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能力过程式模式研究

2016-11-21 13:10周玲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框架

【摘要】本文以扎根研究方法为基础,呈现了跨文化能力的一个框架,也是一种跨文化能力的过程式模式。这个框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已经得到了认可,并且可以被用来指导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同时也给未来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 框架 过程式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7-01

一、引言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我们必须学会要么像兄弟一样一起生活,要么像傻瓜一样一起灭亡。”21世界的人类面临着诸多的全球性问题,马丁路德金的话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到位的。为什么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需要学会共同生存?这个问题曾经是世界著名跨文化学者们当初想对跨文化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达到一致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美国举行的一个国际性跨学科研究中,著名跨文化学者最后达成一致的对跨文化一个广泛定义是“在跨文化情景中有效和恰当的行为和交流”。这个研究提供了一个建立在扎根研究方法上的跨文化能力的比较基础的框架。学者专家们对多元化的人类和平共处必需具备的基本因素达成了一致。研究者们随之把这些具体的因素归纳为态度,知识,技能,内在和外在的结果,并且把他们放在实际的框架中。作为一个研究得出的跨文化能力的定义和框架,本文会讨论框架里的每个具体内容。这个框架已经在其他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了回应,它将会被用来指导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也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

二、跨文化能力过程式模式框架

(1)态度

根据Deardorff的研究,他提出了三个主要的态度,分别是尊重、开放和好奇与发现。开放和好奇代表了愿意冒险的意愿和跨出人的舒适区。好奇是以创新的方式把区别变成机会的基础,而开放则给人们提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的可能性,而这在协调文化差异中是及其重要的。在传达尊重给对方的时候,展现给对方对他们的重视是很重要的。对对方的尊重可以先从表现出对对方的兴趣并且认真地聆听对方开始,同时,我们会意识到尊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态度是跨文化能力发展中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基础。让个人获得这些必要的态度的方式就是挑战假定正如LeBaron 和 Villay (2006) 所说“和真实的好奇的对话是了解文化冲突的前提”(p.94)。

(2)知识

在美国,有一种争论是“全球性知识”是由什么组成。关于跨文化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跨文化学者对以下内容持有一致的观点:文化的自我意识(文化影响人的身份感和世界观的途径, 文化具体的知识,包括理解他人世界观的深层文化知识,社会语言意识。所有跨文化学者共同认同的一点是人们从他人角度去了解世界的重要性。

(3)技能

在研究中出现的技能是那些和知识加工相关的技能:观察、聆听、评估、分析、解读、关联。这个和哈佛大学的前校长关于“跨文化地思考”(BOK,2006)重要性的观点一致。当今社会世界性的知识更新换代加快,每个人都需要用这些主要的技能来处理信息,而不能仅仅依赖知识的本身。

(4)内在结果

态度、知识和技能理想化地导致了内在的结果,包括灵活性、适应性、民族相关性(ethnorelative)和移情。根据Calloway-Thomas的的定义,移情是指在以恰当的方式满足他人需求的基础上去理解对方并给出回应,而不是以假定的对方希望被如何对待的方式来对待对方。这种内在的结果发生在个人身上,并且是在掌握了跨文化能力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以后。在这点上,从理想化来说,个人就能够开始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并且以对方所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来做出回应。个人可以以不同程度的成功得到这样的结果。

(5)外在结果

态度、知识、技能和内在结果通过人的行动和交流得到呈现。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多有效和恰当呢?这样行为和交流就变成了跨文化能力的可见的外在结果。因此跨文化能力是指在跨文化情景中的有效和恰当的行为和交际。这个因而也成为了研究中跨文化学者们达成了一致的定义。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个定义是基于在跨文化能力中特殊的必要条件。同时,理解“有效”和“恰当”的行为和交流也是同样重要的。有效性可以由对话者来决定,但是恰当性只能由他人来决定,因为恰当性一般直接和文化敏感性以及他人对文化规范的粘合度相关。

三、跨文化能力过程式模式评价

这个扎根研究基础上的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这个模式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跨文化能力模式。同时,由于这个框架只是体现了基本的一些方面,因此考虑没有出现在这个框架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例如,在跨文化能力发展中,语言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研究中的跨文化学者们都同意理解他人世界观和观点是重要的方面,那么有人会问:在这个跨文化能力概念里,其他的文化观点是什么?特别是那些非西方的观点是什么?例如,有些非西方文学指出了跨文化能力中关系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以下的问题:以后的框架和定义将如何融合跨文化能力关于关系的内容?以关系为重点的跨文化能力的内涵是什么?最后,必须承认的是,很难有一种模式或者框架能够反映复杂的人类社会现实。如果我们把这个框架放在较大范围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现实中来看将会是有意义的。

四、结语

为什么世界上的人类要和平共处?本文讨论的这个跨文化能力框架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思路。这个框架可以用在教育领域来指导课程大纲(比如说强调包含多元文化视角的重要性)用来评测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比如说用多种方法和多角度的方法,还可以用来理解有意义的体验式学习经历的发展。比如说出国留学或者工作学习等。现在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相互依存,跨文化能力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人们生存的必需。教育者们在有意识的发展下一代的跨文化能力中起到一个极其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ok, D. (2006).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A candid look at how much students learn and why they should be learning mo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Calloway-Thomas, C. (2010). Empathy in the global world: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Thousand Oaks: Sage.

[3]Deardorff, D. K. (2006).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0 (3), 241–266.

[4]Deardorff, D.K. (Ed). (2009). The SAGE handbook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5]LeBaron, M. & Pillay, V. (2006). Conflict across cultures: A unique experience of bridging differences. Yarmouth, ME: Intercultural Press.

[6]Juarez, J.A., Marvel, K., Brezinski, K.L., Glazner, C., Towbin, M.M., & Lawton, S. (2006). Bridging the gap: A curriculum to teach residents cultural humility. Family Medicine, 38, 97-102.

[7]Tervalon, M. & Murray-García, J. (1998). Cultural humility versus cultural competence: a critical distinction in defining physician training outcomes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rserved, May 9(2), 117-25.

作者简介:

周玲,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和国际教育,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框架
PISA财经素养评估框架比较
框架
CDIO框架下欧盟应用技术院校QAEMP配对互评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从国际汉语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论中华文化走出去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