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撑起那片蓝天

2016-11-19 15:24周丽华
新课程·小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后进生集体

周丽华

后进生通常指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一定问题和缺陷的学生,他的产生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是学生个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展不和谐的反映。引导、教育、督促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很多优秀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虽然有一些班主任同样为后进生做了不少教育工作,然而收效甚微,失去信心,对后进生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由此可见,如何对待后进生的问题,是—个值得所有教师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随着改革逐步深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必须有素质教育的保证,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如今中小学后进生不断增多,不仅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各类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以及经济压力,甚至严重危及社会安定。因此,每个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及时转化后进生。

所谓的后进生可能因没有学习动力或者智力稍差,或因不够努力,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同样渴望进步,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肯定、理解、帮助。他们一般表现为:学习没动力,成绩达不到教学最低要求,或是有许多恶习。因此,成为后进生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为:(1)家庭环境或家教不好。(2)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3)学校教育不良。(4)学生自身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够。但就个体来看,上述几种原因的影响又并不是人人都有,它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也有学生自身的。因此,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一、爱是改变的基石

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迟效的。转化教育后进生的根本是无私的奉献和全面负责到底的精神。教育者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负责到底。不能歧视差的或有缺陷的学生。越是差的或有缺陷的越需要帮助。教师必须具有比爱优生更强的爱心,更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当你成为一个热爱学生和无私奉献的教育者,才能使后进生获得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从而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产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的心理,而不再出现“放任自流”的颓丧心理行为。教师也要有累不倒、气不倒、难不倒的大无畏精神。

二、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

要想转化后进生,关键是转变对他们的偏见,缩短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心理学表明,当我们在教育后进生时,当我们与他们心的距离越短,教育和转化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要真正教育和转化后进生,教育者不光要有奉献精神,缩短与他们情感距离更是一个关键。

首先,必须取得后进生的信赖,做到“以情动人”。对后进生的教育,多在于情感的相通相容,而不仅限于说理开导。有了情感基础,后进生才会信赖和接近教育者,才能接受教育者的开导和教育。我们必须有饱满的热情关心后进生的每一个方面,要实现“以情动人”。如,我班一个家庭母亲是继母,哥哥在劳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在家得不到温暖,又受社会的不良影响,常无视课堂秩序,使教学无法进行,还敢顶撞老师。给他讲道理不听,罚站、请家长也无所谓。老师上门家访,也不理不睬,感觉令人束手无策。后来,有一次,他未到校,我主动去他家,发现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呻吟。我就立即背他到医院看病,并给他买吃的,送他回家,喂药,离开时不忘叮咛他好好养病,他十分感动。后来,我还给他买了衣服,处处关心他,最后成了好朋友,他也有了很大进步,并当了干部。关心后进生应该使他们受到感动,并因此缩短与教育者的情感距离,为有效地转化他们奠定心理基础。因此,教育就能有效地进行。

其次,教育者应该尽力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努力使他们学习有收获,并通过表扬改变他们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这样就会使后进生从内心上感激老师,从而缩短师生间心灵距离。因此,老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老师对待后进生一定不能有偏见,不要认为后进生只有缺点而无优点。这是一种极端看法,是不合实际的。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很容易发现后进生的优点或长处,就可按照扬长避短的教育原则进行教育,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二是看待他们用老眼光,认为他们不会有明显的进步,这也是不科学的。三是认为学生中出现的一切差错都是后进生所为,即“错误后进生有份”。总认为后进生任何时候都只会捣蛋,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算在后进生身上,这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这种偏见,只会加深后进生的厌学情绪,把后进生向消极方向推进,哪谈得上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呢?哪谈得上有效转化呢?

三、集体是成长的“温床”

转化后进生还有一个重要手段是,改变后进生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有效地组织、运用教育集体的力量。后进生由于学习习惯与品德行为较差,在集体中常因强烈的自卑感、孤独感产生“自惭形秽”的想法。而学生集体也会因后进生的“差”而投之以“白眼”“嘲弄”和“指责”。这样,后进生就会与他们所在的群体产生隔膜,引起集体的“遗忘”和排斥他们的现象,就会与集体唱对台戏或搞恶作剧。要改变后进生与集体相处不融洽的现象,应首先对其他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集体从认识上、情感上“接纳”他们,给后进生以尊重和温暖。同时,教师也应让后进生特殊有为集体奉献自己力量的机会,从而获得集体对后进生的理解和欢迎。后进生的不良处境就会逐步改善,后进生的进步就会逐日明显。这样后进生与集体之间的相互排斥状态就会逐渐消失。如,我班邹×同学,学习习惯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我召开主题班会“假如我是差生”,同学们通过班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应该关心后进生给他们温暖。同时邹×在学校的独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因此,也就改变了他在集体中的不良处境,后来成绩明显进步。

在教育教学中组织运用学生集体这个教育力量时,一是要尽量把后进生吸引到集体教育活动中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喜欢活动的,后进生也不例外。教育他们也应寓教育于集体活动中,那种因怕后进生会把活动搞乱,就把后进生排斥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外的担心与做法也是极端错误的,它不光会丢掉了集体教育的力量,削弱了教育的作用,并因排斥而引起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增强了转化工作的难度。二是应让后进生以积极的心态参加集体教育活动。不仅要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而且要“量力”给他分配活动角色和任务,使他们获得表现和为班级服务机会,从而协调好后进生个体与学生集体的关系。三是对后进生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细微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增加上进心,降低自卑心理,也能让班级学生进一步尊重理解和接纳后进生,为后进生进步创造良好条件。四是组织班集体对后进生个体全面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后进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一旦被集体热情地关心起来,就不会再有孤独感,而且还会因自己各方面有进步而消除挫折感和自卑感。因此,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不仅要改变后进生在集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而且也要有效地组织运用好集体教育的力量。

四、成功是进步的动力

转化后进生成功的做法是,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挫折感。后进生会因自卑而遭挫折,又会因遭挫折而更自卑,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后进生总是抬不起头。想要转化后进生,必须消除后进生的挫折感与自卑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首先,老师不能总是批评刺激,而要不断鼓励后进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对后进生越是批评,他就越沮丧,越不能进步,越不能成功。其次,要特别注意帮助后进生获得成功,对后进生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度,只要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达到。特别不能有过高要求,这样才能使后进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上进的勇气。第三,老师要多采用激励,采取充分肯定的方法,后进生的进步总是细小的、微不足道的,绝不能和优生相提并论,但对后进生来说,这是他们进步的起点,老师要十分珍惜,并运用激励手段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如,我班的吴×不爱作文,有次,我在他的批语上写道:“你有一双巧手,能描绘出你的感受。”后来他的作文有了明显进步。最后,老师还应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从而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心与勇气,为得到更好的发展奠定心理基础。

五、环境塑造健全的人格

转化后进生还有一个重要的环境条件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避免“5+2”模式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院墙内,不能搞封闭式,而应该以学校为主导,把家庭与社会中的积极因素融合起来,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长期的、艰苦的、迟效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工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后进生的转化往往容易反复,这是不奇怪的,是正常现象,因为后进生一般缺点较多。转化后进生,要不怕反复,在反复中要看到他们的进步,每次反复都不是简单的,而往往会出现某些懊悔的心理,涌现出要求改正错误的火花。教师要善于从后进生的反复中发现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前进,逐步做到少反复或不反复,直到彻底改正错误,成为一个好学生。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教育者后进生集体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我为集体献一计
警犬集体过生日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如何对待后进生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