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2016-11-24 15:28张军
人间 2016年29期
关键词:奥斯丁达西女权

张军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张军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灰姑娘式的故事模式,旨在解读简·奥斯汀的灰姑娘情结,并深入阐释她对灰姑娘形象的超越和其中蕴含的女性意识。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灰姑娘情结

简·奥斯汀,是英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作家,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文豪”,英国本土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早期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通往爱情的道路上磨难重重,与理想中完美的白马王子历经偏见和误解后相知相爱,最后获得美满的婚姻,与童话故事灰姑娘的叙事模式整体上一致。

本文中的灰姑娘情结,一是指奥斯丁运用了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模式,塑造了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二是指她对这一形象的勇敢超越和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故事模式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灰姑娘辛德瑞拉勤劳善良,但出身低微,母亲早逝,父亲再娶,继母及其女儿们对她百般刁难。在仙女的帮助下她遇到了真正的白马王子,两人在爱情道路上历经波折,最终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

灰姑娘的故事模式有四个特征:一是女主人公社会地位低微,但她善良、美丽,拥有可贵的品质;二是与王子的相遇往往是在舞会上,他们互相爱慕,但会历经挫折。三是总有阻碍他们在一起的反对力量存在;四是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是圆满幸福的。

《傲慢与偏见》就是这种童话般的故事模式。首先,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美丽聪慧,但是在社会地位和财产方面处于劣势。男主人公达西英俊富有、出身高贵。两人的身份、地位存在很大的差距。其次,两人初次相遇是在舞会上,伊丽莎白对达西印象很差。当她得知破坏姐姐幸福的幕后主使是达西时,偏见加深。第三,她听信了韦克翰对达西的诋毁,更加确信达西傲慢自私,并毅然拒绝了他的求婚。而后,达西的长信化解了他们之间的所有误解,她对达西有了新的认识,对他的态度也慢慢转变。最终,历经种种波折后,二人步入幸福的婚姻殿堂。

由此可见,《傲慢与偏见》的人物设置和叙事模式遵循了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模式。

二、简·奥斯丁的灰姑娘情结

灰姑娘情结的概念是由美国作家柯莉特·陶琳的《灰姑娘情结》中首先提出的,指的是女性缺失自信、畏惧独立,希望像童话中的灰姑娘一样,通过外部力量来改变她们的命运。灰姑娘只有遇见王子才能摆脱困境,改变命运。在此之前,她只能等待。《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夫人期待年轻富有的单身汉来迎娶她的女儿们,女儿们也在等待。简爱慕宾利却不敢表白,还因此造成误会;聪明活泼的伊丽莎白在发现自己爱上达西后同样不敢表露心迹,只能期待他再次求婚。

在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女性所受的教育强调学习才艺,是为了以后找到理想的丈夫做准备。家庭财产由男性继承,女性经济上并不独立,只是男性的附属。受过教育的女性只有三种前途:结婚、当老处女或者成为家庭教师。

奥斯丁却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她认为女性与男性聪明、理性。《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借达西之口表达了她的观点。达西认为女性除了具备才艺外,还必须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具有真才实学。这种对知识理性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当时的价值观念的一种反驳,是奥斯丁女性意识的觉醒。

三、对灰姑娘形象的超越及其女性意识

童话中的灰姑娘尽管出身不高,但她勤劳善良,在仙女的帮助下获得圆满结局,是完美的化身。但是奥斯丁的笔下女主人公与此不同,她们不再完美,而是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奥斯丁对灰姑娘形象的有很大的超越,以伊丽莎白为例进行分析。

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的灵魂人物,她秀外慧中、聪明活泼,但她也未能免俗。与达西第一次见面的舞会上,她偷听到达西与宾利的对话后便武断的认为达西傲慢自负。她听信韦克翰对达西的诋毁,误解达西。她拒绝达西的求婚,根本原因是她内心对他固执的偏见。等到她明白真象后,她羞愧、后悔,觉得自己以前太盲目、太偏见。从伊丽莎白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奥斯丁打破了西方小说传统中完美的主人公形象。

英国女权批评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其《女权辩护》中例举了一些所谓社会公认的有修养的女性品格,诸如温柔和蔼、宽容忍耐和长期忍受等。她认为这是一种低贱的描述。《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通过对伊丽莎白形象的塑造,质疑了这些所谓的传统女性美德。

伊丽莎白的很多行为是不符合这些传统美德的。她无视体统,冒雨徒步穿越泥泞的田野,去探望生病的姐姐。她不畏权贵,面对蛮横无理的凯瑟琳夫人的百般刁难,机智应对。她直率的指出达西的傲慢,并拒绝了他的求婚。凯瑟琳夫人前来兴师问罪,她不卑不亢,沉着冷静。

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女权辩护》中主张女性与男性应享有相同的基本权利,而不应被视作社会的装饰品或婚姻交易中的财产。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性经济上并不独立,被视作男性的附属品,婚姻方面没有自主权。

但伊丽莎白却颠覆了这种传统。当达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时,她断然拒绝了。她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法,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在拒绝柯林斯的求婚时说我自己的事情我自会有主张。当凯瑟琳夫人责难她时,她据理力争,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伊丽莎白聪明、理性,敢于反驳传统,不畏权势。在当时的社会传统中,伊丽莎白这样一个机智勇敢、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形象蕴含了奥斯丁潜在的女性意识。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故事模式遵循了灰姑娘的童话故事,奥斯丁还塑造了一个超越灰姑娘的新形象——伊丽莎白。奥斯丁通过新灰姑娘伊丽莎白的形象,寄寓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女性独立意识,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伊丽莎白的形象对于当今社会中的女性也颇有借鉴意义。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2][英]玛丽 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M].王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1.

[3][美]柯莉特 陶琳.灰姑娘情结[M].叶芸君译.台湾:银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21.

[4]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5]郭盈伶.一部“灰姑娘”模式的偶像剧——从新世纪看《傲慢与偏见》[J].文学界:下旬,2010(3):7-8.

I106

A

1671-864X(2016)10-0007-01

猜你喜欢
奥斯丁达西女权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一分钱也没少
这样的“女权”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