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门

2016-11-25 05:57
作品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友新桥射门

射门

有意识把对缪斯的虔诚与今人对足球的狂热相统一,揉进梅州“三乡”特点,集合诗爱者驰骋在缪斯的绿茵场。

《射门》1989年创刊号

《射门》广州新编第一期

《射门》2015年封面

1民刊名称:《射门》

2创刊地点:广东梅州市

3创刊时间:1989年6月20日

4出刊形式:年刊及季报

5创刊人:黄焕新、黄新桥、吴启荣、薛广明、陈文新、于桂蓉。

6主要同仁:黄新桥、薛广明、黄焕新、李海涛、陈其旭、张洪芳、旻旻、姚中才、吴伟华、黄世钊、南渡、罗琼、浪儿等。

·观察

梅州是中国足球之乡,故有《射门》诗报之名。这本坚持了27年的诗刊立足于乡土,以其对诗歌坚韧不拨的执着、追求,有力地推动了粤东诗歌的发展,他们的诗朴素、真切,在社会良知、书写立场、观察角度、语言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民间,《射门》诗报有着典型广东的气味,不张扬、沉稳、扎实,像广东早茶一样,随意闲适中的人间烟火味,恰如这个群体的诗人,他们皆为市民百姓,在生活的忙里偷闲间写诗,在心灵的困苦中以诗作乐,也正是如此,才有这本诗刊的27年坚持。

我们的《射门》

射门诗社于1989年成立,同时创办了《射门》诗报,27年来,160多位“射门”诗友写下数以万计(首)的诗作,至今《射门》诗报共出版80期,《射门诗刊》3期,发表的诗作不少于上万首,公开出版的诗歌合集3本,个人诗集20余本,有十余人加入省作协,在全国各地大型报、刊多次推出射门诗群作品选,多人多首入选中国年度诗选,多人多次获得各地文学(艺)奖项。

诗社的创办地梅州地区,是一片兼具“文化之乡”与“足球之乡”美誉的土地,散发着诗性的芬芳,诗才辈出。远的不说,近代便有黄遵宪、丘逢甲,到了现代,则有李金发、蒲风、野曼,而悠久的客家山歌,内容与形式都具备了诗歌的审美特征。诗报从诞生之日起便自觉地担负着重新用新的诗歌形式来反映客家山区的人文精神与地理风貌的重任,在命题上有意识地把对缪斯的虔诚与现代人对足球的狂热相统一,揉合进梅州“三乡”特点,团结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驰骋在缪斯广阔的绿茵场。

诗社自成立之日起就筹集办刊经费,最初在社内进行,几元至数十元到数百元……均是从拮涩的生活经费中挤出,其言动人,其情撼人。后来又发起“射门行动”,行动扩展到社外,有商人、学生、公职人员。共筹集经费数万元,07年正式成立射门基金,并进行运作,从而保证了诗报的正常出版。

从创刊号到2016,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行程。27年的光阴,射门人用心血和汗水而不是用口号和主义铸造一种新的诗歌精神,对诗报的钟爱,对诗歌艺术坚韧不拨的执着、追求,有力地推动了新诗在梅州的发展,在广东诗坛乃至全国逐步有了反响,射门人的创作实绩得到诗歌界的关注和肯定,一位射门人这样写道:“诗很清高,也很朴素实在。它总是在你寂寞孤独时支撑你的内心世界。我的诗便是这样支撑出来的。”

因为射门人始终相信:文明世界决不能没有诗。

作为一个成立于1989年拥有27年诗史的新诗团队,“射门2014” 诗歌微信群及时切入了方兴未艾的微信圈,手握手机挥洒诗歌的时代就此来到,目前群员共77人,以岭东客家子弟居多,职业各异:医生、干部、职员、商人、画家、作曲家、文化工作者,他(她)们的背后是闪耀在中华诗史上的一串足以光辉的客家名字:黄遵宪、宋湘、李金发、蒲风、野曼….而在微信圈,他(她)们隐身于一个共同的名字---诗歌爱好者,他们出没于各类纸质媒体,更多的时候,掏出手机,随时随地、淋漓酣畅用分行文字书写着所观、抒发着所感,也博得朋友们一个又一个点赞!

中国坚持时间最长的民间诗报(刊)之一!

客家人的诗歌,客家人的心灵居所!

