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2016-11-19 02:46刘晓东陶伟
青年时代 2016年4期

刘晓东 陶伟

摘要: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古籍文献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何使古籍文献保持它应有的风貌以服务于现代,除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古籍文献进行校勘、整理外,对古籍进行精心修复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现就古籍修复中的基本原则、配纸和浆糊的调制谈几点看法与认识,求教于广大同行。

关键词:古籍修复;配纸;浆糊的浸制

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古籍文献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何使古籍文献保持它应有的风貌以服务于现代,除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古籍文献进行校勘、整理外,对古籍进行精心修复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现就古籍修复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与认识,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古籍修复的原则

目前能够达成共识的古籍修复原则是指整旧如旧、整旧如新原则;最小干预原则;材料和措施可逆原则;最大限度保存信息这四个原则。其中,最小干预、材料和措施可逆、最大限度保存信息的原则争论不大,相对有争议的主要集中在整旧如旧、整旧如新上。整旧如旧是指修复图书时,尽可能保持书籍原有特点,保持原貌,使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整旧如新是指通过修复陈旧、破损的图书使之如新的一样。通常认为,对于珍贵的善本、珍本基本上要采用整旧如旧的原则,对那些存世量较大且年代较近的古籍文献则有选择性的采用整旧如新的原则。对此,我认为在古籍的修复上要有严谨的态度,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此时存世量相对较大的古籍随着时光的飞逝到彼时就不一定会有较大的存在。因此,古籍修复工作者一定要具有历史发展的眼光,不能因为现在某一部图书存世量较大就率意为之。

二、古籍修复的配纸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为古籍选配合适的、恰如其分的配纸是修复古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书籍的推广和流传,出于历史及地域的原因,历朝历代刻印图书所用的纸张均有区别;如唐代印书多用藏经纸;宋版书多用黄、白麻纸与竹纸;明代多用棉纸、竹纸;清代顺、康、雍、乾四朝内府刻印图书多用开化纸,其纸张洁白坚韧、细薄晶莹,配以精制软体字,刻印出的图书赏心悦目堪称为艺术品。清代后期因国力衰弱加之国外白报纸造纸术的传人,使其图书的印刷质量大幅下滑。

有对与此,我们在修复古籍为古籍配纸时首先要做到知纸、懂纸。不仅要熟知历朝历代刻印书籍的用纸,还要知晓同一朝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刻印书籍的用纸,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了解这些纸张的性能,再在大量的实践中逐步揣摩积累。例如:明末、清初刻印图书都用竹纸,两者名称相同但纸制却相差很大,明末的竹纸棉性少,纤维较粗糙,韧性也差,而清初尤其是康熙年间刻印图书的竹纸色成浅黄,两面光滑。纤维均匀且略有棉性,无论是外观还是纸质都比明末的竹纸要好的多。

其次,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要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古纸。目前用于修复古籍的配纸资源奇缺,有些纸张几乎无法复制,市面上卖的宣纸基本上不符合要求无法使用,因为哪怕是所谓的“古法宣纸”也添加了一些化学成分,使得纸张呈酸性,用在古籍珍、善本上,不但达不到修复的效果还会因化学成分的加人造成整本书被污染。因此,现在有些用于修复古籍文献的修复用纸,都是修复人员“费了很大的劲”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小村镇里,寻觅到还保留有真正古法技术的私人造纸作坊,“特供”的产物。

三、古籍修复中浆糊的调制

浆糊是古籍修复不可缺少的粘接材料,浆糊的调制质量直接影响古籍修复的好坏,如果调制的浆糊粘性太强,会造成修补后粘合部水分快速收缩,容易在纸面上形成“皱纹”不仅影响外观品相,还会因这种粘接的“暴性”使以后该古籍再修整时无法揭开,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果调制的浆糊粘性太弱,则短时间内就会使粘接作用消失,修补的书页自行脱落而达不到修复的目的。那么,古籍修复所使用的浆糊该如何解决哪?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凡是市场上出售的化学浆糊坚决不可使用,因为这类浆糊都掺有化学防腐剂,会对原本就风烛残年的古籍文献造成较大的腐蚀作用,即为雪上加霜。同时,近些年在一些一线城市出售一种没有掺人腐蚀性较大的化学品的档案修补专用浆糊,这种浆糊用于修补档案是合适的,但用于修复古籍因其浓、稀度无法调控而不便于使用。我认为修复古籍使用的浆糊一定要修复人员自己制作调制而且最好使用浸制的方法调制。其调制过程是先把精心选择的优质小麦粉先过箩筛,再用水“和”成不硬不软的面团,“省一省”后再次按揉好,放入清水中反复抓洗,待手中面团抓洗成面筋而淀粉溶于水中后,弃面筋往淀粉中加入适量的明矾粉待淀粉沉淀;淀粉沉淀好后,于水中捞起淀粉再次过箩,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调和使之成粥状;此时,用烧开的沸水快速持续冲制,使其遇高温成凉粉状即可;此时一定要再加凉水浮于刚浸制好的浆糊上以退其“火气”,待浸泡几日后浆糊调制即大功告成。此种方法制作的浆糊成本低,浆性柔和,没有“暴性”,粘性适度,使用安全方便,实为我多年之心得。

综上所述,是我修复古籍的几点认识,才学所致,力不由心,希请广大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