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派艺术初解
——演京剧《红娘》有感

2016-11-20 12:03朱俊好
剧影月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墨水袖老夫

■朱俊好

荀派艺术初解
——演京剧《红娘》有感

■朱俊好

今年是荀派京剧表演大师荀慧生先生诞辰115周年,我们用演出、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纪念他,不仅仅是回了怀念,更主要的是为了继承发展流派艺术,振兴京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京剧这块明珠文化瑰宝再现辉煌。

老一辈的京剧艺术家们为京剧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后来的京剧工作者们很好的学习艺术宝库。京剧荀派艺术在京剧百花园中是一朵绚丽的鲜花,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荀慧生在从艺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总结、创立、发展起来的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角流派艺术,是深爱广大群众所喜爱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发展到今天仍然魅力不减。在京剧界素有十旦九荀之说,可见荀派艺术观众基础至深厚,流传至广泛。

荀慧生先生本人出生贫寒,对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深恶痛觉,对受压迫、受欺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妇女给予了最大的同情。他通过艺术的手段热情地去歌颂、美化她们,颂扬她们的勤劳、善良、聪慧正义,同时,对她们身上所存在的懦弱等性格特点也给予了善意的批评。这些,我们可以从荀先生所主演的戏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例如《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勘玉钏》《霍小玉》《杜十娘》《荀灌娘》《钗头凤》等,无一不是围绕这一思想主题去进行艺术创造的。这也是为什么荀派艺术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原因之一。

荀派艺术是根植于前辈一人深厚的传统基础上,经荀慧生先生总结发展起来的一门京剧旦角流派艺术妩媚洒脱、明快自然。它不仅继承了花旦的表演技法,而且融青衣、刀马旦等其他行当艺术于一体,做工细腻、生动自然,表演生活化、性格化,如果没有全面而又深厚的基本功是很难演好荀派戏的。

