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烈士陵园设计研究

2016-11-22 02:37
山西建筑 2016年29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纪念碑中央苏区

蔡 立 勤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江西 南昌 330046)



中央苏区烈士陵园设计研究

蔡 立 勤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江西 南昌 330046)

针对中央苏区烈士陵园项目现场复杂的地形条件,结合苏区文化和堪舆风水文化,提出与风水相结合的规划理念和结合时空序列的设计理念,并介绍了各单体建筑的内部功能、立面造型等设计方法,以供参考。

中央苏区,烈士陵园,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全国最大的一块苏维埃区域。其区域范围包括现江西、福建、广东3个省97个县(市、区),全盛时期疆域面积达8.4万km2,总人口453万。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 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千米就有一名兴国将士倒下。

1.2 项目规模

园区规划用地面积600亩,建设项目设计内容包含建筑类设计:主要有管理服务中心、陵园大门、烈士纪念馆、将军馆、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墙、无名烈士碑、墓碑等,以及市政园林类设计:主要有园区配套的道路、台阶水沟、园林绿化、给排水、照明、供电、通信等。

1.3 区位及基地周边分析

本项目选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兴镇,场地西侧紧邻223省道,东侧接腊石寨,与兴国县城区直线距离18.7 km。场地东侧为腊石寨主峰,场地中部比南侧、北侧、西侧高出4 m~5 m左右。场地内建筑多为自行搭建的民居,建筑高度、风格不一致,缺少有效地规划指导,整体分布散乱。

2 规划设计

2.1 结合时空序列的设计理念

1)苏区发展历程分析。

奠基开创阶段:1927年8月~1929年1月,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阶段:1930年10月,在赣西南和福建闽西地区初步形成中央苏区根据地。正式建立阶段: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中央苏区正式形成。鼎盛发展阶段:1933年1月,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游击战争阶段:1933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长征。

2)设计思路。

规划主轴按时间发展历程自西向东分为起点的憧憬—艰辛的历程—胜利的纪念—逝者的缅怀四个部分。

起点的憧憬:

在园区入口设置宽敞的前广场,两条中轴对称的环形道路形成的广场围绕入口广场的牌楼大门布置,象征着苏区奠基阶段,八方有志之士本着对未来的憧憬,纷纷加入苏区红色政权。

艰辛的历程:

在第二个空间,设置一条120 m长,24 m宽的陵道,记载革命发展的艰辛之路。其中五个方形的水池,象征五次反围剿运动,与旁边的列柱一起构成庄重的线性空间。

胜利的纪念:

在第三个空间,东西、南北两轴的交点处,设置宏大的纪念广场。广场以纪念碑为核心,起着统领整个园区的作用。烈士纪念馆位于纪念碑南北两侧,组成南北向纪念轴线。

逝者的缅怀:

在第四个空间,即东西轴线的末端,设置半圆形的祭典广场。以无名烈士碑为核心,英名墙围绕其布置,形成追忆、悼念的氛围,诉说着伟大的胜利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在广场东端布置一条缅怀之河,参观者可沿河向南北两侧前行到达烈士墓区,也可沿路到达东侧山体的墓区。

2.2 与风水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1)堪舆风水文化。

兴国是堪舆风水的发源地,根据堪舆风水理论要求,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阴阳相济,最佳城市基地选址的背面要求有座山“来龙”“玄武”,北有连绵的高山峻岭作屏障;左右是“青龙”和“白虎”环抱围护,其外还有低岭岗阜,称为“护山”;前有“朱雀”,池塘或河流、水溪蜿蜒流过,水前是远山近丘的“朝山”为对景。

2)设计思路。

基地东侧为腊石寨的200 m高的主峰,狭长的陵道把中部的小山划分为南北两侧的两个小丘,西侧紧邻省道处有小山与东侧山峰相对,在场地内设置环形水系和道路绕山而过,体现了堪舆风水文化。

2.3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心,两轴,一环,八区,多节点”的规划结构。

一心:园区核心控制区,位于两条轴线的交点处,起到统领整个园区的作用。

两轴:贯穿园区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景观轴线。其中东西向为主要参观流线,南北向为纪念轴线。

一环:环绕园区的主要车行交通环线。

八区:分别是起点广场区、管理服务区、停车场、陵道,红色主题文化园、纪念广场区、祭典广场区、烈士墓区。

2.4 交通分析

园区开设两个出入口。其中人行主入口在用地西侧的靠北处,车行出入口位于用地西侧的靠南处。机动车通行道路位于园区外围,减少了对核心区的干扰,保证园区有一个静谧的环境。步行道位于东西、南北两条轴线上,串起园区各区域,可满足参观者的参观时序。墓区道路位于烈士墓区内部,起到串联墓区的作用。园区西南侧靠近车行入口处有一生态停车场。

