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排石中药方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2016-11-22 07:57麦佐镰陆小强邓海成邱鹏远刘秋贤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佛山528211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排石绞痛清除率

麦佐镰 陆小强 邓海成 邱鹏远 刘秋贤(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佛山528211)

补肾排石中药方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麦佐镰陆小强邓海成邱鹏远刘秋贤(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佛山528211)

目的:研究补肾排石中药方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三组治疗总有效率、结石清除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再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石清除率、肾绞痛再发生率、平均排石时间、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排石中药方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大大提高结石清除率、并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再发生率、不良反应少。

补肾排石中药方 坦索罗辛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多因肾脏结石治疗后碎石降落所致,少见原发性输尿管结石[1]。尽快地排清术后结石消除残余结石,是近年来泌尿外科临床上的难题。泌尿系补肾排石中药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中药方剂,多年临床验证它对输尿管结石有防治及护肾的作用[2],坦索罗辛则可明显提高输尿管结石排出率并缩短排石时间,目前,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输尿管下段[3],本研究中我们将其延伸至输尿管全段,以补肾排石中药方加坦索罗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9.4±7.3)岁,结石直径3~6mm;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三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位置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B超或腹部平片、IVU、逆行造影确诊为单侧输尿管结石且直径≤6mm;②近来曾有肾绞痛且确定患肾积液不多;③尿常规均见肉眼或镜下血尿;④年龄15~75岁,机体状况良好,心电图检查正常;⑤知情同意[4]。

1.2.2排除标准:①独肾、妊娠及哺乳期;②明显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有严重尿道感染,输尿管、尿道狭窄及智力障碍;③不能按计划配合治疗及随访[4]。

1.3治疗方法:补肾排石中药方:金钱草30份、葵子15份、滑石30份、木通12份、车前子15份、海金沙12份、鸡内金12份、瞿麦15份、甘草6份、黄芪30份、大黄15份,另外,还可以在配方中加入蜂蜜2~8份。实验组每天煎煮补肾排石中药一剂量,复煎1次,共服2次,300mL/次,同时多喝水,第一次服中药时约30min后口服坦索罗辛片剂0.4mg,1次/d。对照A组仅予坦索罗辛片剂0.4mg,1次/d;对照B组仅予补肾排石中药口服,2次/d,300mL/次;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多饮水,多做跳跃运动,清淡饮食,一周为一疗程,无特殊所有患者一周后复诊,询问结石排出情况,有无肾绞痛的发生,有无不良反应等,并行尿常规、B超、腹平片检查,并与初次就诊时检查结果进行比对,治疗以1个月为限,停药后一周内复诊,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若治疗无效,转介其他治疗方法。

1.4疗效及判断标准:①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以结石排到体外和在B超、腹平片影像中结石消失为治愈;结石未排出,影像见结石明显下移为有效;影像尚存,结石无移动为无效[4]。②使用数字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难忍。对三组结石清除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再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结石清除率=治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A组治疗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76.7%(23/30);对照B组治疗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80.0%(24/30);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组间比较(X2=5.371、4.62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三组结石清除率及肾绞痛再发生率比较[n(%)]

2.2三组结石清除率及肾绞痛再发生率比较:治疗后,实验组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组间比较(X2= 8.931、7.640,P<0.05);实验组的肾绞痛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组间比较(X2=10.347、7.952,P<0.05);见表2。

表2 三组结石清除率及肾绞痛再发生率比较[n(%)]

2.3三组平均排石时间与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后,实验组的平均排石时间明显优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组间比较(t=3.045,2.710,P<0.05);三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疼痛评分,组内比较(t=3.642,3.148,3.421,P<0.05);实验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组间比较(t=2.745,2.361,P<0.05);见表3。

表3 三组平均排石时间与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

2.4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治疗期间1例尿频、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A组1例头晕、1例恶心、1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B组1例尿频、2例食欲不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均症状轻微无需对症处理;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属中医腰痛、血尿、石淋等范畴,认为该病多为肾气虚弱、肾阳受损、下焦温热蕴蒸、气滞血瘀所致,关键在于肾虚、湿热、气滞、瘀阻[2]。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泌尿系补肾排石中药方是经过多年反复临床应用,验证对输尿管结石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制剂。方剂中多种中药合用,可有效增强输尿管蠕动增加尿量,对结晶形成有抑制作用,还可调节体液pH值,使尿液偏酸性促使结石溶解,减少结晶形成、聚集,对输尿管结石有防治及肾保护作用[2],此外,本方剂还具有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细胞免疫抑制、利尿、解痉等作用。结石排出时,输尿管末端最难通过,富含α1受体的平滑肌,分为α1-A亚型、α1-B亚型和α1-D亚型,坦索罗辛有较好的尿路选择性,药理研究认为坦索罗辛主要作用于α1和α1D,与α1-D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与之结合能力很强[5]。患者对坦索罗辛0.4mg/d的剂量耐受良好,该药通过阻断输尿管平滑肌上α1受体药理效应,对输尿管痉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使输尿管内压降低,使尿液的传输力增加,从而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排出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6]。

本文研究中,中西医有机结合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治疗,合理利用补肾排石中药方对输尿管结石的防治及肾保护作用,再结合坦索罗辛抑制输尿管痉挛、降低输尿管张力、减轻输尿管炎症,进一步促使结石排出,大大提高输尿管结石清除率,并缩短排石时间、降低肾绞痛再发生率。本文结果显示,使用补肾排石中药方和坦索罗辛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结石清除率、肾绞痛再发生率、平均排石时间、治疗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用坦索罗辛的对照A组,与单用补肾排石中药方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三组差异不大(P>0.05)。补肾排石中药方联合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两者联合应用,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临床治疗有效方法。

[1]李琛,吴岩,于得水,等.坦索罗辛联合热淋清在输尿管下段结石排石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5,35(2):209-211.

[2]谷志余.排石汤加味联合盐酸坦索罗辛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6):867-869.

[3]陈伟标.石韦散加减配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324-1325.

[4]那彦群,叶章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2-252.

[5]宏林,覃宝笋.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排石治疗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5):2282-2283.

[6]丁峰,杨光,李文华,等.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坦索罗辛联合热淋清辅助排石的临床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3):265-267.

△项目: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课题立项(项目编号:2014303)

R 693+.4

B

1672-8351(2016)11-0018-02

猜你喜欢
排石绞痛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如何通过运动排出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与药物排石治疗<2.5 cm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绞痛不是脚痛
教你一套排石操
绞痛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