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的创新与回归
——观话剧《中国速度》有感

2016-11-20 12:03刘桂林
剧影月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话剧钢琴速度

■刘桂林

舞台美术的创新与回归
——观话剧《中国速度》有感

■刘桂林

大型原创话剧《中国速度》,在由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创作演出。没看之前,我心里想象着它一定是华丽宏大的舞台设计,可是现场看了之后,并非我所想,但也起到了让我震撼的效果,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与同仁分享。该剧依然保留台上传统镜框式舞台结构,这看似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就该戏所要表达的主题而言,它恰恰放大了演员表演的空间,让观众的注意点在戏上,也就是说它尊重话剧本体,没有喧宾夺主。台上没有表演支点设计,也几乎没有写实的道具,这一点非常大胆,演员没有支点的表演,是极其考量功力的,但是也因为这样它才可能成为一种演员表演的亮点。我想该戏是做到了。

该戏的舞美还有一大亮点就是舞台上仅仅是三十二个方凳,根据剧情发展,不断组合形成了谈判、工地、家等场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多功能效果。小到是家里的一张椅子,大到工地钢轨合拢的震撼场景。毋庸置疑解决了该戏设计上的难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是仍有一点不够满足,那就是一定要设计成一样大小的方凳吗?虽然起到了整齐划一的效果,但还是在观赏时还是有些不够撑场的感觉,感觉小气了一点,如果能够有些不规则、体量略大的方凳进行组合,也许就没有单一的感觉了。这只是本人的一点直感。

该剧嵌入了多媒体的运用,宏达大场面通过投影表达,很多戏也都会运用这个手段。但是千篇一律,有时候难免会画蛇添足,不是所有的戏都可以用视频表达的。可我以为《中国速度》这一宏达题材,是需要视频的。它会巧妙的放大演员的表演空间,以弥补大段台词的空洞。借助于宏大时尚的画面,将剧情推向高潮。这看似传统的手法在该剧中就是一种创新。

该剧还有一个创新就是现场钢琴的运用,原本觉得有些突兀、不搭调,但是导演巧妙将剧情融入其中,并且通过钢琴幕间演奏使得换场不单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音效的播放。这点比较大胆前卫。但是,不知道是时间的关系还是导演的构思上的不足,钢琴作为唯一写实的道具,还没有充分运用的好。我们通常说在舞台上每个道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可以开口说话的,那么,如何充分利用钢琴起到更浓烈的情感表达效果,有的时候是需要在转承启合中进行充分考虑的。比如当动车出现事故时,如果是使用钢琴现场弹奏《命运交响曲》,演奏员不是单一的弹奏,而是带有表演状态的演奏,可能会引起更强烈的共鸣。总之,设计上有好的想法,就要有好的表现,不然就会有些遗憾。

《中国速度》灯光的运用也出乎人的意料,台上并没有用现在常用的电脑灯,而是大量的筒灯,光源也不追求华丽,很多地方用白光,这点我很喜欢,因为这样的运用和该戏的内容比较匹配。比如在工地上,工人们辛苦劳作,这时候运用大量的色彩光,看似好看但是与内容完全不符合。这种传统灯光的回归,非常应景。

没有一种艺术是完美的,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但是只要勇于尝试,大胆设计就会逐步改进,走向精品。我要给话剧《中国速度》舞美设计点赞,话剧没有趋炎附势,大搞场面,而是充分利用传统舞台特点,也是话剧本身的特点,让观众聚焦剧情,聚焦表演。这其实就是一种回归式的创新。我们为江苏话剧鼓掌,向他们辛苦付出致敬,同时也希望《中国速度》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能够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话剧钢琴速度
行驶速度
速度
话剧《二月》海报
“台湾话剧百变女王”姚坤君的大陆话剧实验
纸钢琴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图侃天下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