诗刊投稿电子邮箱:shemen2001@163.com。qq:1481068997

诗刊地址 :(510620) 广州市天河北382号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7年深圳聚会

射门同仁与野曼先生、杨光治先生等合影

评论家论《射门》

源于生活 表现人生

——《射门》诗刊(2014卷)简评

清代中叶起,宋湘、黄遵宪、丘逢甲、李黼平、黄香铁、叶剑英、李金发、黄药眠、蒲风等人的诗篇光照中华诗史,梅州成了诗歌之乡。时代变异没有导致诗风消退,1989年,黄焕新、黄新桥等组建的射门诗社宣告成立,虽然有些成员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家乡而散居各地,可是诗歌的纽带把他们紧密相连,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先后推出了《最初的黄金》《第二黄金期》《十年射门》等诗选。导致诗社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队伍不断壮大;至今,“射门”已发展成在全国颇有影响、拥有100多名成员的大型民间诗歌组织。成员中,除了原籍梅州的客家后裔之外,还有不少来自省外的“新客家”人士。近期,在诗社成立25周年之际,它又出版了大十六开本的《射门》诗刊。

“诗”是一个议论纷纭的话题,自古以来就有“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争议。其实二者并无矛盾——“志”者,“士”之“心”也,所以清代著名诗人叶燮干脆指出;“诗是心声。”用今天的话语来解释,“心声”即思想感情,诗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思想感情必然是从生活感受而来,因此诗是繁富人生的折射,所以笔者曾经说过:“源于生活,表现人生,是诗歌创作的基本法。”这本诗刊所收选的近两百首作品,是这一观点的见证。此刊的作者中,有年近八十的白发长者,有年方十六的妙龄少女,有在科技岗位上施展才华的精英,有正在商场勇于拼搏的高手,有在黄土地上挥汗的普通劳动者,有正在课堂里吸取知识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身世经历、生存状态、地域环境不一,对生活的感受也不一,因而造就了作品的丰富多彩。就算是同一题材的篇章,抒写角度、思绪、情调也有所不同。

爱情是人之常情,自然是“射门”成员乐于歌唱的主题,可是他们的作品各具风姿。阿桃歌的《我是一个怀旧的人》,抒情对象是“你”。这个旧的“你”与自行车、小镇的街道、老歌曲、老戏院门口的古榕树等旧风物连在一起,“一直烙在我心底”组构成旧味盎然的境界,给人很深印象。张洪芳的爱情诗无论是直率的倾诉(如《说吧,说你爱我》)还是象征的表达(如《致一棵树和它的影子》),都真切动人。张小玲的情诗着笔细腻,而且具有音韵的美感。“一个人的夜/月色凄凉/柳笛声声/心已伤”(《一个人的夜》),“低吟牛郎织女的忧郁/浅谈鹊桥相会的惆怅/七夕之夕/思念如水/在星月下潮落潮涨”(《梦七夕》,可谓情韵兼胜。林馥娜别具情趣地将“亲爱的”称呼为“我的你”,因为这三个字“从左读到右于从右念至左/它是互证互通的动态名词” (《我不叫你亲爱的》),构思很巧……异彩纷呈而又诚挚的爱情,夺人眼目。

诗刊还收选了其他有关人生的咏唱,其中多篇作品触动读者的灵魂。张洪芳的《从明天起,做一个自由的人》,痛快淋漓倾诉内心的渴望——想离开繁忙的劳务,“不必看到一些不想看到的脸”;过闲适的生活,“采一些野花纺织花环献给自己”;为“亲爱的”写诗,“把你灌醉/然后好好疼你一把”,自由地展露了渴求自由的内心世界。姚中才的九行诗《落叶》,从这轻飘飘的普通物品的可怜命运,引发出“揣度生命的重量”的沉重叹息;只有六行的《影子》描叙了“我看不见路/只能踩着我自己前行”的孤独感,这两首借物寓意的诗歌短小精悍,令人寻思不已。薛广明的《叔婆在八十三的时候去了》,是对一位把“平凡一生/都奉献给了好的亲人”的客家妇女的颂歌,语言朴素却感人至深。林馥娜的《中山大道》和《帝王墓》,通过想象和联想衍生深邃的内涵,情味隽永。陈其旭的哲理随笔《诗话人生》,将文学、生活和人生的深沉思考融入“诗话”中,令笔者感到意外之余,更看到其在诗意栖居的追寻中,留下的一串串执着而坚实的足迹。

