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海:“汤学”的中国文化魅力

2016-11-22 03:25
检察风云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长海遂昌汤显祖

他出生于浙江永嘉,这里也是南戏的发祥地,戏剧英才辈出。他生长在这片土地,得益于地方文化及其戏剧精神的浸润,他终身致力于戏剧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他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学科带头人叶长海,也是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他以学者的执著,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汤显祖研究向纵深发展。目前,适逢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掀起了关注汤显祖的文化热潮。借此契机,笔者采访了叶教授,让我们一起感受“汤学”的魅力。

《检察风云》:2016年为明代文学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为什么说汤显祖是世界级的文化人物?今年将会有哪些形式的活动来纪念他?

叶长海:中国的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他们分别是东方、西方戏剧艺术的代表,他们的戏剧代表作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名作,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双峰”。至今依然活在世界舞台上,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在汤显祖的出生地及他当官之地会有重要的纪念活动。汤显祖的故乡江西抚州市以及他任知县五年的浙江遂昌县会有规模盛大及形式多样的系列纪念活动。在汤显祖曾任官职的广东徐闻县会有学术研究会。在北京、上海等地都会有相当规模的纪念性学术活动。另外,演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最为生动的纪念活动。今年,在海内外都将是戏剧演出的“莎士比亚年”与“汤显祖年”。

《检察风云》: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曾用“东西曲壇伟人”来形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并指出:他们出现在同一个历史时期,这是历史奇迹。可您却说:“汤显祖的地位与成就不必由莎士比亚证明。”为什么这样说?

叶长海:日本的青木正儿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说的这句话,是将汤翁与莎翁并肩提出,并没有高低轩轾之意。此后亦有一些学者对汤翁和莎翁作比较研究。由于在世界范围来说,了解莎翁的人不少,而了解汤翁的人不多。所以,如果对外国人说话,把汤显祖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听着就容易了解汤翁的历史地位了。如果对中国人说话,就没有必要说“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因为汤是汤、莎是莎,他们有许多相同处,亦有许多不同处,不宜用莎氏来证明汤氏。20世纪90年代,在台北举行的一次纪念关汉卿的学术研讨会上,有位中国的学者把关汉卿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此时,一名外国学者立即发言给予订正。他说:“关汉卿比莎士比亚早几百年,应该称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关汉卿才是。”这是一名俄罗斯专家,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检察风云》:许多文章都称汤显祖是一名“好官”,何以这样说?

叶长海:汤显祖的确是一名好官。他中进士后在“留都”南京做了八年闲官,但一直保持正直的节操。万历十九年(1591)的三月及闰三月,天空出现异常的“星变”,他借机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言正词严地揭露权相、佞臣僭夺权柄、徇私舞弊的种种劣迹,深刻地针砭了万历朝政的痼疾,也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忧国之心与治国之志。此疏敢于犯颜直谏,遂使朝廷震怒,皇帝就把汤显祖贬斥到偏远的徐闻县做典史添注,不久调任遂昌县令。遂昌是一个很小的山区小县。汤显祖在这里却是认真做官。他任县令五年,清廉勤政,致力于兴教劝学、扶持农桑,真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汤显祖当时在春耕农忙季节举行“班春劝农”仪式和活动,鼓励农业生产。这些事迹在《牡丹亭》第八出《劝农》中有生动的表现。在遂昌任上,汤显祖还敢于抑制地方豪强,严厉打击仗势欺人、横行乡里的“害马”。他还力阻朝廷以开矿为名搜刮民财的恶政。他的做法引起恶势力的嫉恨,但深得乡民的爱戴。后来到遂昌做县令的官员,也常常以汤显祖为榜样。至今遂昌人民深深地感恩于他,建有“遗爱亭”永久地纪念他。

《检察风云》: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牡丹亭》又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巅峰之作,闻名于世。《牡丹亭》中的人物蕴藏着怎样丰富的内涵?体现了汤显祖怎样的文化思想?

