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培养课程体系模式的研究

2016-11-22 09:34孙莹郭旭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3期
关键词:模式课程体系

孙莹 郭旭峰

摘要:基于職业教育关联性的思想,明确中职、高职教育的准确定位,提出“模块化+项目化”的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此课程体系充分再现了能力培养的递进性,突出职业教育特征,且组合灵活,适应面广。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培养;课程体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34-02

中职、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教育层次,实现全面衔接和贯通培养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生产一线的操作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职业成长规律的角度,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操作技能型人才。在一定工作经验基础上,方能应用系统专业理论,去解决复杂和综合性工作任务的现场问题。可见,无论是中职或高职的三年教育,是很难实现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中高职教育作为系统的培养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好的教育方式。

日前,中高职教育之间仍存在相互壁垒,体系不建全等不良现状。突出反映在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标准缺乏对接和连贯。断层和重复的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教育浪费,影响了教育的质量。中高职教育建立衔接培养通道,成为职业教育必须加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

职业教育过程需要体现由浅如入深的多层教育,包括职业入门教育、职业关联性教育和职业系统性教育,各层次教育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把职业教育的分层教育理论与中职和高职教育相对应,中职教育应完成职业入门教育和初级职业关联性教育;高职教育应完成高级职业关联性教育和职业系统性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的权威者——劳耐尔(F.Rauner)发现并确认了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应的知识形态,为我们打通教育壁垒,提供了理论支持。

职业入门教育是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学习,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使学生掌握日常或周期性的工作单一岗位操作技能。职业关联性教育需在职业情境中,利用专业规律系统化地解决问题,课程设计可选择难度有别的典型工作或工作系统化任务,在此过程中,体验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发展相应的合作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职业系统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完成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形成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课程设计可选择综合性、复杂工作系统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工作方法、对工作任务全面负责,并进行质量控制。

二、模块化+项目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模式

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设计、课程内容选取,应遵循职业分层教育各阶段性的知识形态。课程体系结构可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结合的模式。

1.模块化结构。模块化是指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中职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前实习四个大模块。高职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岗前实习四个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放在了中职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内容。专业拓展模块是为学生拓宽就业领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用人需求的教育。

2.项目化的结构。两层模块化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是中高职教育有关联,须衔接的重点模块。一般有三类:一类只在中职阶段开设,如职业入门教育中培养典型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的课程;二类只在高职阶段开设,如职业系统性教育中培养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课程;第三类是中高职需延续开设,内容要有拓展和深化的课程,如职业关联性教育中培养对系统性工作任务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反思能力的课程。由于职业能力需要在工作情境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做中学”实现的,因此,此类课程应尽量采用项目化课程。项目的类型及内容充分考虑各自层次的培养目标,同时兼顾两者之间的关联递进、交叉融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效果。

三、模块化+项目化的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应用

以机构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针对中高职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围绕各自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模块化+项目化的职衔接课程体系,如图2,加粗线框中的课程为项目化课程。纵向箭头连接的两门课程是中职和高职有延续和递进关系的课程。部分中职专业基础理论课,在高职课程的延续,设计为项目化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表现为知识应用的衔接。如《机械基础》课程,中职以掌握常见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常用标准件的类型及选择为学习目标。与之衔接的高职课程是《减速器的设计》项目化课程。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中职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并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又如中职的《基础件普通车削加工》和《基础件普通铣削加工》两门专业核心课程,与之衔接的高职课程为《组合件工艺设计、实施与加工实现》项目化课程。由学生自行设计组合件的工艺,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完成产品加工,并保证质量。工作任务的开放性和系统性,突出了工作红验的积累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表现为职业技能的衔接。

以“模块化+项目化”结构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通过模块与模块的对接、项目与项目的对接,保证了知识的关联性,确保了能力培养的递进性,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设计思路出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衔接培养。

当然,要实现中高职的衔接,还需要国家层面上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指导委员会,建立科学、可靠的保障机制。加快制定规范性、可操作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置利于对口衔接的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编写中高职衔接培养大纲指导下的通用教材等。中高职学校组建联合体,发挥自身优势,共同研究、解决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9.

[2]邓亚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评价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姜大源.当代德因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6.

[4]李全文.高职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11,(6).

[5]张健.对中高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

[6]徐德香,陈丽能.基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人才培养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A Curriculum System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rrelative Education

SUN Ying,GUO Xu-feng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ichuan,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rrelative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odular and projectized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suited to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hesive culture was proposed. Such curriculum system fully reflected progression of ability training and characteristic of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was flexible and extensive.

Key words: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correlative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

猜你喜欢
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