有些通过特殊事物以表现人生的作品,不但扩展了读者的视野,还散发出强烈的冲击力。黄新桥的《枪的琴》是作者在纽约联合国大厅参观时,看见一把AK47步枪改成的琴有感而发的。作者抓住其特点驰骋思绪——过去发射的是“一串带血的子弹”,现在射出的“却是一串音符”,二者构成鲜明的对比;以“试看明日/谁来轻抚”的悬疑来作结,耐人寻味。黄世钊的《贫困县》,叙写争取获得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奇特事件,“落榜的县/直言没有评上国家级的贫困荣誉/是因这自己竞争对手有钱”!揭露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腐败现象,讽刺的力度入木三分。

还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但限于篇幅,不一一评述。这本诗刊可读性很强,展现了这一民间诗歌社团的成绩,愿它在诗歌的领域继续“射门”,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作者为花城出版社原副总编辑、著名诗评家 杨光治)

27年《射门》长镜头

【1989年】

6月, 诗人黄焕新牵头, 射门诗社成立, 计有成员共25位, 云集梅州诗坛青年精英, 社刊《射门》诗报出版,社长兼主编黄焕新,曾任编委、社长、副社长、主编、副主编的有:黄新桥、薛广明、吴启荣、于桂蓉、陈文新、游文君、唐梦、安静(1989-1998年)。

【1991年】

诗社连续组织数次有规模活动,分别到煤矿、福利院、盲人院、工厂采风,社员写下一大批贴近生活佳作,诗报以大版面推出,黄焕新、黄新桥、薛广明、郭海鸿的有些诗作在《诗刊》、《诗歌报月刊》、《作品》等国内外大型刊物发表,并收入各选本。

【1992年】

花城出版社出版《最初的金黄》,由黄焕新主编,收入82位社员近200首诗作,著名诗评家杨光治先生作序。

【1993年】

漓江出版社出版《第二金黄期》,黄焕新主编,收入61位社员近200首诗作——“这是梅州市射门诗社年轻诗友们结集的第二本诗作,这个诗社以及他们创立的《射门诗报》问世不到四年,就涌现了一大批潜质可观的诗人,他们发表了许多虎虎生气的新作,并在广东诗坛上逐步有了反响,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摘自原南方日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李钟声先生所作序言)。

【1994年】

获第三届梅州市梅花文艺奖(先进集体奖)。

【1995年】

花城出版社出版《广东青年诗选》收入陈其旭、黄新桥、薛广明、余开明、黄二桑、黄伟源、田力、安静等8位社员作品共12首。

【1996年】

薛广明长诗“寻找橄榄树” 荣获深圳第二届特区文学奖。

【1997年】

1997年末,游文君将《射门诗报》改为《故乡》诗报,射门(纸媒体) 告一段落。

【1998年】

1.陆续出版个人集有:《年轻的潇洒》(田力著)、《并不迷人的风景》(肖剑梅著)、《点燃人生》(赖运添著)、《山泉》(陈修眉著)、《夜行车》、《感情组合》(黄焕新著)、《诱惑南方》(黄新桥著)、《打开春天的大门》(陈其旭著)、《亚细亚雪原》(张红梅著)、《车马喧》(刘史任著)。

2.加入省作协的有:黄焕新、薛广明、黄新桥、肖剑梅、于桂蓉、陈修眉、唐梦。另加入各地市作协一大批。

3. 1998年5月,走出梅州的诗友薛广明、黄新桥、黄世钊、李海涛、吴潜、刘史任、安静、黄文强、萧明广、王惠明、罗剑辉、黑灵、李志彬、蓝绵电、李晃、魏先和、张雄汉等云集广州天河,拟恢复出版射门诗报。

9月,《射门》诗报(广州版)新编第一期(总50期)正式出版。为对开四小版。诗报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382号侨怡苑医院。

成立《射门》广州编委会,负责诗报的编辑出版及诗社的各项事务,其成员有:薛广明、黄新桥、黄世钊、李海涛、吴潜、刘史任、安静。

诗报的主要内容:刘史任的个人专版;薛广明、黄新桥、杨广虎、安静、王惠明、巫国明、萧明广、李晃、黄世钊、李志彬、李海涛、黄伟源、魏先和的诗稿及文章。

4.推出新射门行动,筹措诗报出版经费,第一期认捐的有:吴潜、黄新桥、李海涛、刘史任、黄世钊、王惠明、薛广明、安静、萧明广。同时设立射门财务帐本,由黄新桥具体经手,向编委会通报,一直至今。

