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说中产,到底哪些人算中产

2016-11-22 03:25巴九灵
检察风云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中产阶层咖啡馆

巴九灵

你觉得,自己是中产阶层吗?

上周末,笔者在咖啡馆和一帮朋友聊天,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的时候,多数人一怔,似乎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符合什么标准才算是中产阶层呢?

这一问,马上就引爆了大家的倾诉热情,第一条标准简单粗暴,却是最直观和量化的:作为中产,你必须得有钱吧。

收入:城市人均收入的两倍

按照《福布斯》杂志的定义,中国中产家庭,年收入应该在1万-6万美元之间。权威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说法,则是9000美元至3.4万美元之间。而国家统计局则定义为年收入7250-62500美元之间。

综合起来,取1万-5万美元,又鉴于中国不同城市间的巨大差距,一线或发达二线城市的标准,起码应该翻倍,2万-1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13万-65万,如果再稍稍凑个整数,我们大约可以把这个区间定位在15万-70万人民币,不同的城市也许还会不一样。(注:由于收入概念有税前、税后之分,讨论中都是以税后计算,甚至有几位其实是以可支配收入来计算的。)

这与讨论的结果大概接近,大家都认为,在杭州这座城市,两口子的税后收入超过20万,应该够得到中产的门槛了。2015年,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316元,按这样算,我们姑且认为,中产双薪家庭的起点是人均收入标准约为城市人均收入的两倍。

生活略无聊,缺少未来计划

谈完了钱,我们接着谈了生活。

其实,在大家的自我表述中生活也挺无聊的,就像一套套的既定程序:每天上下班、在非工作时间消费,外出购物、就餐、假期偶尔有旅游等。也正因此,才会有周末咖啡馆里的相聚聊天。笔者有时候会想到5年之后的生活,问起大家的5年计划时,得到的答案就挺意外的。

5年,对大家来说似乎过于漫长了。在场的一位男生C说:“其实从小到大,到工作結婚,除了定下要考某所大学之外,很少计划5年之后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工作上,有加薪升职的需求,也正在努力,但最多是两三年之后的事。虽然有时候觉得工作辛苦,要是有钱了老子就不干了,但大部分的时候生活还是挺稳定的,挺满意的。”

笔者突然觉得,大概这就是中产阶级。生活中有满意、也有不满,整体的收入与消费,伴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钱够用,但也不能说非常宽裕。

换言之,生活就是:稳定!在美国也有同样的问题,中产阶层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调侃为“Boring Class”(无聊阶层),缺少了远期目标。

不过,两位有5年计划的前辈中,D先生讲得比较清楚,他的个人计划涉及隐私就不列出来了,他的观点很对笔者的胃口,拿来供大家参考:

“我们从小的教育,教了我们很多事情,要努力学习工作、要有家庭观念、要有积蓄,唯一没有教的是,目标是什么。我花了好多年才搞明白,自己要活成什么样。大概我这辈子也不会大富大贵,但我自己还是一直阅读、一直学习,重要的是和自己比较,未来比现在更好。我相信互联网给我们的工具已经足够,以我的职业技能,哪怕经济变得很差,也不至于饿死。”

(节选自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中产阶层咖啡馆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中国中产阶层成长中的烦恼与压力
全新皇冠:为中国中产阶层而造
► 乾羽:房产依赖背后是中产阶层的“被中产”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