中央苏区烈士陵园总平面图见图1。

3 建筑设计

3.1 烈士纪念碑

中央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体量厚重,屹立于园区的重要位置。其顶部选用中国传统的重檐坡顶,屋面为具有赣南特色的青瓦,整个屋顶和红色体量相互穿插,红色象征着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传统重檐坡顶及青瓦代表了苏区人民,寓意着苏区人民为当年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央纪念碑顶部以下分为五个层次,代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的5次反“围剿”武装斗争,以此纪念在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同时,整座纪念碑高达25 m,象征着在中央苏区25万名有名有姓的烈士。纪念碑四周护墙采取花岗岩石材,四个面按照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红色政权和人民支援革命战争四个历史时期进行设计规划浮雕;同时为了彰显出独有的中央苏区元素,纪念碑碑顶镶嵌“二苏大”会标。纪念碑正面基座底部二层用黑色大理石镌刻碑文,向人们介绍了整个中央苏区的革命历史进程。

3.2 无名烈士纪念碑

在中央苏区的烈士当中,有许许多多的无名革命烈士,为了更好的缅怀这些无名烈士,我们在陵园设计轴线的端部设计了一个无名烈士纪念碑,整个纪念碑以97块厚重的灰色石材垒砌而成,背靠一片红色的石墙,97块石材象征着当年中央苏区97个县中牺牲的无名烈士,红色的石墙象征着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寓意着这些无名烈士为红色政权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 烈士英名墙

烈士英名墙围绕着无名烈士墓进行规划,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墙体采用黑色大理石材质。前言碑面介绍了整个中央苏区牺牲的烈士综合概述,参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中央苏区县的批复文件顺序或依据赣南18个中央苏区县烈士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各县市烈士名字书写按姓氏笔画依次类推,将赣州市中央苏区时期18县市所有有名有姓的烈士名字全部镶嵌上墙瞻仰,墙体高2.5 m,墙体基座50 cm,墙面厚25 cm,全长97 m,分六块进行布局,正反两面刻字,每两块中间留有参观迂回道路,供人们参考纪念。

3.4 中央苏区烈士纪念馆

借鉴赣州围屋的围合院落,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半围合院落入口广场,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官式建筑做法,并结合现代建筑材料,营造出建筑的大气,庄严之美。在内部展出功能上按1927年—1937年间10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奠基开创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和著名烈士事迹为主要陈展内容,体现当时中央苏区的历史事实,突出反映赣南作为中央苏区的主体核心地位。建筑为3层,总建筑面积6 500 m2。

3.5 管理服务中心

管理服务中心共2层,高10.2 m,其中1层建筑面积1 202 m2,2层建筑面积544 m2,总建筑面积1 746 m2。

3.6 陵园大门

陵园大门为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牌坊风格别致,坡顶的青瓦融合了赣南建筑的特色,四座冲天式立柱体现了陵墓建筑的巍峨、庄重的特点。大门由西向东有三道门,形成一个纵深的序列,反映出中央苏区奠基开创阶段所付出的艰辛。

中央苏区烈士陵园鸟瞰图见图2。

4 结语

本文以中央苏区烈士陵园为例,是对大型烈士陵园的规划设计所做的一次研究探讨。针对项目现场复杂的山地地形,结合苏区文化和堪舆风水文化,提出与风水相结合的规划理念和结合时空序列的设计理念;并沿着时间序列轴布置代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建筑单体,同时对各单体的内部功能、立面造型等方面作了详细探讨,希望能为今后的烈士陵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谭 垣,吕典雅,朱谋隆.纪念性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 魏小安,魏诗华.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J].旅游学刊,2004(4):38-44.

[3] 彭一刚.漫话纪念碑建筑[J].世界建筑,1991(2):15-17.

Study on Martyrs’s Cemetery design in Central Soviet Area

Cai Liqin

(JiangxiAcademyofBuildingDesign,Nanchang330046,China)

In light of complicated morphological conditions of Martyrs’s Cemetery project field in Central Soviet Area,combining with cultures and geomantic culture of Central Soviet Area,the paper puts forward design concepts of geomantic culture planning concept and time-space procedure,and introduces design methods of internal functions of single building and facade,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Central Soviet Area,Martyrs’s Cemetery,planning design,architectural design

1009-6825(2016)29-0026-02

2016-08-08

蔡立勤(1985- ),男,硕士,工程师

TU251.2

A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纪念碑中央苏区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