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寻求社会支持

2016-11-19 12:50叶一舵
新教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刺激物个体心理健康

叶一舵

距离中考还有一个月,随着考试的临近,紧张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教师,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杨老师是某中学初三(3)班的班主任,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名校,每年中考升学率近乎100%,70%的学生可以升入该市的省示范高中。但是前不久的一次摸底考试,杨老师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不佳,这让她十分头疼,担心自己班级的升学率不能达到学校要求,会受到领导批评,也会影响自己的职称评聘,于是开始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甚至乱发脾气,还因此与丈夫发生一些言语冲突。杨老师也很难过,感觉自己很辛苦,却没有人给予她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一、什么是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最早起源于心理学对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索。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姆斯(Homes)等就进行了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面对相同的压力时,能从家庭、配偶、朋友处获得较多支持的个体,有着更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身心也更加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和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聘岗制、升学指标、同行激烈竞争等都给中小学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沉重的工作负担占用了中小学教师与同事、家人、朋友沟通交流等社会活动的时间,使社会支持系统不能很好地建立并发挥作用。较大的压力会导致抑郁、焦虑、倦怠等不良情绪,而寻求社会支持是缓解压力的有效应对策略,它能调节个体因认知失调或行为失范所带来的各种负性情绪体验,从而使个体情绪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方面,将其划分为六种形式(王秀美,2007):(1)相互依存关系,如夫妻、亲子间的相互依赖和关心;(2)可靠的结盟,如亲属、挚友、师生的无私援助;(3)社会整合,指社交往来中的支持;(4)信任与安全,指个人在教学、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具有稳定性,能获得人们的信任,具有安全感;(5)抚育机会,指生育子女、教育学生的机会,能够服务于人;(6)获得指引,即在教育教学或生活中产生需要时,能及时获得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总之,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涵盖着与教师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系统,它使教师处在一个富有支持性的立体的社会网络中。

二、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

从以往研究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作用,即社会支持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直接地帮助个体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二是间接作用,即社会支持作为缓冲器,减弱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从而间接地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基于以上两种影响途径,早期研究者将社会支持的作用机制分为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两种。但随着社会支持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又引入第三种模型,即动态模型。

主效应模型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支持都能帮助个体保持良好心态,维护个体心理健康。这种模型下的社会支持具有普遍增益作用。普遍增益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所处的社会支持网络具有稳定性,可以避免个体对生活环境产生不稳定感,同时这种社会网络还能为个体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个体融入社会网络之中,其归属感得到增强,同时也更容易获得一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负面生活经历,降低身心疾病产生的可能性。

缓冲器模型认为,仅在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社会支持才能起到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应激状态下,社会支持主要通过缓冲应激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方式,来保持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动态效应模型认为,前两种模型的前提假设存在不科学之处。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都是建立在社会支持与生活应激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的基础之上的。但实质上,社会支持、应激事件以及心理压力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大量研究数据都表明,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螺旋形非线性关系。基于此,Munroe等人在前两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为科学的动态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与压力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动态效应模型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主张将社会支持和压力共同作为自变量,来分析和探讨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三、寻求社会支持的策略

有效寻求社会支持,就要切实运用社会支持的理论原理,将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以及教师自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结合起来,共同维护教师心理健康。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同事关系,在工作中获得社会支持

获得社会支持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改变以往的不良认识、行为问题,拥有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校,除了课堂,在办公室待的时间是最多的。一间大的办公室通常是许多教师共享的,同事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磕磕绊绊总是难免,而此时的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化解这些磕绊。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十分重要,比如“情绪ABC理论”、行为放松疗法、合理化解释等,通过有效方法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修正不良认知。同事不仅共处一个办公场地,也是工作上亦师亦友的伙伴,拥有良好的同事关系,意味着教师间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合作与学习,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在受挫时,也可以提供相互帮助。

(二)改善家庭关系,寻求家庭支持

教师在超负荷工作之后,很容易把工作上的负性情绪带回家中,从而无法心平气和地与长辈、爱人、子女沟通,这样极易引发紧张的家庭关系。紧张的家庭氛围使教师在家无法感受到温暖,那么情绪必定会受到影响。第二天教师又带着情绪回到工作岗位,在学校容易和领导、同事产生冲突,如此恶性循环,破坏多个支持体系,同时加剧教师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通过“爱家条件反射”的练习来养成不轻易把负性情绪带回家的习惯,这是与家庭成员和睦、融洽相处的必要前提。所谓条件反射,就需要有一个刺激物,来建立刺激物与目标之间的连接,而达到出现刺激物就能马上启动目标的程度。“爱家条件反射”中的目标是愉悦的情绪,刺激物则需要每个教师自己去寻找,因为刺激物因人而异。这个刺激物可以是回家路上必做的一件事,或者是家附近的一样东西,只要保证它是回家之前能做到或者能看到能听到的任何事物就可以。慢慢训练自己,当这个事物出现时,就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回家了”,然后先发自内心地微笑,接着调动起愉悦的情绪,让工作上的负性情绪远离自己。这样反复练习,最后就可以达到刺激物一出现,就能提早酝酿回家的情绪,把正性情绪带回家,让家庭关系更和谐,让家真正成为教师温暖的港湾(林洁,2009)。

(三)扩大人际交往圈,丰富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支持的来源方方面面,除了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的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多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支持资源。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没有太多时间结交外行业朋友。其实教师可以多尝试结交一些外行业的朋友,来自不同行业的朋友往往可以提供许多新见解,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心胸更宽广。教师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有业余爱好有两点好处:一对教学有帮助,知识面宽的人能“取之左右逢其源”,因为世上有不少事物都是相通的,而且学生更崇拜有爱好有才气的教师,这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是相当有益处的;二对健康有帮助,视野开阔、有所追求便有所寄托,一个人也不会落入“小圈子”中转不出来。

此外,教师所在的社区也应成为很好的社会支持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邻里交往及在社区做些教育服务工作来更好地了解、服务社会;另一方面,邻里与社区中的其他专家、服务人员和普通居民都可以与教师形成丰富的咨询、合作关系,使教师在学校之外有更宽广的活动空间。

(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支持利用率

教师的自我意识、人格特质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社会支持的感知与利用。提高中小学教师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因素。教师必须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活动环境,反省自己意识和行为上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并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并主动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后,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社会支持也才能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责任编辑:黄常棋)

猜你喜欢
刺激物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喷嚏为啥两三个组团来?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浅谈犬的注意力训练
无意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