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教学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2016-11-19 12:50何小琴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秒针气球乘法

何小琴

一、冲突有效,接受无痕

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否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意识地制造一种情境,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己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应该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精彩生成不断呈现。

【教学案例1】“乘法的初步认识”引入新知环节。

师:小动物们欢度国庆,带来了几个气球,我们一起瞧一瞧。(出示课件)一共有多少个气球?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地数的,一共有8个气球。

生2:2个2个地数,2、4、6、8,一共有8个气球。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教师板书:2+2+2+2=8。

大屏幕出示图片,其中有8束气球,每束2个。

师:现在一共有几个气球?是几个几?会列式吗?

生:是8个2,加法是2+2+2+2+2+2+2+2=16。

教师用课件演示100束气球。

师:这么多气球,究竟有多少个呢?你还会用加法进行计算吗?

部分学生自信满满地开始列加法算式,其中还有学生边写边数。过了好一会儿,有几位学生停了下来,开始和同桌轻声交流,其余的学生还在认真地加着。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几分钟后,学生们终于都停了下来,并且展开讨论。

师: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生1:我发现100个2相加太麻烦了!

生2:这么多2加起来,一张纸都写不下来了!

生3:如果有1000个2相加,那怎么办?

生4: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办法呢?

师:确实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需要现在知道吗?

师:求100个2相加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计算。(板书:乘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会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魅力。教授本课时,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很难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师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逐步列式,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初步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乘法”也就无痕地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体验有效,内化无痕

《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亲历体验。体验,是指个体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主动亲历或在虚拟现实中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体验的场景,让学生去体会、经历、感知。单纯的说教,学生往往理解不深,只有教师不断地引导,让学生深入地体验,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案例2】“秒的认识”新知教授环节。

师: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么1秒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观察钟面)谁能模仿秒针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嗒、嗒、嗒……

师:再听一遍,这会儿边听要边用自己喜欢的一个动作表示。

学生自行表演。

师:1秒钟的时间能做一个什么样的动作?谁来表演一下。

生1上台做拍掌的动作,其他学生跟着做。师配音:一秒、一秒……

生2上台做拳击的动作,自己边做边说:一秒、一秒……

生3上台做跺脚的动作,台下学生也跟着做,和着节奏一齐说:一秒、一秒……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示了1秒,“嗒”一下是1秒,拍一下手是1秒,跺一下脚是1秒。现在把秒针装在心里,闭上眼睛,想象秒针走动的节奏……

师:1秒的时间,你觉得怎么样?(很短)

师:1秒虽然很短,但有时可以做很多事情,不信,我们来看看!

课件播放“1秒钟能做什么”?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动车每秒约行55米,飞机每秒飞行约250米,人造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电脑每秒约进行3万亿次运算。

师:看来,我们真不能小看这短短的1秒。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体验,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同时展示“1秒能做什么”的信息,不仅与先前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1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建立秒的表象,又在悄无声息中接受“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达成了无痕教育。

三、拓展有效,提升无痕

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是教材知识结构的安排,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实课堂的一种途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有效地拓展,保持学习兴趣,丰富文化底蕴,挖掘思维潜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3】倪芳老师执教“11~20各数的认识”。

课前:教师从绘本小故事《古人计数》入手(以下为简述,课件演示)。

很久很久以前,两兄弟经常去打猎。第一天,老大打到了6只羊(用6块小石头计数),老二也打了5只羊(5根小树枝计数)。第二天,老大打了13只山鸡(13块石头计数),老二说比老大打得多,却只用了5块石头(1大4小)。老大看得一愣一愣地,你们看懂了吗?老二继续说,今天我一共打了14只小山鸡呢!思考:老二为什么这么表示?

课中:教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

师: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呢,记得吗?聪明的古人用1块大石头和1块小石头表示出(11),我们用1捆小棒和1根小棒也表示出11,两颗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珠子,他们还能表示11吗?(展示计算器,两个“1”往上一“站”。数位与位值的学习水到渠成)

课尾: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11~20这些数,还记得吗?我们是从古人计数的故事开始的。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讲完呢……如果让你继续讲下去,你会用怎样的图画来表达你对数的认识呢?(拓展到百、千、万……)

以上教学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会到数的发展和数的意义。通过拓展,引导学生创造计数单位的方法,丰富其对数感的认知,感悟数学的作用和学习数学的乐趣。真是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那样的无痕,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延续,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秒针气球乘法
算乘法
时间很小
秒针匆匆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找气球
气球
秒针真奇妙
小目标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