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与活动,习作的乐园

2016-11-19 08:41黄婷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日记本写日记拼音

黄婷

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由表达的途径。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让他们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自由表达的乐趣呢?

一、拼音日记铺路

从一年级学完拼音开始,我就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从最初的每天只写一两句话,过渡到写一段文字和一篇日记,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中年级的作文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语文老师最头痛的事是孩子不爱写。即便一些日记写得很好的学生,其家长也反映,孩子把日记当成任务。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认为写日记是件“令人烦恼的事”。比如,有个孩子的拼音日记上这样写道:“一写日记,我就想哭。我讨厌写日记。”

那么,让孩子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情况是不是就改变了呢?

我以“读日记”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愉快情绪,让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每次改完学生的日记,我都选出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情趣”的日记在班里读。被读到日记的孩子以后就会更积极地对待日记。其他孩子则羡慕不已,还会想,“他写的事情我也知道”“原来写日记这么简单呀”,从而产生“下次老师也会读我的日记”的自信。

我还经常将报纸上的一些有意义的报道复印下来,如《弟弟别哭》《酒店用盐打造不准住客舔》,读给孩子们听,贴在每个孩子的日记本上,让学生写命题日记。这种命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让孩子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二、漂流日记探路

我们班小组漂流日记分成十组,以五人为一组,共用一本日记本。小组成员确定自己在一周中的哪一天写日记后,日记本开始传递,一周为一个轮流周期。孩子在写作之前可以欣赏、比较、模仿其他同学的文章。无论是续编童话,还是一周一个主题,学生都是在兴奋期待的状态中完成。

二年级上学期刚开始漂流的时候,漂流日记组合的形式采用的是“好差搭配,齐头并进”,目的是希望那些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能给班中写作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期望在潜移默化中,他们能有所提高。漂流之初,由于新奇,学生一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坚持一段时间后,漂累了,小组漂流日记在他们看来又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而已。至此,我的漂流日记走进了“死胡同”。

如何发挥漂流日记的功效,重新点燃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呢?进行一番明察暗访后,我终于有所顿悟:原来一个学期下来,我的强行“拉郎配”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孩子们在一起磨合三个学期后,他们有了自己心目中的“心动女生”“心仪男孩”,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于是,第二学期我果断重组。令人激动的是,就是这一处小小的改动,漂流日记便呈现了一幅迥然不同的景象:重新组合的小组在轻松的交流过程中,很好地形成了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的局面,孩子们在作文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达到最优化。

漂流日记得到了家长的空前关注,促进了家校联系,营造了用笔带动家校交流的氛围。当孩子跟同水平的同学较劲的时候,无论是想得到父母的帮助,还是想得到父母的肯定,都会积极地把小组漂流日记给爸爸妈妈看。而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很难客观地评价,刚好可以借助小组漂流日记来真实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水平。父母的关注,给小组漂流日记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趣味活动引路

迈入三年级,对于真正意义上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刚起步时有难度,易产生畏难心理。《秋天》《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我最喜欢的传统文化》等这样的课本命题,让大部分学生怕写,老师更是难改,这也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活需要体验,用心去体验——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始终如一地示范和引领学生。如果要让学生描写四季,就应帮助他们用心体验四季:你看,春天,是温柔的——一棵细柳,轻掬柔水;两只飞燕,巧织细雨。盛夏,在细密的雨打浮萍声里,每一片宽大的荷叶都不啻于一面碧绿的小鼓,滴答滴答,满是清新。秋天,当秋风劲吹,山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冬季,南方虽缺少飞扬的雪花,却不乏萧瑟的灰暗,我们依然能体会不一样感觉的冬日情怀。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我总是尽可能的在课堂中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去自身经历或快乐或悲伤的过程。如: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米粒中的发现,跳绳比赛,参观宝安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些活动刺激了孩子的神经,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对孩子来说,活动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一系列的写活动训练,使得孩子们再也不畏惧写事类的文章。

猜你喜欢
日记本写日记拼音
我会写日记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小小日记本
怎样写日记
我的日记本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