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员工逼上梁山

2016-11-24 12:27尚春萍
人力资源 2016年11期
关键词:曾国藩总经理工作

尚春萍

当抱着收纳箱走出公司大门的时候,李想忍不住留下两行热泪。在公司“服役”6年,没想到,自己竟以如此狼狈的方式离开。从一线员工升职到采购部经理,他将自己最有激情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这里,可由于人事变动,让他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人到中年,能下定决心离开工作了6年的公司,可见是多么心灰意冷。公司同事都知道,李想一走,一定会给公司带来很大损失。人力资源总监几次找李想谈话,希望能挽留这个干将。李想说,我真的很想好好工作,可是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我也只能忍痛离开了。

从激情到堕落

事情还得从6年前说起,新到这家公司工作半年后,李想就被调到采购部,这次调岗让他兴奋得足足两夜没睡着觉。谁说前台没前途?同样是前台,李想每天都面带笑容,尽心为顾客服务。一天,一位顾客不小心将新买的手机落在公司,李想主动将手机送到顾客家里,顾客感动至极,特意给公司领导打电话表扬了李想。就因为这件事,领导认为李想为人正直,决定将其调到采购部做采购员。

到采购部工作后,李想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职业角色。在选择供应商时,对供应商的品牌、信誉、规模、销售业绩、研发等他都进行详细调查,并亲自到对方公司进行现场了解,做出整体比较和评估。并把供应商进行归类,标出哪些可以长期合作,哪些需要重点扶持。

没有白费的功夫,到年底财务部门结算时,竟发现采购部的经费还有结余,而且丝毫没有影响质量。而且在回访中,供应商对李想的工作特别满意,都称赞他业务精进,工作细心。

公司对李想的表现非常满意,也很尊重他的业务。第三年,李想就升职为采购部部长。升职后,李想工作更加卖力,因为他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更赢得了领导的尊重和认可。两年后,集团高层人事变动,他所在的公司总经理被换掉了。新调过来的总经理刚愎自用,总是对采购部的工作指手画脚。并规定:停止和一些供应商的合作,原因是为了防止中间产生一些猫腻。

李想一听就不高兴了,中间产生猫腻?这不是说给我听呢吗?我是采购部经理,合作这么多年的供应商,你说断就断了,有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李想没有和总经理当面冲突,但是心中甚感不快。更过分的是,李想发现,总经理根本就不懂得采购这方面的业务,还总是乱出主意。如果李想不顺从他的命令,总经理就训斥他不懂规矩,不懂尊卑。

胳膊总是扭不过大腿的。李想心想,再继续下去,公司迟早要出事情。自己辛苦工作这么多年,一清二白,看来都白费了。于是李想决定,能在这里混一天是一天,负责这么多年采购也没有私吞一分钱,现在看来,不占白不占,要不早晚也得被总经理败光了……

季度财务报表统计结果显示,采购部的经费严重超支。这引起了集团董事会的注意,于是派调查组调查。李想决定将小人做到底,写一份报告,将新任总经理如何将原供货链强行断掉,如何用一些价高质低的供货商,如何在工作中自以为是,都详细写下来。当然,李想并没有将自己侵占采购款写进去,因为他早做好准备,根本调查不出来。

经过调查,新任总经理被免职,可是公司业绩早就入不敷出,再继续留下来也是无用。于是,带着一份自责、遗憾,李想递交了辞职报告。

想想刚来公司时的满腔热血,再想想离开公司时的满腹罪恶。公司走到今天这一步,自己有洗不清的责任。可是,我不是圣人,哪里会有那么高尚呢?再见了,公司。对不起了,公司。

闻贤而不举

写到这里,我竟然恨不起来这位李想先生。如果公司的亏损有李想的责任,那么李想的堕落则要归结于那位刚愎自用的总经理。不懂业务,还乱指挥,容不得下属提意见,拿职级压人。管子说过,闻贤而不举,殆。意思是,知道有贤才,却不举用他,这就要危险了。其实,闻贤而不举,分为阴阳两种,阳:简单地说就是嫉贤妒能不任用你;阴:就更为复杂和常见,简单地说就类似能同甘苦不能同富贵的合作。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学军事,庞涓先下山到魏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却因为嫉妒孙膑,将其骗下山设计害他,把孙膑的两个膝盖骨挖去了。之后孙膑逃离到齐国做军师,对庞涓连出奇兵,最后将庞涓杀死在马陵的山谷中。

