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伴新课标,课上践行新理念

2016-11-19 13:16李文秀
新课程·小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理念数学课程圆柱

李文秀

在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才知道课标由“双基”变为“四基”,“两能”变“四能”,其他的一无所知。而正是这点发现,犹如一颗小石子,一下子激起了我内心的千尺浪花:新课标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变?这会给我们数学教师和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萦绕心头。通过不断地查看其他材料,了解的也只是这棵参天大树的一些枝丫而已。在阅读过程中从中了解了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核心概念、课程目标及其变化。但此时仍有许多困惑,曾在《人民教育》,有一篇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解读中,我有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悟。

一、培养有“后劲儿”的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提出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方法,还应该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从这些解读中我们不难看出好的数学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持续发展、有“后劲儿”的学生。

当然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后劲儿”,可谓,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因此课标提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对于某一学习内容及其背景的不同理解,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当然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是不够的,怎样在课堂上践行这些新理念更为重要。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我就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长方体有底面积和高,那圆柱的高和底面积在哪儿?”“圆柱由哪些面组成?”“圆柱的表面展开是什么样的?”“圆柱的侧面是弯曲的,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呢?它与哪些数量有关系呢?”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代表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对于知识的多方面理解,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下面是学生把圆柱剪开后的对于“圆柱的侧面是弯曲的,展开后会是什么样的呢?它与哪些数量与关系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片段:

生1:我们把圆柱的侧面剪开了,曲面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怎么得到的?能说说你的发现吗?

生1:我们是斜着剪开的,展开后发现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

生2:我们是沿直线着剪开的,展开后发现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

生3:不管我们怎样剪,圆柱侧面的大小是不变的,侧面的面积都是用底面周长乘高得到的。

从这一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思考和发现,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收获,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不同的提升。

二、继承“双基”,突出培养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又一次学习的热潮,大家把目光聚焦在增加的“两基”和“两能”上,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基”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提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原因,是要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

史宁中教授说过:“双基变为四基的本质是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就是老师创造一些背景,从头彻尾地让孩子思考问题,从开始思考问题,这是很重要的。”史宁中教授的话启发了我,因此,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当出示一个正方形卡片让学生识别时,学生产生争议,因为大家都觉着同样长度的线度竖的比横的看起来要长一些。所以此时让学生光靠眼睛看是不够的。因此追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确定它是正方形呢?有孩子说用尺子量(这一阶段学生还没有学用尺子测量,个别孩子在生活中接触过),这时这样引导:是个好办法,那老师这把尺子可以量吗?(出示无刻度尺子)当学生发现无法测量时,这就把学生引入了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向。有的孩子想到了折,当孩子对折一次就认为是正方形时,学生再次质疑。趁机说:是啊,怎样才能确定是正方形呢?学生发现再斜着对折一次,四条边完全重合了。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直接判断学生的判断结果,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启发让学生来做,在这一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不是有道理,培养学生如何去想,让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抽象出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思想,积累了宝贵的数学活动经验。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参考文献:

高昕.数学新课标中的新理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新理念数学课程圆柱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