评比活动,通过小组推荐的形式,评选出班级的“倾听小能手”,用于鼓励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能在倾听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学生,如有着敏锐耳朵,总能听到教师口误的学生。在评选过后,我会进行小奖励,并将他们的名字以“大拇指(赞)”的形式贴在班级的“学习之星”园地中,由此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潮,让倾听蔚然成风,成为班级的好习惯。

此外,我还经常以侧面评价的方式,通过激励,引导学生更“绅士”地听,更有效地听。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先通过鲜活的“家电购买”生活实例,创设了一个有趣、熟悉的生活情境,并根据学生对“冰箱宝宝2456元”与“彩电宝宝3569元”之间价格高低争夺的评判,引导学生总结了位数相同时的一个比较方法,即:位数相同时,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大。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担当“洗衣机宝宝3591元”与“彩电宝宝3569元”之间价格高低争夺的裁判员,并做出了肯定激励和行为暗示:“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在上个环节都听得认真,学得用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家的学习成果吧,看谁才是优秀的裁判员。”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被这一神秘暗示吸引并驱动着,分别数出了两个数都是4位数,并立即联想到了最高位比较法,但却发现两者是一样的,此时,他们的脑袋瓜灵机一动,看到最高位一样,便立即想到再比比第2位、第3位、第4位,评判的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得出了“洗衣机宝宝3591元﹥彩电宝宝3569元”的结论;而有的学生虽然在上一环节也认真倾听,但他们却采用了自己的思考方法,即选一个参照物“3600”,通过比较谁更接近这个数来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得出“洗衣机宝宝3591元﹥彩电宝宝3569元”。可见,倾听中渗透着暗示和激励,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有裨益。

三、听说活动,让数学发出声响

听往往伴随着说,听说本来就是一对“好伙伴”。在低段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中,我们不能强硬地撇开“说”来要求学生“听”,这样的教学太过安静也太过理性,并不适合这些天真活泼的低段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开展一些听说结合的教学活动,以探究任务、教学游戏、情境扮演、数学绘画等形式,以动置静,锻炼学生的耳朵,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教会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数学加工,以听助力学习。

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一)》时,在教学中,我发现刚掌握计算能力的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兴奋,往往我的题目还没有说完,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计算,有个别学生甚至只顾抢答,也不管到底算得对不对。为了培养学生们认真听题、有效分析的能力,在拓展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传声筒”的小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各个小组以“耳边传声”的方式说出与第一个学生答案相同的算式,如当排头兵传出“5+3”时,小组成员需要传递答案相同的算式,如“2+6”“1+7”“0+8”“4+4”“7+1”等,传递时要以耳边传风的形式确保其他人听不见。在这个游戏中,我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小组探究,将计算与听力培养结合在一起,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又渗透了倾听教学,促进了学生们的习惯养成。在这样妙不可言的数学课堂中,相信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计算的技能,还学会了听的重要性。

总之,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中低段的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所谓好习惯受益一生,学会倾听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还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成为他们可贵的优良品质。

猜你喜欢
低段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图文式板书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