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白菜栽培品种应用现状及优势品种推荐

2016-11-18 01:22姚秋菊
长江蔬菜 2016年19期
关键词:外叶单球净菜

姚秋菊

河南省大白菜栽培品种应用现状及优势品种推荐

姚秋菊

特约栏目主持:姚秋菊

姚秋菊,女,1973年生,副研究员。任职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要从事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辣椒等蔬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和省级重点、豫换北综合试验站、国家星火计划、省成果转化等项目十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选育审鉴定蔬菜新品种10个(国鉴5个),其中大白菜4个、甘蓝4个、辣椒2个。在《园艺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编著作1本,副主编3本、参编1本。获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农科系统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导读:大白菜在河南各地广泛栽培,生产上品种繁多,国内外品种均有种植,但是春播和出口大白菜以进口品种为主。按照播期介绍了河南省春播、夏播、秋早熟、秋中晚熟品种及其应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河南省大白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河南省大白菜产业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小结。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pekinensisLour.Olsson)原产于我国,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大白菜亚种[1],其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的粗纤维,是非常好的健康蔬菜。大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效,加之其清鲜可口,脆嫩无渣,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有“百菜之王”之美誉,老百姓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大白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也是北方冬贮数量最大的蔬菜,在均衡市场供应、稳定蔬菜价格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大白菜在河南省也是典型的大宗菜,播种面积约占全省年蔬菜播种总面积的11%。河南省2013年大白菜种植面积17.84万hm2,产量904.91万t,2014年大白菜种植面积17.978万hm2,产量949.3万t,在所有蔬菜中排名第一。河南省大白菜在夏邑、南阳新野、邓州、偃师、新乡、浚县小河等地广泛栽培。目前生产上品种繁多,国内外品种均有种植,其中春季栽培及出口以进口品种为主。

表1 河南省大白菜四季栽培茬口安排

1 河南省大白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品种结构不合理,更新换代慢

适宜秋季栽培的大白菜品种多,且各品种的播期、上市期接近,而耐抽薹、耐热、耐贮运及适合加工、贮运、出口的专用品种少,质量和规模优势不明显,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后,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

1.2 流通体系不完善,市场价格波动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冬贮大白菜急剧减少,但秋季大白菜上市期集中、量大,价格低,难卖,有的甚至烂在地里,而春节后市场大白菜紧缺,价格高,难买。同时,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总体规模小、档次低;产地批发市场少,发展不平衡,部分大白菜生产大县缺乏基本的市场设施,多是地头、马路市场;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辐射带动能力弱;现代化装备水平低,流通效率不高;市场功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1.3 组织化程度较低,抗风险能力弱

大白菜生产中,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仍占很大比例,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弱,公司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

1.4 病虫为害加剧,急需抗病品种

由于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污染以及常年连作,主要病害发生变化,继三大病害之后,一些新的病害逐渐蔓延,为害十分严重。近年来新野县大白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导致重茬,造成根肿病发生严重,大白菜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给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户栽培大白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白菜产业的发展。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培育和引进抗根肿病、高产、优质的大白菜品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规模小型化,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冬贮大白菜数量逐渐减少。新品种选育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培育小型白菜、娃娃菜、快菜和彩色大白菜等多种类型,以及耐抽薹、耐热、反季节栽培的春、夏大白菜补淡品种,满足大白菜的周年供应及多样化需求,为进一步发挥大白菜在保障应急供应、平抑蔬菜价格方面的作用,建立产销信息监测、政策性保险、病虫害防控、冬季储备及产销衔接等制度,势在必行[2]。同时,抗病品种选育仍是大白菜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

菊锦

2 河南省大白菜品种应用及茬口安排现状

传统的大白菜为秋季栽培,秋末、冬、春季供应市场。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品种改良、栽培设施发展及栽培技术的进步,开展了春、夏早熟等反季节生产,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大白菜周年生产及供应体系。河南省大白菜四季栽培茬口安排见表1。

2.1 春大白菜品种

春季大白菜栽培是在早春或春末播种育苗,具体播期南北略有差异,4~6月上市,填补了春末夏初蔬菜供应淡季,增加了蔬菜花色品种。

春大白菜适宜的生长季节较短,生育前期温度较低,结球期温度较高,应选用冬性强、早熟、耐热、抗病、高产、优质的春季专用品种,如菊锦、春宝黄、改良金童春秋、金锦、新乡小包23、春大王、CR-元春、强势等杂交一代品种。

