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11-23 22:29余晓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生观思想道德中学生

余晓波

由于受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也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加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中学生产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新形势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充分了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各类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准确把握中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大力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的问题现状

据调查资料显示,截止去年12月,全国18岁以下的未成所人数约3亿,其中中学生约占32%,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理想信念坚定,充满健康活力,自主意识强等。但是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时期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学生思想道德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漠。对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他们不遵守公共道德,随意破坏公共秩序和财物,缺乏社会公德。第二表现缺乏诚信,学习考试出现舞弊现象,学习缺乏动力,消极心理强,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第三表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以我为中心。许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形成以我为中心的观念,个人主义表现突出,个人英雄主义盛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第四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有些中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享乐和金钱物质利益,思想和纪律观念淡化,缺乏远大理想和信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明显出现了错位。第五表现在早恋问题较多,对男女生关系问题上,不能处理得当。这造成了学生心思很散失,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二、转变德育理念,让德育成为中学生的一种需要

要转变德育理念,必须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通过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育者的人格,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德育成为中学生的一种需要。我们经常大谈学生的主体性,但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着,因此,要是德育的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就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修养建设中去,教育者必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其激励作用得以发挥。使教育的目标化为自我教育的力量,并使德育与自我教育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精心设计德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对于业已进入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原有的中学生道德规范已经不再适应当代的德育。要正确把握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德育内容,就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1)创新精神教育。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它既是德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在接受整体教育过程中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力。

(2)法制教育。通过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法制意识,使学生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增强他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各种行为的自觉性,随时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

(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对少数有心里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正性的心里咨询和心里辅导。

(4)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未来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可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充分体现“谁的事,谁负责”的现代管理理念,重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力争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展示提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拓宽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认知和行为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方法。

(1)陶冶教师这一主体资源,以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感召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的思想观念,教师的思想素质、价值取向、人格品质、精神面貌、认知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求知、创新和动手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水平的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2)挖掘校园文化资源发挥潜在优势。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3)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阵地,对学生进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让学生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实践中全面发展,不断进步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代中学生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道德应当是教师一切教育行为的基本品格和要求。教师的角色本应该凝聚着对自身使命的某种“敬畏”,这种“敬畏”来源于人类文明的道义责任和塑造理想新人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感受和思考中得到提升,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猜你喜欢
人生观思想道德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评选“三好标兵” 创新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