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2016-11-18 03:59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呼气支气管炎心理

施 萍

(铜陵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安徽铜陵 244000)

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影响

施 萍

(铜陵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安徽铜陵 244000)

慢性支气管炎;心理护理;肺功能训练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气流阻塞为特征,可以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在春夏气候温暖季节,病情略有好转[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老年患者,50岁以上的成年人患病率高达15%左右。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简称老慢支)患者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我院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56例老慢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112例老慢支缓解期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48例;年龄61-87岁,平均(72.4±7.6)岁;病程3-26年,平均(16.5±8.7)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4例,初中和高中36例,大学及以上32例。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肺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由于老慢支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年处于疾病状态,迁延不愈,患者极易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如悲观、抑郁及烦燥等。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了解心理压力对疾病和治疗效果可以产生负面影响,帮助他们建立阳光心态,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和护理[2]。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言行举止,用词要恰当,语气要谦和,给予患者真切的关心,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

1.2.2 肺功能训练:⑴缩唇呼吸法。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呼气缩小口唇,将气体徐徐的呼出,尽可能的延长呼气时间,这样可以使呼气相时口腔和气道压力明显增加,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使肺泡内过多的残气明显减少。通过练习,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降低,潮气量明显增加,从而可以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促进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⑵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使肺活量明显增加,减少疾病发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采取坐位、立位或者半卧位,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吸气时用鼻,并尽可能挺腹,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口,收缩腹部,胸廓活动幅度保持最小,缓呼深吸,保持每分钟7-8次呼吸,每次练习10-20min,每天2次[3]。⑶上肢运动锻炼。老慢支患者由于上肢运动耐力比较差,可以做上肢体操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⑷其它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戒烟,不要酗酒,减少接触烟雾、花粉等刺激性物质,以免损坏呼吸道黏膜,加重病情。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以干预前后FEV1/ FVC改善率作为评价临床疗效标准。显效:改善率提高>25%,有效:改善率提高15%-25%,无效:改善率提高<15%或下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和焦虑评分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s,n=5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评分(±s,n=56)

与观察组比较:*P<0.05

组别SASSD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2.4±7.337.2±5.655.3±8.634.3±5.8对照组55.7±7.645.4±6.4*52.8±7.443.0±6.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56,例(%)]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以慢性咳嗽、咳痰、反复感染或伴有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发生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心理干预是指护士通过自己言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恢复[5]。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等层面的关注也逐渐增加。有研究显示,采取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上肢锻炼等方法进行肺功能训练,对于改善老慢支患者的病情有着积极的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可见,心理护理联合肺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杜美芳.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41.

[2]罗春玲,赵云泉,吕宏.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72-1973.

[3]王亚平,张俞.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01-1803.

[4]多荣,王俊文,栾英,等.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6-117.

[5]王小芳,朱均权.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观幸福感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95-97.

[6]王亚平,张俞.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01-1803.

R473.5

B

1004-6879(2016)03-0225-02

(2015-11-05)

猜你喜欢
呼气支气管炎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心理感受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