①菊锦 日本引进,极晚抽薹,不易出现生理障碍等不良症状。定植60天后收获,外叶少,可适当密植。叶球炮弹形,内叶鲜黄色,品质优良,单球质量1.5 kg以上,产量高,适于春季温床育苗小拱棚加地膜覆盖或大棚栽培,也可春季露地栽培。河南新野种植面积大。

②春宝黄 北京世农种苗有限公司从韩国进口,中熟,生育期80天。生长势强,整齐,株高约35 cm,开展度57 cm,外叶数12片。叶片倒卵圆形,绿色,全缘,毛疏少皱,绿白帮,叶形指数为1.4,叶球合抱,内叶黄色,矮桩,紧实,球形指数1.5,中心柱占球高比例15%,单球质量2.1 kg,净菜率72%。冬性强,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

③金锦 日本引进,黄心,早熟,播种后约70天可收获。抗软腐病、霜霉病和根肿病,抽薹晚、不易出现烂心、叶缘腐烂等生理障碍。

④新乡小包23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大白菜研究所培育,小包心,生育期70天。矮桩叠抱,上心快,结球紧实,软叶多,品质优,抗干烧心,耐贮性好,适合秋、春栽培。单球质量3 kg,一般每667 m2产净菜7 000 kg左右。新乡及周边地区栽培。

⑤CR-元春 韩国引进,北京百欧通种子有限公司代理,早熟,黄心,晚抽薹春秋种大白菜。抗根肿病、软腐病等,耐缺钙症。外叶深绿,品质优良,单球质量2.0~2.5 kg,适合全国春秋播种。河南新野等地栽培。

⑥春大王 北京大一种苗公司选育的耐抽薹、耐低温的春播品种。叶球炮弹形,外叶深绿色,结球坚实。抗病性强,高抗软腐病、黑斑病、病毒病,易栽培。生长速度快,定植后52天即可收获,平均单球质量3.5~5.0 kg。商丘夏邑等地栽培。

⑦强势 韩国引进,早熟,定植后55天收获。抗抽薹、结球能力强,外叶少,叶色浓绿,球叶微黄,叶球叠抱,叶球高25~27 cm,直径18~20 cm,单球质量2~3 kg。春季保护地或露地栽培。商丘夏邑等地栽培。

新乡小包23

2.2 夏大白菜品种

夏播大白菜又叫抗热大白菜,一般6月中旬到7月中上旬播种,8月上旬至9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50~60天。夏大白菜栽培关键是保证在高温条件下结球良好。其栽培技术可概括为:地块排灌要方便,一促到底是关键,病虫害防治是重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品种有豫新55、豫早1号、夏优1号、夏娃、夏绿55、夏阳、夏优王、巨龙抗热先锋等。

①豫新5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原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的杂交种,叶球合抱,外叶深绿,平均单球质量2 kg左右,株行距50 cm×(33~40)cm,可延迟收获。适宜河南省夏秋栽培。

②豫早1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配置的杂交种,早熟、耐热,生育期55天。矮桩叠抱,包球紧实,品质优良,柔叶率高,外叶少,净菜率高,单球质量2~3 kg。抗霜霉病、病毒病和软腐病。每667 m2栽植3 000~3 500株。有一定抗热能力,可在一定范围内作反季节种植。河南省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种植较为适宜,其他地区试种或参照种植。反季节种植时注意虫害防治,宜高水肥管理,严防田间干旱和积水。

豫新55

豫早1号

2.3 秋早熟大白菜品种

早秋大白菜是相对秋冬大白菜来说的,其播种期介于抗热大白菜和秋冬大白菜之间,具有一定的抗热性。生育期60天左右,于国庆节前后上市,此季是蔬菜供应淡季,鲜菜品种少,收益较高。早秋大白菜生长前期处于高温、干旱季节,易发生病毒病、干烧心,后期易感染软腐病,虫害发生严重,故防病、治虫是早秋大白菜栽培的关键所在。

早秋大白菜可在兼顾抗病、早熟、耐热等性状的同时,选择单球质量比夏大白菜稍大,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因为早秋大白菜生长后期,气温已经下降,利于生长和包心,如豫早一号、豫新55、新早58、小杂56、小杂60、新小60等可作为早秋大白菜栽培。另外,春播和夏播品种也可以作为早秋大白菜栽培。不同地区可根据消费习惯选择适宜品种。

①新早58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抗病、耐热、耐湿,播后50天即可上市。外叶深绿色,球叶绿白色,茸毛少、帮较薄,叶球矮桩叠抱,球形指数1.43,单球净质量1.5 kg左右,净菜率78.8%,软叶率54.0%,667 m2产净菜4 500~6 000 kg。

