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都在的养生之道

2016-11-18 08:16北京市劳动模范平谷区中医医院徐寅平
工会博览 2016年30期
关键词:辛味甘味五脏

□北京市劳动模范、平谷区中医医院 徐寅平

处处都在的养生之道

□北京市劳动模范、平谷区中医医院 徐寅平

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与养生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应该提倡养生生活化,积极主动地把养生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养生是人类需要,社会的需要,日常生活处处可以养生,把良好的生活方式当成一种习惯,贯穿生命的全周期,就可以强身健体,防病延年。

一、饮食与养生

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人们每天摄入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为我们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养生食物。厨房常用的葱、姜、蒜、花椒、大料、核桃、杏仁、大枣、梨、藕、香菜、萝卜等,都有调治疾病的功效。饮食既可以养人,也可以伤人;饮食既可以治病,也可以使人得病。

药、食都有偏性,即“四气五味”。食物和药物都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性。“四气”是寒、热、温、凉四种属性。凡是寒性体质的人,应选择葱、姜、蒜、羊肉、鹿肉、韭菜、香菜、核桃、大枣等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少食藕、梨、鸭肉等属性寒凉的食物。凡是热性体质的人,应选择具有寒凉属性的食物如莲子、百合、藕、绿豆、薏苡仁、西瓜等;少食葱、姜、蒜、香菜、羊肉、鱼肉等。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食物中的五味能养五脏,使五脏之气充足,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酸入肝: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可以用葡萄、山楂等酸味食物来补肝阴,抑制肝火。

苦入心: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用莲子心、苦杏仁、苦瓜等,以清心火,解心烦。

甘入脾:甘味食物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用甘薯、玉米、大枣、桂圆、蜂蜜等甘味食物,以健脾养胃。

辛入肺:辛味食物辛散行气,具有发散风寒、行气止痛等作用。可以用葱、姜等辛味之品来散风寒、宣肺气以防治风寒感冒,并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咸入肾: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滋养肾精作用。可以适量选择食盐、海带、紫菜、海蜇、海参等食用。中医在调理肾脏的时候,常用淡盐水送服,以引药入肾经提高疗效。

适当摄入五味对所属五脏有益,如果五味过偏,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苦味太过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甘味太过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五味调和,避免五味伤五脏。

二、情志与养生

《黄帝内经》:百病皆伤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不良的情绪直接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从而伤及人体的内脏。

怒则气上,怒伤肝:暴怒、狂怒则会引起肝气上冲,出现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血压增高,甚至脑出血等。

喜则气缓,喜伤心:适度的喜悦情绪可以使气血畅通,身心放松。若过度狂喜,特别是惊喜,则会使气血运行紊乱,导致心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思则气结,思伤脾: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会导致气机郁结,影响脾的消化,出现情绪抑郁,腹胀,食少等。

悲则气消,悲伤肺:遇伤感之事,则产生悲郁消极情绪,日久消耗肺气,导致精神抑郁,悲伤哭泣,短气懒言。

恐则气下,恐伤肾:凡遇大惊卒恐,则损伤肾气,出现二便失禁,月经不调,甚至影响生殖功能。

三、睡眠与养生

睡眠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既是生理所需,也是健康的保证。科学合理的睡眠,可以保证睡眠的质量,消除疲劳。

1、睡眠时间:睡眠要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相适应,春天宜早起晚睡;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2、睡眠宜忌:

(1)睡前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否则,情绪过激,容易造成脏腑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失眠。

(2)晚饭不宜太晚,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否则,“胃不和则卧不安”。

(3)头枕适宜:头枕的高度最好以不超过肩到同侧的颈的距离为宜。枕芯要松软,荞麦皮做枕芯,冬暖夏凉,舒适轻柔。也可以因人而异,选择药枕。如有高血压病,头晕、头痛,两目昏花者,可以选择决明子枕。经常心烦口渴,口舌生疮者,可选择绿豆枕。

3、催眠方法:为了促进睡眠,保证睡眠质量,可以选择睡前温水泡脚,足底按摩涌泉穴,手指按压神门、内关、安眠穴等方法。

四、运动与养生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育运动历来就是人们普遍喜爱和重视的健身方法。通过各种运动方式,使人体的气血畅通,脏腑安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传统的健身运动,还是现代体育运动,都要因人制宜,运动有度,量力而行。若运动强度过大,耗伤人体的正气,影响了脏腑的正常功能,则对健康极为不利。科学适度的运动,则在运动后感到精力充沛,体力增强,饮食、睡眠正常。反之,活动量过大,则会出现疲乏倦怠,心悸气短,头晕,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养生重在知行并重,持之以恒。养生源于生活,始于生活,倡导养生贯穿生命的全周期。

猜你喜欢
辛味甘味五脏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甘味”农产品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