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快速演奏教学心得

2016-11-20 12:03沈锋
剧影月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手腕指尖琵琶

■沈锋

琵琶快速演奏教学心得

■沈锋

音乐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从原始社会的人类发出最简单的声响与节奏时,就体现了音乐的重要性与发展的必然性。音乐是人类用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产物,是人类情感的最高体现,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它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完善与升华。音乐一般由乐器演奏与嗓音歌唱来表达。在这里我谈一下琵琶演奏教学中的心得。

中国的琵琶艺术百经磨砺,犹如一棵长绿的春藤,枝繁叶茂,千载如荫,始终保持着生存与发展的活力。作为一件弹拨乐器,一件具有多维文化色彩的弹拨乐器,它对音乐的诠释是以十个手指精妙、和谐的动态形式为专业语言的,其演奏技法复杂而艰深。我国乐器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有的甚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我认为表现力最为丰富的当算是琵琶,因为它音域宽广,技巧复杂,手法多样。左右手结合各种技巧就可以演奏出大至千军万马,小至单枪匹马,强到狂风暴雨,弱到切切私语的音响效果。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样的美文来形容琵琶丰富的表现力。这个乐器,经过了上千年演奏者的不断努力发掘与创新改良,如今更是外表光彩怡人,音色动人心弦。但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要达到一定的表现力是不容易的,首先它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十个手指的力度,速度,灵活度,配合默契度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然后加入演奏者本身对乐曲的理解,投入情感等再创造才能更好的表达内容,以至感染他人而引起共鸣。练习过程是相当艰苦而乏味的。乐曲中只要出现一个指法你所不能胜任的,那整曲你就无法顺利完成或完成的比较平凡。

琵琶的快速演奏在音乐表演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使得旋律流动性极强、激情极高,它基本由弹挑来完成。在这里,我浅谈一下本人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对快速弹挑所总结的几个值得注意的方法供同行与学生参考。它基本由四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做到更好更快,分别是弹挑、过弦、按音、换把。当然在早期学习时还应注意抱琴姿势,姿势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双手的灵活度。这些看来简单,其实不然,它要比其它乐器来的更讲究,也更容易出现问题。抱琴的重心、琴面的侧度和琴的倾斜度都是必须注意的问题,由于琵琶较其它乐器观看音位相对不方便一些,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左手按音及换把时整个姿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这样会给双手带来负担而影响灵活度及速度。

一、弹挑。弹,食指前关节向左弹出,挑,大拇指向右挑出。它们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依赖的。初学时必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手型与方法,这是决定将来快速弹挑的必要条件。(1)首先手握空心拳,但食指较其它三个手指要出来一点,特别不能与中指粘在一起,要使其独立运动,然后大拇指轻放于食指第一关节之上,而且不能超过食指指甲面。(2)手腕稍稍弯曲,手背基本与面板平行。但作弹的动作之前手腕必须有抬起的先行动作。(3)沉肩坠肘,手臂既不能上下运动,也不能里外运动,更不能向外撑着或夹着琴。(4)弹挑时要带动手腕一起上下运动,即弹时手腕向下,挑时手腕向上,上下不能有多余的动作如手腕打圈等,不然以后练快速弹挑与扫拂时就容易发僵,(5)指甲的触弦角度尤为重要,运用露出橡皮胶三分之一指甲的正锋击弦,击弦时指甲应离弦有一定的距离发力,不要贴着弦弹,更不能在弦上磨擦,而且尽量把弹挑触弦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点上,这样有利于把噪音降到最小,发音不会迟钝,且音色一致。听起来才能达到很好的清晰度与颗粒性。(6)弹的同时大拇指应有所下沉为了作挑的准备,挑完应立刻回到以上(1)的准备状态,以便进行下一个弹挑动作的连接。经过一段时期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法以养成习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先布置一些后十六节奏型练习曲,再练前十六的节奏型练习曲,使弹与挑的手指得到更好的默契,让弹挑速度慢慢提速。在提速过程中,要增加挑起板的训练,让两个手指都能轻松自如的做领头羊,随着速度的提高会遇到一个现象,那就是速度越快声音会越弱,使不出劲,这时就得注意发力的位置了,什么速度什么音色用什么指关节是直接影响速度与力度的关键。速度越快动作肯定越小,但在小动作运动过程中又怎能发出大的音量呢?只有靠手指的力点向前移动至指尖才能做到。我会让学生把弹挑的两个手指,用指尖在桌子平面上敲击,以找到指尖的感觉,从而用意念的方法进行练习,做到既快又响。但这只是在一根弦上的速度,遇到弦序变化(过弦)就会影响速度了。

