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现象探析

2016-11-19 08:41罗桂龙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城区教师队伍

罗桂龙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的基石。近些年,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教师队伍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待遇虽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转换职业的意愿比较明显

1. 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教师的工作量无法用几节课来衡量,付出与回报难以相匹配。小学教师不仅仅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以外的工作,如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较多,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农村,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即使不是留守儿童,农村孩子的家长也基本上是将孩子托付给学校和老师,教师其实无法指望家长与学校配合起来管教孩子;再如社会各部门对教育“美其名”为“关注”,其实常常是在利用教育资源做些社会工作,这无形中让教师承担了远超教育教学的工作任务,而这些超出的工作量又没有任何收入弥补。

2. 教师职业生活压力大。在信息较为发达的今天,乡村教师横向纵向对比,普遍感觉待遇收入低,生活压力大,想为家庭做点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教师为解决住房问题,想方设法多赚点钱,于是出现了不少教师兼职或者有偿家教的现象;有的教师感叹“不是我不爱教书,实在是教不起书”,因为这些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作;再者现在的教师以40岁左右为主,孩子处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农村的教师自身面临着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无法安心工作。

3. 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单一。目前教师普遍的心态认为当教师唯一有期望的就是职称,其他没有什么盼头。现行的职称制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上升空间有限,原本行政岗位可以团结人、历练人、激励人,可现在学校行政缺乏吸引力,做学校行政工作没有额外的待遇,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有着比普通教师更大的工作量,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更愿意安于现状。

(二)教师流动呈现单向趋势,优秀教师流失较多

近年来,山区优秀教师向一些办学条件好、地处县城或者是福利待遇较高的学校流动。分析其原因:一是出于对自身成长的考虑。农村在生源、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无法和城区相比,而在职称评聘等方面却与城区一样的硬件条件,如城区教师要指导学生获奖可能就会比农村教师容易得多,县级及以上的教学公开课也较容易且机会多。二是出于生活压力的考虑。比如照顾子女或者老人,特别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城区小学就读等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优秀教师向一些办学条件好、福利待遇较高的学校流动,而一些工作和生活环境较艰苦的农村学校就成为了优秀教师的培养基地,不少教师经过几年的培养,稍微崭露头角,就争取到条件较好的学校或城区的学校。当然,还有部分教师出于职业懈怠不流动,得过且过,实际也于教育工作不利。

(三)现有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制约着教师队伍的优化

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编制要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核编。多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多年前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来核定教师,其实很少考虑当前的课程结构变化、教师年龄结构变化、学龄人口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1. 无法满足学校课程开设的需要。现在学校除了正常的执行省颁课程,还要求要开设信息技术课、足球课、棒球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综合实践或者校本课程,仅小学就有十多门学科。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也非常需要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师等。如果严格按照编制,学校现有的教师仅够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教师数量,再加上现在大学培养的教师大多是非常专业化的,不比之前中师所培养的“万金油”教师,他们不能较好地承担起其他学科的教学或者担任全科教师。所以现在农村学校教师或缺编或学科教师失衡,农村教师其实已无法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

2. 无法满足学校办学的需要。现在招聘的新教师虽学历高,他们大多是在初、高中实习,对小学的教材教法不大熟悉,教小学确实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步增加,不少农村小学在逐步恢复,可是按照现行的教师编制要求,无法多配备教师,只能采取包班,家长对此既不满意也不信任,所以稍有点“办法”的家长都把孩子往中心校或者城区小学送。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数少了又制约了教师数和学校的发展。

3. 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现象。随着全国人口步入老龄化,教师队伍也不可避免地进入这一阶段,然而这对于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来说不是好事,根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报道,全国乡村小学50岁以上教师占比22%。我校的状况是小学在编教师84人,4人交流外校,2人重特大病,实际在校78人,其中50岁以上的18人,占23%,平均年龄39?郾6岁,平均工龄22年,教师队伍断层,再过三五年,学龄人口增加,如何应对?

二、应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一)适当增加教师编制,保证学校发展需求

1. 适当增加编制。小学教师编制总量应根据教育发展、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地区地域广、校点多、规模小、学生分散,对教师的需要远大于城区,应适当对村小、教学点的教师编制给予倾斜。如果农村的村小、教学点都能根据国家规定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质量上去了,能相对稳定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追求,也不会一味地把孩子送到城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城镇的办学压力。

2. 适度提前内退或调整岗位。对于年龄偏大,确实因身体原因无法坚持在岗的教师要给予提前内退或调整岗位的政策支持。这样,也可以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年轻化,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活力。

(二)改善教师生活质量,提高职业吸引力

1. 改善生活设施。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项资金,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都在走教,学校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要加快兴建教工宿舍或周转房,完善水、电、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营造一个家的感觉,让教师安心舒心地工作。

2. 提高经济待遇。建议由财政另外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教师绩效奖励,并适度提高绩效待遇,对于学校行政,在绩效中给予享受一定的职务补助,引领教师积极向上。

3. 关心教师生活。教师是个弱势群体,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政府要积极主动地关心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如,每两年定期组织教师全面体检,腾出城区经济适用房名额给予困难教师购置,每年开展全县性教工文体活动,建立教师患重特大病帮扶机制等。

(三)提升教师政治待遇,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

1. 加强学校党支部建设。各级党委学校支部要让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党组织,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2. 强化先进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各级先进教师表彰和考核优秀的名额,近些年,不少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相对前几年没增反而减,大多数教师甚至一辈子默默无闻,与先进无缘。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强化先进教师的引领作用,对于获得先进的教师要进行大力宣传,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 加强学校中层班子建设。对于中小一级的中层行政要适当增加编制,特别是区域广、校点多的农村中小,既可以促进内部管理,又能激活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上进心,增强活力,适度解决教师的职业懈怠。

(四)建立教师培训机制,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

1. 新教师城区跟岗培训。教育均衡,首要的是教师资源均衡,要让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农村所用。所以要把每年新录用的教师安排到城区的优质学校跟岗培训,同时要规定,新教师进城区经过一年的实习跟岗培训后,回到原岗位必须服务满五年。用名校名师影响新教师,从而促进全县教师共同进步。

2. 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教师要不断地培训进修,加强交流研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要增加学校教师的培训经费,把专家“请进来”,让教师“走出去”,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

教师职业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全社会都要真心行动起来,关爱教师,让教师职业变得有吸引力,让年轻人都想来当教师,教育才真有出路,国家和民族才能发展得更好。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城区教师队伍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