叶长海:新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洋洋六大卷,足见汤翁学殖广博,著述丰富。他的作品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宗教等,方方面面,无不精当。但他为后人所熟知和激赏的,主要还是他的戏曲作品《临川四梦》。这四梦,前二梦《紫钗记》和《牡丹亭》讴歌人间至爱至情;后二梦《南柯记》和《邯郸梦》揭露官场黑暗,感叹“人生如梦”。《牡丹亭》则是汤显祖的“得意之作”,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全剧55出,上半部分写杜丽娘因情而死,后半部分写杜丽娘还魂重生。全剧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人间至爱至情具有超越生死的伟大力量,深切地传达了传统社会中青年女性渴望人性解放、追求自主爱情的心声。杜丽娘美妙的“梦”想,数百年来,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广大的读者,特别强烈地引起青年女性的情感共鸣。汤显祖曾自称为“言情”派。他强调一个“情”字,表现出与传统理学及佛学以“理”灭“情”的思想对立。他笔下的“情”,既宣扬了人情存在的绝对合理,也宣告了人格、人性的不可侵犯,同时表示了艺术创作超越时空界限的极大自由。在艺术创作中,他努力表现人的欲求与奋斗,表现作家的情思与人格。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性、主观战斗性与个性。这种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明末清初的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的发展。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依然很有启发。

《检察风云》:在中英文化交流、世界文化交流的氛围中,逝世四百年后的汤显祖,将给我们当代文化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叶长海:汤显祖的为官之道,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汤氏虽然只做过小官,却是一名了不起的政治家。汤显祖还是一位思想家。明代晚期的各种“异端”思潮与革新思想,在他身上都有突出表现。此外,儒、释、道各家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他的思想具有明显的个性,这就是“批判性”、“丰富性”与“复杂性”。他的文学艺术作品,对黑暗的封建社会作了全面深刻的揭露。他是一个挣扎在封建末世苦海之中却又常常梦想光明的文人的典型。我们研究这样一个作家,对于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以及那个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思潮与社会心理,都具有特殊意义。

汤显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至今依然在国内外的戏剧舞台上大放异彩。像《牡丹亭》这样的杰作,把中国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把中国昆曲的优美,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使世人更了解中国,更了解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在中外艺术交流中起了重大作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的文化生活。

《检察风云》:为什么说目前汤显祖研究遇到了一个好时机?“汤显祖学”的形成揭示了怎样的文化意义?

叶长海:《临川四梦》以其深刻丰富的思想精神、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和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一代代读者、观众的热爱,同时,也引起人们评论研究的兴趣。在历史上曾有过三个较活跃的研究阶段。其一是在“四梦”问世之初至明朝末年,偏重于对“四梦”剧本的评论,可以称之为“剧本论”;其二是在明末至清前期,着重探索如何改编与演唱,可以称之为“演唱论”;其三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偏重于阐释《牡丹亭》的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可以称之为“社会论”。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汤显祖研究”史或“汤显祖学”史上的三个重要时期。这三个“汤学史”时期中,曾出现许多重要篇章,对后世产生过影响与启示。但是这一部“汤学史”显然是不完备的,因为内容未能全面展开,评论偏于表层,而且有“众口一词”的倾向。此三个阶段过去之后,汤显祖研究陷于停滞状态。1982年出现了转机,以江西纪念汤显祖的学术活动为转折点,汤显祖研究掀起新浪潮。此时,研究內容面大为拓宽,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也多有突破。自1982年至今,汤显祖研究可谓方兴未艾。在浙江遂昌、在江西抚州、在辽宁大连、在上海、在港澳,研讨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盛况连连。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汤学”事实上已展现在我们眼前。

近年来,由于中国人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视,加以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关爱,大家对汤显祖及其名篇《临川四梦》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并且引起国内外学界与艺术界的共同关注。《牡丹亭》的歌声舞影随着中国昆曲的悠扬笛声在全世界舞台上尽情展示。此时,又恰逢汤翁与莎翁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日,使这种研究与交流遇到了一个大好时机。我相信,400年前的《临川四梦》将在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国梦”中大放异彩,中国的“汤学”也将与西方的“莎学”一样,成为世界文化史上永放光华的精彩篇章。

采访:鱼丽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长海遂昌汤显祖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何鹤
2018中国(杭州)国际少儿漫画大赛遂昌展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考眼力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五行遂昌 一诺千金 绿色崛起新遂昌
组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