二、过弦。弹挑时的弦序变化运动通常我们称为过弦。它是快速进行弦序变换中所显示出的功能强势,使它成为右手系统最主要、最重要的技巧,过弦基本分为里外过弦和外里过弦两种。我编了个口诀,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手指变化,来拉近弦与弦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快速过弦的顺畅。”弹里挑外手指交叉,挑里弹外手指分开”。此意说明了尽量运用手指,与虎口的调整来过弦(弹四弦时手臂应略作一些前后运动来相应配合),弦序变换中各种情况,主要依靠右手食指、拇指的指尖动作;手指或手臂定位的保持或改变;腕部触弦位置(应该从一至四弦由低至高的变化)三项内容来完成。练习中注意这些规则的运用,对快速过弦的练习大有益处。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练弹里挑外,再练弹外挑里的练习曲,使两个手指与手臂手腕的动作结合的顺畅起来,最后把两种方法相互掺和的练习,以适应弦序的多变。

三、按弦。此项内容在刚开始学习按音时就应注意养成好习惯,对以后的快速运动大有好处。教学中,我对学生强调“手指弯曲,指尖按弦”。我时常用很形象的话来让学生记住这一点,“左手按弦的手型要像抓住贼的那样”,并且都能独立的做抬起与按下动作,不用的手指抬起来让他及时得到休息(乐曲需要保留指和平按指时除外),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左手按音换弦的方法,同品同指我们可以用平按指,不同时我形容手指就像两条腿走路,前指按下后指抬起,后指按下前指抬起,这样才能使手指灵活有弹性,音乐又得到流畅性。

四、换把。分为向下换把和向上换把两种。向下换把时需要手臂自然下坠带动换把前所按音的手指向下移动但不能发出滑音声,所以要离品不离弦,尽量把换把后第一所按音的手指,靠拢其所需要按的品位。这样就拉近了把位与把位之间的距离,它与过弦的道理是一样的。向上换把的方法除了靠手腕向上带动手指以外其它基本类似。不管是移把,换把,跳把都应该让换把后第一个音所按的手指最早达到,这样就解决了弹奏时因换把动作慢、按音不稳造成音乐停顿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双手配合的问题了,首先要注意左右手指的感觉对位,做到左右同步。许多学生左手按了右手弹慢了,有的则右手一直等着左手在按弦,看了真让人着急,有的慢速完成较为顺畅,可稍一提速就应付不了,音不清楚、停滞等现象马上接踵而来,左右手的配合就出现了问题。所以应该先让学生慢练,等双手指端找到同步感,动作与内心听觉统一时再逐步加快,这样音的清晰程度就有所提高。只有把这四方面的技术都练到一定的速度且左右配合默契才能在快速演奏中发挥的顺畅自然,强弱有致,扣人心弦。

在快速演奏时,演奏者还必须注意在音乐、技术、音响风格上,演奏动态上,与音乐整体的情感发展趋势进行自然流畅的衔接。速度引起的心理反应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有分寸感的过度,既不能产生没有音乐意义的炫技感,也不能干巴巴的死弹音符。当然对于学生,我们就要通

猜你喜欢
手腕指尖琵琶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指尖童话
跟着指尖去旅行
常转手腕可通便
美甲窥探指尖也美妆
常转手腕可通便
“琵琶”和“枇杷”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