例如《红娘》这出戏,是荀慧生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也是最受观众喜爱的一出戏。《红娘》也是我和宋长荣老师学习荀派艺术所接触的第一出荀派戏,也是我学时间最长的一出戏。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红娘”的特定身份、特定环境和性格特点是很难演好这个角色的,而且对腰功、水袖、圆场,唱、念、做、舞等舞台基本功都要恰如其分地进行运用,火了不行,温了也不行。首先要把准人物身份。“红娘”是相府千金小姐的贴身侍女,生活在等级规矩森严的豪门贵府。因此,她既不是小家碧玉,更不是大家闺秀,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表现时要重在刻画“红娘”聪明、伶俐、敢作敢为的特有性格。“红娘”在第一场刚上场的时候很重要,随着一声内白:“小姐,随我来!”(这里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手法设计人物的出场)鼓师清脆而有力地敲了几下作为铺垫,这时红娘手持团扇、神采奕奕,从舞台上场门,轻盈飘逸而至舞台中间,浑身透着灵气,带着一股青春活力,出现在观众面前,然后轻轻地一垫脚、一转身,把小姐从舞台后面引了出来,接唱:“春色撩人自消遣,深闺喜得片时闲……”这一段表演前后不到一分钟,然后对于塑造“红娘”这个人物形象却十分重要。因为她给观众的是第一眼印象。听我师父宋长荣老师说,当年荀先生在演这段出场是十分重视的,神清气足、大步流星、潇洒飘逸,几步就来到台口,很受观众欢迎。在花园扑蝶的一组虚拟表演动作,手持团扇、晃动双肩、步履轻盈,以腰带动肩,退步端肩,再配以优美的舞姿,刻画出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形象。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眼中却要看到美丽的“花朵”和“蝴蝶”,眼神要随着“花”和“蝶”上下移动,这就是“内心视像”。最后一段红娘以团扇怒指张生唱:“你枉读诗书习经典……”这段流水中要腔随情出,似怒非怒,一气呵成。再以扇指张生,撤步转身,急行而下。(这里红娘作为一个少女和丫鬟,蓦然遇见一个不识的冒失男子,保护小姐和自己的本能必是自然流露出的,能否在以后几场抓住观众,就要看这场表演如何。)第二场“许婚”是场风趣的戏,在这里要表现红娘的活泼、娇憨与调皮,表现出红娘与莺莺主仆间的亲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修书给白马将军求解困。红娘为张生研墨,这里是剧中她第一次为人研墨,类似动作后面还有两次。在舞台上只有注意一招一式、一字一句、精钻细研,才能从细小处见人物精神,才能以别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去赢得广大观众。虽然在第二场中红娘一句唱词也没有,可是通过表演和念白,却把她活泼天真、正义热情的性格及美好的心灵展示给观众。下半场中崔夫人为了维护门第尊严,以“不招白衣女婿为借口,悔却能退孙兵就将女儿许配与他”之言,迫令张生与莺莺以兄妹相称而强行退婚。红娘送张生回去,并随他去书房写信。这一场表演是《红娘》中的重点表演之一,要通过优美的舞台表演动作体现人物的内心感情,要运用跑圆场的技巧,以飞快的圆场奔向张生书斋,表示她急不可待,行走慌忙。这组动作贯穿一个“急”字,体现了红娘的正义感,而动作又要具备美感,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第二次研墨的表演,红娘冲上两手拿起古墨用力研墨,致使墨汁四溅。这里下意识地用手撩起水袖,把手上沾起的墨汁擦向张生衣袖,更是十足地表现了红娘是个小孩子,慌不择路的特征。《红娘》第四场“琴心”,听宋老师说,这是他六一年拜荀门后才正式学的这场戏。这场戏不仅有荀先生的“反汉调”《听琴吟》美妙动听,还要载歌载舞,令人神往。这一段“反汉调”唱腔是紧接莺莺的唱腔唱的,衔接处有个过门很美,把剧中人物的感情勾起,并把观众的情绪引入特定的情景中,这正是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这段《听琴吟》的身段舞姿也充分发挥了荀派艺术的特色:水袖两番飞舞,上下身都要合拢,大幅度地斜身旋转,要做到体态婀娜,柔腰柳枝,增强舞蹈美感。在最后下场前,小姐黯然回转闺房,红娘拉也拉不住,自言自语地说:“也不知道她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向墙外)张先生,你明儿个再听我的喜讯吧!”这里语气诚恳自然,尾音若断若续,由重到轻,使人感到红娘既热诚又善良,这样观众才会满足,才会感受到“红娘”这一艺术形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第五场“传柬”这一场,红娘要帮小姐梳妆,同时还要将张生书信递之。红娘心怀忐忑将信藏于衣内,借助帮小姐梳妆时铜镜反射,将书信露出。这一细节不可忽视,正是塑造“红娘”这一天真活泼聪明伶俐,而又敢于主持公道的艺术形象。莺莺按捺不住答应给张生回信,红娘喜出望外。这里是第三次研墨表演,这次研墨不急不躁,借研墨来察言观色,窥探小姐对张生的态度,小姐心口不一,红娘有些生气,莺莺也假意着恼,把信扔在地上,红娘见小姐把信扔地无奈捡起,唱“四平调”。这段唱腔要注意节奏不能过慢,唱中要结合人物的顽皮性格,一方面遵循节奏的要求,一方面随唱随动,适当增加水袖的翻飞和多姿的舞蹈身段,使红娘更加“活”起来。红娘来到张生书斋,见张生着急的样子,调侃道:“不是我骂你,是老太太骂你!”弄得张生啼笑皆非,最后把信交给了张生。