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与章学诚的治学与教育思想札记

2016-11-19 02:16王敬博
青年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章学诚治学思想

王敬博

摘要:章学诚是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其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著作之一的《文史通义》对后世史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等著名论断,同时还谈到了自己对于教育和治学方面的精辟见解和丰富的历史经验,其价值意义也不容忽视。这些理论与经验都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章学诚;思想;治学;教育

一、章学诚之教育经验札记

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设置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其难就难在要“致其道”。他认为教育就是要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修齐治平之道”的本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其本质”,培养他们对时代与社会的责任感。

(一)因材施教

章学诚认为,“人之才质,万变不同”,每个人的个性特长都不一样,“以其所能而易其所不能,则所求者可以无弗得也”。只有结合他们的特长,发挥他们的天性,才能取得成就。所以,教育首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他特别指出教育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天性”、“个性”或“禀性”,而不应迫使学生放弃特长,听从教师的摆布,以达到“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尽人以达于天也”。故教育就是要,“使人勤而不苦,得而欲奋,终身愤乐而不能自己也。”总之,应该“即其性之所良,用其力之能赴”,而不是“强人同我”。

(二)启发思考

章学诚认为,教育学生理解思考非常重要。不应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文章的意思。死读书,读了等于没读,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他说,一篇文章,如果仅仅记住文字,那么背熟后往往就会“熟而生厌”,并且是“但知记诵而不能开发性灵”。而理解记忆的好处就是能“一隅三反”,灵活运用。

除此以外,他进一步认为,启发思考则是最为重要的培养。启发教育和理解记忆是密切相关的。在教育中,要处处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教导学生不可以迷信以往的解释。这种理解记忆和启发式教育又与学生独立思考联系在一起,所谓“学而不思,学中无进境也。”

二、章学诚之治学经验札记

(一)戒名心

章学诚认为,要在学术上能取得成就,名利思想必须淡薄。他一生不追名逐利,把全部精力都用于自己的《文史校雠》之业。此外,他认为做学问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要做到“虽大如泰山,不遑顾也;虽细如秋毫,不敢略也。趋向专,故成功也易,毁誉淡,故自得也深。做学问必须依照自己的志趣、爱好和条件努力去做,不应随波逐流,以趋时尚,否则很难达到高深的造诣。

这就是说,学问文章,如果成为人们用来追名逐利的资本,便会腐蚀人们钻研学问的意志,毁坏其名声。所以,章学诚提出,做学问既然是为了“辨章学术,考境源流”,为了“明道”、“经世”,“非为人士树名地”,那么首先就要立定志向,按照自己所长,努力钻研,端正治学态度。

(二)作札记

章学诚指出,治学中记诵是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不可缺的阶段。因为“学问之始,未能记诵;博涉既深,将起记诵。故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所以,记诵是获得知识,提高理解能力最重要的基本功。为此,平日记诵、巩固积累知识还要养成札记的习惯。因为札记不仅仅是用来帮助记诵、积累知识的,更重要的是“读书练识”的好方法。而且,札记不是简单的抄书,而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心得体会,随时加以笔录。要能抓住要领,抓住宗旨,发现问题。“读书服古,时有会心,方臆测而未及为文,即札记所见以存于录。日有积焉,月有汇焉,久之又久,充满流动,然后发为文辞,浩乎沛然,此则文章家之所谓集义而养气也。”这一段文字可谓是章学诚对札记最准确的概况。

事实上,章学诚治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强调的特点就是“经世致用”。他反对空谈义理,并认为学术文章如果无补于世教风俗,就毫无存在价值。在章学诚看来,只要勤于“存记札录”,必然会有收获。同时,还要“善于问耳”即是说要多动脑多思考,如果不善于思考,同样也就无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多读、多记、多思考。章学诚还告诫学者,抓紧眼前点滴时间从事研究工作,不要把自己的研究事业寄托于遥远的未来。“不居功,不为名”,不管天资如何,只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勤勤恳恳,珍惜时光,刻苦奋斗,就会登上科学的顶峰。

总之,章学诚的教育和治学思想,无疑是他的哲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以及文史理论的高度融会贯通后得出的最宝贵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后人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猜你喜欢
章学诚治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分期付款
章学诚的笨办法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章学诚在安徽的行踪及著作
浅谈章学诚的女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