袁绍、袁术兄弟因为一个“传国玉玺”而兄弟不容,导致分兵而立,皆欲自立为王,结果相互见死不救。也有了贾诩那句对袁绍最为经典的管理评价: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不论在官场,或者在职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被上级或老板重用,而自己被冷落,常人都会觉得不舒服,不服气。即使自己心里知道被重用的那个人才干确实在自己之上,但还是咽不下这口气。长此以往,人就容易心理失衡。尤其随着位置的变化,这种心态也会越来越难以克制和放大,庞涓因此而死当然是极端,但是这种明知不敌却不选择加以控制,而选择将对方变成自己的死敌实在不高明。

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对比,能品味出其中的不同,其实显性问题不论预防和控制,都是容易发觉和预防的,而隐性的问题却是随着事物不断发展逐渐产生的,实在是防不胜防。但是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克服这一问题的“超级管理者”,他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爱写信,他在写给儿子的遗嘱中反复强调,“那些嫉妒的人,嫉贤妒能,抢着表功,以赢得上级的喜欢。懒惰的人不追求学习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学习进步。”所以曾国藩总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下属得以展现自己的所长。曾国藩对清廷,对中国的一个大贡献就是培养了一批人。更有像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原本是曾国藩麾下将领,后来官职、威望反而超过曾国藩。

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企业的成功需要很多的因素,但是企业的失败,一个失误就足够了。所以管仲为我们提出“管理十殆”,提醒管理者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看似浮华盛景,背后暗结的祸胎,等显现出来,已经凶险无比。防微杜渐,慎思绝怠,不做救火队长,更不能把员工逼上梁山,才是领导和管理的上策。

因不满而怠工

公关公司爱德曼发布的最新《爱德曼信任度调查报告》表明,有很大一部分员工不再信任他们所效力的公司。在日本,只有40%的员工信任他们的雇主。法国和英国的这个比例分别为48%和57%。

盖洛普最近的美国员工调查表明,34.1%的员工“敬业”,这意味着他们在工作中怀有“激情”,并且感到“与他们的公司有一种深刻的联系”。

16.5%的员工“积极不敬业”,这表示他们不仅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同事的工作。49.5%的员工“不敬业”,所占比例最大。他们精神上就是“打卡上班”,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有一点看起来可能没那么糟糕: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对工作怀有热情,其他员工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至少不妨碍别人工作。

但情况会越来越糟糕。未来一代的雇员们是最不快乐的:只有29%的千禧一代感到自己对工作很投入。

有人对职场满意度调查提出了批评。例如《人力资源发展季刊》发表的一份对此类研究的调查得出结论,对于员工敬业的定义并无共识,也很难就哪些因素会促进或者削弱员工敬业度下结论。

但大多数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盖洛普调查中所发现的情况。员工的工作态度正日益分化:有一部分人依然很高兴为你服务,但越来越多的人似乎认为你的出现毁掉了他们的一天。

员工对工作不再热衷除了会导致对客户服务不周以外,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旷工、工作敷衍了事、员工流动性高。

因此,考虑到养老金的难题和低成本竞争不会消失,雇主们除了削减高管薪资以外,还能做些什么来解决员工不满呢?

首先,确保企业在员工心中形象良好。盖洛普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公司的使命或者目标是否让员工感觉他们的工作很重要?

企业不应被“使命”这个词误导。有关使命的陈述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人们是否能够自豪地告诉朋友、家人和邻居,他们为某家公司工作。这意味着企业要提供良好的服务,避免成为社交媒体上被抱怨连连的对象,不要卷入麻烦。没人会为在一家深陷丑闻的企业工作而感到自豪。

第二,企业不能告诉员工自己搞定养老金规划,这无异于期望员工对自己的退休生活承担起成人的责任,然而在其他任何一个方面都把他们当成孩子。

第三,过多的监控和控制也是打造一支敬业员工队伍的大敌。告诉员工你期望他们达到什么目标,让他们发挥主动性来实现目标,这才是有效的管理。

如果你遇上了糟糕的管理者,不妨试着从别的地方找到认可:比如同事,或者客户,如果你直接和他们打交道的话。善待客户,即使你的公司并不是这样,这很可能会让你和那些客户都快乐得多。这也有助于提高你个人的声誉,假如有人注意并赏识你的话,也有可能为你带来工作机会。

同时,管理者一定要放大自己的格局,不要嫉贤妒能,将员工逼上梁山。毕竟,所有员工的初衷,都不可能是祸害公司。

猜你喜欢
曾国藩总经理工作
用心做好产品 专访Primare总经理Slemen Algra先生
向更前奔跑 向更广寻找——访Materialise公司中国区总经理Kim Francois女士
不工作,爽飞了?
你会选哪个经销商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