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三个关键点

2016-11-23 23:39马福荣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马福荣

摘 要:新课改后的小语课堂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充分的课前准备,有助于课上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师生双方活动的基础。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这句话指出了充分准备的必要性。所谓准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

1.教师的准备。教师的准备主要从备课入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认真研究教材、钻研教法、了解学生,合理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对于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加强研究,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生的准备。学生的准备主要是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学习,在预习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课上一带而过;预习中的难点,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师生双方的效率都提高了,学习才能更具实效性。如在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络世界,寻找大自然的语言,如春、夏、秋、冬的语言,晴天、雨天的语言,地震的语言,以及一些谚语。在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有争对性的学习了。从学习结束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当高。

二、精心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就在于教师参与学习的切入点,创设情景能否引领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内容非常注重学生初读课文的情景创设。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参与的。刚上课,我便绘声绘色,深情地说:“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女孩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在一次次擦燃火柴后她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到底是些什么?为什么有这些幻想?你们擦燃火柴时会有同样的幻想吗?”学生早已被老师的一段话激起兴趣,她们纷纷猜测:,想读书的欲望很强,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好奇很投入地读课文,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于是便很快带着疑问细心读书了。

三、巧妙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课堂上要巧妙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统领全文,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激起学生未知探索的愿望,让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与文本的交流,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这样才能化平淡为精彩,化腐朽为神奇,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须把握好三个“度”。

1.注意难度,使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提问题的难度,应以较高水平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切合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体现深度,使问题具有针对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能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问,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以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局”,使问题击中要害,使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天鹅、大虾、梭鱼》一课时,抓住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大车为什么分毫未动?”展开教学,让整个教学在一个大的问题情境中展开,一下子就抓住课文的重点和教学的重点,突出了语言训练的特点。

3.重视广度,使问题具有开放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变过去“领着学生走向预设的教案”为“引着学生走向预设的答案”,“设笼子”,“下套子”,引着学生“钻圈子”,为学生设计一条通往已定答案的小径,想方设法让学生沿此路径去获取答案,让学生为认同答案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开放性,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