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X”: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构建

2016-11-19 08:41刘成敬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读报综合性语文课程

刘成敬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那么,现阶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构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专辑刊登的这几篇文章,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做具体说明,综合性学习作为五个版块之一,足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在平常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未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甚至“缺席”于语文课的内容安排。造成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首先是教师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其次是教材的编写涉及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较少,如苏教版课本只在五、六年级分别编排了两次;再者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创编能力不足。基于以上认知,教师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组成显得尤为关键。如何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语文课程+X”的构成方式,加强语文知识的内容联系,融通语文课程与其他方面,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语文课程+语文知识

语文课程的内容编排有别于其他学科,字词句段、诗文歌赋、修辞逻辑等语文知识像星星一样散布于课本之中,教学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归纳整合,强化语文课程知识内部联系,多设计综合性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综合运用能力。

1. 低年级,以识字学词为主,针对识字方面,可以设计“××偏旁大家族”“转盘识字趣多多”“我是错字啄木鸟”等综合性学习专题;针对学词方面,可以设计“词语串串烧”等主题,以“学词”为线索,围绕动物、植物、颜色、动作、人物、成语等方面进行,设计不同形式、内容多样的词语综合学习,促进听说读写,丰富词语积累,激活词语运用。

2. 中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可以结合语境链接生活,多设计综合性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如多音字练习:

单:单(shàn)老师对我们说,单(chán)于骑马很厉害,却不会骑单(dān)车。

和:我一边和妈妈和(huó)面,一边和(hé)爸爸和(hè)诗,弟弟也来掺和(huo),其乐融融,真是和(hé)睦的一家呀!

着:你这着(zhāo)真绝,让他只能干着(zháo)急,又没有办法着(zhuó)手应对,你说应该怎么着(zhe)。

3. 高年级,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可以将课内所学与课外积累相结合,增加知识容量,扩大知识面。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习春联的内容之后,设计了一节学写楹联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大体流程如下:①诗句入手导发现。出示多组对仗诗句(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发现上下两句诗词性特征,平仄特点。②出示对联知用途。先出示五副楹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洒下园丁千滴汗,赢来桃李一堂春”),让学生说说对联的用途,再引入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对联让学生模拟“送联”。③楹联轶事趣探究。教师讲述纪晓岚与皇上对对子的故事,议议巧妙在何处。④师生尝试学写联。教师分别从前后加字词的方法,从一个字到多个字,由易到难尝试对联创作,再通过填词等不同方式进行对联创作训练。课堂效果良好,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耳濡目染有基础,学生在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场合常常读到楹联;其次是教师从学过的古诗句入手展开教学,给学习创作做了铺垫;再次是拓展课内与课外,在一定挑战中学得更有趣味。

上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使语文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整合,并进行适当拓展,联系课外语文知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入,语文素养自然得以提高。

语文课程+其他课程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通,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

1. 联通数学,激活思维。如成语中含着大量的数字信息,一位教师巧妙地设计了“数字与成语”的综合性学习课堂。笔者摘录两个教学环节供大家欣赏。环节一:看数字,猜成语。40÷6=?(陆续不断);1+2+3(接二连三);3?郾5(不三不四);12345609(七零八落);9寸+1寸=1尺(得寸进尺);1256789(丢三落四);333555(三五成群)。环节二:学习成语,发现数学问题。先出示成语:一心两用、一波三折、一生九死、一曝十寒、惩一儆百、一发千钧、接二连三、挑三拣四、四书五经、五颜六色、七嘴八舌、十拿九稳。让学生去发现这些成语中的数字规律:成语中的数字都为互质数,“一”与其他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连续的两个自然数一定互质。这样的教学设计,把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巧妙地连接起来,学习手段多元丰富,学习过程轻松有趣。

2. 联通音乐,丰富课堂。如今的语文课堂,音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朗读中配以音乐,使感情得以升华;在写字等动手实践环节配以音乐,使课堂氛围得到调节;在课始或课终播放音乐,使课堂变得轻松舒畅。一位教师设计了一节“读课文,选音乐”的综合性学习课,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教师挑选学过的同册课文《二泉映月》《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爱如茉莉》《月光启蒙》《大江保卫战》等,让学生感情朗读;再播放风格不同的乐曲,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给课文选配音乐,并尝试进行配乐朗读;最后说说选取配乐的理由。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人惊叹,琅琅的读书声伴随着美妙的音乐,使语文与音乐巧妙联姻,朗读因音乐而增色,音乐随朗读而变得丰实。

3. 联通美术,装点语文。我们常常用图文并茂来形容一份读物,美的文字配以美的图片特别受小学生的欢迎。受之启发,笔者曾利用综合性学习课,让学生给自己完成的《我的小随笔》文集描画插图。先让学生翻阅课文插图,说说配插图要注意的要点,即符合主题、抓住要点、简洁精美、位置合适;然后尝试动手画图,装点颜色;最后展示交流,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并进行适度修改。随笔写的是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的内容出于自己的心声,更容易用比较切合的插图体现内容;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饰,也变得更有乐趣。插图很好地补充和丰富了文字,实现了习作与美术的融通。

在综合性学习中,还可以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品德教育等进行有机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多维的视界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生活实践

从学习书本知识走向应用、走向生活,是知识获得的更高追求。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设计可以围绕以下两点进行。

1. 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读报与剪报”,笔者的执教环节是:①浏览报纸,了解报纸知识。课件出示一组报纸,浏览后说说从报纸上得到哪些信息,明白报纸种类众多、内容包罗万象;②讨论怎样读报。在议一议中小结读报的一般方法,即一拣二览三精读。③读报实践。学生阅读报纸,每人的报纸各不相同,读后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④讨论如何搜集有用的信息。归纳搜集方法,即收藏、摘抄、剪报。⑤学习剪报、贴报的方法。按分类、粘贴、装饰、命名的步骤进行。⑥动手做一份剪报。要求做到主题统一,分类粘贴,装饰精美,并取一个动听的名字。⑦谈谈收获,启发思考。最后环节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今读报、剪报的人越来越少,网络讯息、手机新闻快捷又方便,这节课还有意义吗?在讨论中,学生得出结论:本节课学到的是一种方法,照样适用于网络阅读。如分类整理相当于在电脑上创建文件夹。这样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应用结合起来,也关注了社会现实,将读报引向网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

2. 让学生走入自然,走进社会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我们倡导开放的语文课堂,注重实践习得。教师要注重课程开发,富有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安排“了解家乡,保护环境”“浏览风景,记录生活”“访问名人,记录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实地调查、采访记录、分工合作、撰写调查小报告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曾设计了一节“廊桥美,美廊桥”的综合实践课,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的方式,学生完成了多篇关于廊桥的调查小报告,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读报综合性语文课程
读报
读报
读报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