张生看信后喜笑颜开,红娘得知莺莺要与张生跳桥相会,开玩笑的劲头又上来了道:“这狗急跳墙,何况人乎!”在张生的斥责中,红娘以水袖遮脸飞快下场。结束了这场喜剧性的“传柬”,把戏引向“跳墙”的高潮。第六场“跳墙”是全剧的中心,其唱、念、做、舞也是《红娘》的精华。这一场红娘出场时四下张望,去关后花园门时还在自言自语,张生如约以赴。这里依据生活化的原则,表演幅度夸张,增强了喜剧气氛。宋老师和我说:“一切要从角色和其内心出发,时时要把握住人物身份,花旦戏要特别注意一下几点:‘活泼不等于风骚;爽朗不等于泼辣;细致不等于繁琐;端庄不等于痴呆;沉静不等于平板’。”往下喜剧气氛越来越强,张生跳墙声响惊动了老夫人,红娘快速动起,手忙脚乱,怕老夫人发现张生赶紧说道:“您这坐着我去看看(半步圆场见张生小声说道)我就知道是你!”(又怕老夫人走过来,赶紧转身回报)“老夫人是狗!”这时红娘过于慌乱脱口而出,把红娘对老夫人封建思想的不满形象的表露出来。老夫人回房后,莺莺让红娘取棋盘,下面就是荀门独树一帜的“棋盘舞”,边走边舞边唱“西皮流水”,声腔之优美,舞姿之曼妙,令人神醉。此套动作刻画出红娘带着张生穿过花丛月影,隐藏在红娘棋盘下来到小姐身边。他二人见面后,莺莺假作端庄,红娘按捺不住唱出“这兄妹本是夫人话,只愿那张生一念差……”一段快流水。莺莺不敢流露对张生的爱,示意张生出去,自己也悄然而去。张生一肚怨气向红娘发泄,红娘理所当然的提出反诘:“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蛋”。虽然这些词句有些不雅,为了尽量保留当年宋老师跟随荀师爷学戏面貌暂未更删,荀派艺术在准确表现人物的同时,更要在艺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结合当代观众需要进行发展。第七场“佳期”就要充分揭示红娘的感情变化和心灵之美,要细致深刻精雕细琢地表现人物的内在思想,从张生生病送药方到红娘把莺莺送去书斋相会,这时红娘内心活动极为复杂,在叫门的一刹那,她由惊异而领悟,想到事态的发展后果,她终究是十六七岁的少女,为他们幽会娇羞低下了头来。这里表演层次分明,节奏紧凑,不能忘掉人物的个性,不能热衷于男女私情的描绘。红娘在门外念道:“看他二人竟自将门关闭,已成心愿。老夫人啊,老夫人!你是枉费了心机呦!”这才是红娘的心声。红娘在乐曲过门中翩翩起舞,左右两望门,水袖翻舞,从背影中展示出红娘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同时,她也保持着警觉,转过身演唱这段载歌载舞、脍炙人口的“家期颂”。这里的表演比较夸张,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形体动作、水袖翻转,揭示红娘此时的心理状态。最后一场“拷红”主要是老夫人和红娘的戏。红娘伶牙俐齿地指责老夫人不该悔婚,义正言辞,大快人心,表现出红娘不畏权威、仗义执言、敢说敢作的性格。红娘把老夫人说的哑口无言,答应把莺莺许配给张生。红娘搀莺莺时,小姐害怕,红娘风趣说道:“想婚姻乃人生大事,你既然怕就不要做,既然做了你就不要怕,你给我进来吧!”这里是运用了京韵两掺的“风搅雪”念白,很见性格光彩,也很有效果。这是正义感的红娘一步步取得胜利,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全剧,尾声的画面留给人们声声余韵。

当初我跟宋老师学这出戏时怎么也学不像,宋老师说我可以按自己的条件,如果硬搬硬套是很不合适的。这里要求演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圆场功夫,而且要有转侧灵活的柔美腰功,否则难以把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女“红娘”表现出来,更主要的还要有驾驭观众的能力,要有充实丰富的内心戏,不然也是很难奏效的。

荀先生不仅花旦戏演得好,特别是演出身下层的贫苦人家的小家碧玉如金玉奴、韩玉姐、尤三姐等,个个都演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且青衣戏也演得很出色。例如《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霍小玉》中的“霍小玉”等。后来我在学演这些戏的时候,通过认真地去学、练、仔细揣摩,慢慢丰富自己的艺术积累,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可。

我酷爱荀派艺术,我甘愿把自己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它。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情况,我都无怨无悔,心安理得。宋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京剧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业,是所有热爱京剧艺术的各种各样人才团结在一起,并为之共同奋斗的事业。”我想它既是中华名族的瑰宝,同时也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力量去培养它、爱护它、发展它,使它振兴,使它繁荣,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猜你喜欢
研墨水袖老夫
Singing the Changes
水袖起舞翩若惊鸿
曼妙的水袖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