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的精神》

2016-11-24 15:28杨世杰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西方人灵魂精神

杨世杰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浅谈《中国人的精神》

杨世杰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在阅读辜鸿铭先生著的《中国人的精神》后,对究竟何为中国人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将针对《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的部分观点进行阐释,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人的精神,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中国人;精神;儒学

初次接触《中国人的精神》是一个偶然,但必然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应该为自己自豪,为自己骄傲,为自己鼓掌。因为你具有中国人的精神,一种温顺的精神,一种具有同情心的灵魂与智慧完美结合的精神。用书中的话来解释中国人就是:一个有孩童般的精神的成熟理智的人。所以不要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愧,也不要中国人因为你而感到羞愧,因为我们过着一种精神生活,一种西方人所无法企及的生活。

“在中国人身上有种无法形容的东西,不管他们多么缺乏清洁的习惯和文雅的举止,不管他们的心灵和性格上有多少缺陷,他们依然比其他民族更赢得外国人的喜爱。”文章中的这几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或许西方的大街上有各种写满中文字的警示标语,或许在罗浮宫前的水池边有中国人在游“小鸭子”,或许随地丢垃圾的有中国人的存在,但是尽管我们缺乏清洁的习惯和文雅的举止,不像西方人那样的gentle,但中国人会因此消失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回因此消失在法国巴黎的街头?西方人会因此拒绝来到中国?显然不会,中国人是一个过着精神生活,具有同情心和人类智慧的人。中国人的身上渗透着几千年国家宗教的涵养,过着一种情感或者人性友爱的生活,往往忽视了他应该做的事,甚至忽视了生活在这个由身体和灵魂构成的世界上的人维持其感官灵敏性所必需的要求。与中国人相处,总有一种温馨,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生疏,少了个人空间的私有观,剩下的是灵魂的接触。古有促膝长谈,席地而坐,这就是中国人的随性,听从心的感觉,随心走,或许这也是西方人崇尚中国文化,掀起一阵阵“中国热”的原因吧。

“欧洲文明,正如贝伦森先生所言之欧洲艺术,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而争夺的战场;一方面是科学与艺术为了各自的利益战争不断,另一方面是宗教和哲学的冲突;事实上,这是头脑和心灵——智力和灵魂——不断斗争的战场。在中国文明中,至少在最近的两千四百年间,没有这种冲突。”正如书中解释的那样,宗教是这些矛盾的缓和剂,但是中国宗教不像西方的基督教,是一种国家宗教,也就是说一种哲学和道德规范体系,一个能够取代宗教位置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体,这就是中国的儒学,一种荣誉的法典,即国家宗教里的名分大义。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孔子的儒家学说就在人们的思想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正是因为儒家学说,向人们灌输忠君、尊长思想的同时,让他们有了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有了永恒感和存在感,有了灵魂上的寄托。所以在科学和艺术、宗教和哲学上缓和了利益冲突。在封建社会的中国人,不似西方黑暗的中世纪——教皇高于王权,而是信仰与权力的统一,即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下的皇权。这正是减少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艺术和科学都服务于皇帝,缺少了个人的私欲和追求;宗教和哲学都归属于儒家学说,缺少了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不过正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才明确了作为中国人的责任,确定了各自的名分大义。正是因为这才有中国人的团结一致,才有和谐的社会,才能缓和利益冲突,才能产生不同于西方的科学艺术,才能使中国人成为先进的民族,才能使中国人的精神永葆青春。

最后,中国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平静而受到庇佑的心态能够让我们认清事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没错,中国人就是以这种平静而庇佑的心态过着精神生活,一种西方人无法想象的灵魂生活。中国人在长达几千年的生活中,拥有了自己的国家宗教即存在感与永恒感,拥有了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即仁者爱人,拥有了自身的信仰即灵魂的寄托,拥有了中国人该拥有的精神,区别于西方的截然不同的精神,一种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达到“和”的精神。中国人的“平静与庇佑”是时光给中国人所染上的基因,无论时光如何迁移,中国人依旧是中国人,是无法变更的中国人,是具有中国精神的中国人。那么现在,你还会背离自己的国家远渡重洋么?你还会因为身为中国人而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么?你还会贬低甚至嘲笑中国人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请记住,你是中国人,一个被中国精神所刻到骨子里的中国人。

[1]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1

C955.2

A

1671-864X(2016)10-0002-01

杨世杰(1995.11-),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西方人灵魂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拿出精神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