②小杂60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培育,植株半直立,生长势旺,生长期55~65天。株高30~40 cm,开展度60~70 cm。外叶绿,倒卵形,外叶9~10片,叶缘波状无缺刻,叶面皱、有茸毛,叶柄浅绿色,稍厚。叶球矮桩叠抱,紧实,球形指数1.3,球高25 cm左右,上部横径约17 cm,下部横径约10 cm。单株净菜质量2 kg左右,净菜率80%,667 m2产净菜5 000 kg左右。种子褐色,千粒质量2.4 g。

③小杂56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培育,早熟,生育期50~60天。植株整齐一致,生长速度快,株高40~50 cm,开展度约60 cm。外叶浅绿,心叶黄,叶柄白,帮较薄。叶球中高桩,外展内包,球形指数为2.1。单株净菜质量约2 kg,净菜率80%。较抗病、耐热、耐湿,适应性广、品质中上,商品性好。

④新小60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生育期60天,外叶深绿色,球叶绿白色,叶球矮桩叠抱,紧实,单球净质量2 kg左右,每667 m2产净菜6 000 kg。高抗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和干烧心,耐热耐湿,抗裂球,夏末秋初和秋季均可种植。

北京新3号

秦白二号

2.4 秋中晚熟大白菜

秋季的环境条件与大白菜的生长习性吻合,大白菜生育前期处于温度较高的季节,结球期在冷凉季节,收获后即为寒冷的季节,有利于贮藏。故而大白菜秋中晚熟栽培实现丰产优质较有把握,技术相对简单,为广大农村地区传统的栽培方式。

在栽培时,应根据当地生产习惯、消费习惯、市场需求来确定品种。河南省一般选用优质抗病、丰产、耐逆、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以矮桩叠包类为主,如豫新1号、豫新6号、秦白二号、东京五号、小包23、北京新3号、改良青杂3号等。

①北京新3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生育期85~90天,植株整齐一致,株高64 cm,开展度78 cm,外叶深绿色,稍皱,叶柄绿色,叶球中高桩叠抱,球形指数1.6,包心速度快,结球紧实,单株净菜质量5.4 kg,净菜率为81.5%,品质好,味甜,熟食易烂,耐贮藏。商丘夏邑等地栽培。

②秦白二号 陕西省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种,生育期65~70天。株高45 cm,开展度55 cm。外叶少而碧绿,球叶叠抱,叶球倒卵圆形,球形指数1.2。单球质量 2.5~3.5 kg,净菜率75%左右,成球快,株型紧凑。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腐病,耐黑斑病。一般667 m2产量7 000 kg,最高9 000 kg以上。

③豫新6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中晚熟叠抱类杂交品种。生育期80~85天。株型较平展,株高47.2 cm,开展度74.2 cm。外叶浅绿色,呈倒阔卵形,有茸毛,叶柄白色,外叶数9片。叶球矮桩叠抱,黄白色,一叶盖顶,球顶平,球高27.8cm,横径23.3 cm,球形指数1.2,单球质量3.5 kg,净菜率70.4%,植株整齐一致,紧实度 86.31%,一般 667 m2产净菜5 000~6 000 kg,最高可达8 463.5 kg。抗三大病害(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

④改良青杂3号 山东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播种后85~90天成熟,丰产,一致性高,一般667 m2产净菜6 500~7 000 kg。风味品质好,对三大病害抗性强,耐贮藏。外叶绿色,叶面较皱;叶柄薄而平,浅绿色。叶球短圆筒形,浅黄绿色,球顶圆,叠抱,单球质量4.5~5.0 kg。立秋(8月8日左右)后8~10天播种,每667 m2种植1 900~2 000株,11月中下旬收获。

[1]董彦琪,原连庄,吴涛,等.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1(20):1-6.

[2]张凤兰,李建伟.我国大白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1(3):1-2.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豫北综合试验站(CARS-25-G-27);河南省2016年财政预算项目(YCY20167804)

姚秋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郑州市花园路116号,450008,

电话:13937138416,

E-mail:wgqdaisy@163.com

2016-05-06

猜你喜欢
外叶单球净菜
净菜上市了
腹腔镜“两步分层法”左肝外叶切除术操作流程
“净菜上市”对农业意味着什么?
净菜上市有“钱景”亦有隐忧
肝胆管结石治疗中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大学初级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多球练习法
线性二次型球式滚动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研究与测试分析
净菜,如何更快迈上百姓餐桌?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单球+多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