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2016-11-23 01:02刘志民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路规律概念

刘志民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再结合我班现在课堂上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不能积极发言,看着他们面部无任何表情,好像思想停滞,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反思习惯。这样做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的积极些,思维敏捷些,因为我们在教学过后反思课上的不足,下次就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对自己有一定的提升,我想学生也一样。

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呢?我觉得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主渠道,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渗透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在平时概念教学、解题教学、阶段性复习教学中逐步加以培养。

一、通过数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数学概念一般是以准确而精练的数学语言运用定义的形成给出的,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核心,但靠死记硬背概念定义是很难牢固掌握概念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为了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圆的周长,在讲授圆的周长定义后,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车轮转动一周,谁的车走得远?为什么?(2)车轮转动一周走的距离和什么有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些问题引起学生对概念的反思,通过反思使学生对“圆的周长”的定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深化了学生的知识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解题思维过程中的深化和提高,解题后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在解题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获得正确答案。教师要引导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教训,具体地说就是对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结果进行反思。

首先反思解题思路,对一道数学题,往往由于审题的角度不同得出多种解题方法,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停留在所得出结论上,应引导学生再回过头来思考,我经常向学生提出: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用发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展开,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观察、联想,找到更多的思维通道,去探索更好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反思解题思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例如: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一道题某汽车制造厂11月份计划生产汽车750辆,实际生产870辆。实际产量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几?引导学生除了用超过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量,还有没有其他思路,学生会继续思考,聪明的学生会发现可以先求实际生产的数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1就可以了。

其次反思解题规律,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求解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完一道题要学生思考此题是否可以解决其他类似的题,这样学生能解决的就不是道题,而是一串题。例如第八单元探索乐园中有6个大小、图案都完全一样的健身球,其中有一个轻一点,但是用手掂不出来。怎样用天平找出这个轻一点的健身球呢?称来称去发现把个数分为三份很容易找出,而且次数最少。从而后面的找次品,找哪个重,都可以按照把给出的个数分三份,这样称出来的次数最少。

数学习题千变万化,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如在分析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把某些字母假设成具体数量或把等式看作方程,这是灵活运用方程观点分析解题思路的常用方法。总之,利用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反思解题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整理、归纳能力。

最后让学生反思解题结果,解完一道题后,我经常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结果是否合理?解题过程有没有漏洞;结果有无明显的漏洞。例如我们画扇形统计图计算出每个扇形的度数后要回想一下算的几个度数和是不是等于360°

促使学生养成每一次解题后能自觉对解题思路、解题规律、解题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使他们从深层次领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实际应用,反思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三、通过阶段性复习教学,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学完某一章数学知识后要学生反思:这一章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在阶段性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和总结学生在某一章学习中发生错误的典型材料,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反思问题,对一些错题要深入剖析错误原因。例如经常出错的习题“两个半圆可以拼成一个整圆”“直径的长度总是等于半径长度的一半”“圆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等。

学生思考反思的习惯是由我们在教学中长期,持久地逐渐培养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加以反思,如果长期这样做下去我想孩子们的智能和潜能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思路规律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不同思路解答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幾樣概念店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巧解规律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