5.赛场之光:九月,黄新桥所著《诱惑南方》荻得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最高奖——第二届红棉奖(文学类)三等奖。

薛广明的“桑色酒”发表于《诗歌报》月刊(98、10) 等

6. 12月,出版诗报新编第二期(总51期)。

诗报的编辑出版流程如下:由编委会全体成员统一审稿、定稿,而划版、校对、诗报叠装、寄发由以下五位:广明、新桥、世钊、吴潜、海涛完成,而其中的划版大部分由黄世钊一人完成(直到转往深圳工作),经费羞涩,为节约开支,诗报叠装全部自己动手,工作量大,新桥的家属也会参与其中,而当时电脑不普及,校对往往要多次才能完成,二十多里的路程,广明要在新塘——广州间往返。

本期主要内容:中国诗界欢迎《射门》(广州版)出版——诗人柯原、黄安榕、杨宗泽、贾瑞青、张况、余开明、魏先和、钟润忠、谢红飘、罗凯等来信摘登;爱情诗专版;吴潜、余开明、刘清梅、罗燕、顺益、吴伟华、陈其旭、廖清、谢红飘、黑灵、萧瑶等人的新作。新推出“射门心曲”栏目,肖剑梅首先登场。

7.第二期新射门行动,名单为:刘清梅、李建佳、黄伟源、黄新桥、谭国芳、黄世钊、薛广明、佚名、刘史任、廖清、安静、吴潜、李海涛、深圳一诗友。

【1999年】

1.元月,黄新桥、薛广明、吴潜、刘史任一行四人拜候著名诗人野曼先生,送上最新出版的《射门》诗报,与野曼先生谈诗、谈情、谈心。

2. 4月,经编委会批准,吸收骆汉平(广州)为射门成员。

3. 4月,射门在重组后成功地在省级报刊推出一次集体亮相:4月27日的《南方日报》以“梅江的歌唱”为题选发了薛广明的“客家娘酒”、黄新桥的“诗人叶剑英”、刘史任的“果园”、安静的“母亲唱着山歌”。

4. 4月,诗报新编第三期(总52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射门人撰写的对野曼先生的专访;推出新人新作——骆汉平;“射门心曲”栏目发表了罗燕、廖贻谋的文章;张秋兰、旻旻、马树芳、魏先和、涂永平、邱永东等诗友来信摘登;李晃、杨广虎的诗歌评论;涂永平、罗松生、罗燕、陈秋媚、张秋兰、吴伟华、陈迟、邱永东、旻旻、黑灵等的诗作。

5.新射门行动(第三期)用于本期诗报的出版,名单如下:李海涛、骆汉平、罗松生、旻旻、罗燕、魏先和、罗凯、黄新桥、薛广明、刘史任、王惠明、安静、黄平童、黄世钊。

6. 6月,《华夏诗报》用1/4版面选发了吴潜的”都市边缘人”、黄新桥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薛广明的“结局”、黄世钊的“怀念一个姑娘”及“总有这样的日子”、刘史任的“时装表演”、安静的“铜板”、余开明的“他们践踏和平”等诗,还介绍了《射门》(广州版)的有关情况。

7. 7月,新编第4期(总53期)出版。

本期套红,庆祝射门诗社成立十周年。由广东职业技能报社赞助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野曼先生、李士非先生(原花城出版社总编)的贺词;涂永平、曾建新的回忆文章;李晃的诗评;诗友王文东、杨宗泽、杨广虎、谭国芳、严立平等来信摘登;黄新桥、薛广明、张况、世宾、骆汉平、刘史任、罗燕、安静、杨广虎、涂永平、吴潜、张晓日、李海涛、越野、罗琨、陈育东、张靖芳的诗作。

8.新射门行动(第四期)名单:严立平、田青、涂永平、黄新桥、张晓日、薛广明、刘史任、安静、谭国芳、王文东。

9. 1999年7月24日上午,广州棠下,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会议室,举行“射门诗社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广州、梅州、珠三角的射门诗人黄焕新、黄新桥、薛广明、黄文强、黄世钊、吴潜、李海涛、刘史任、安静、赖运添、王文东、刘清梅、蓝锦电、骆汉平、张晓日等及来宾共计40余人与会,广东文坛名家野曼、岑桑、杨光治、莫少云、温远辉、朱子庆、马莉应邀出席并发言,老作家程贤章发来贺电,名家廖红球、岑桑、杨克、郭玉山、杨光治题词盛赞射门诗社,中午设宴,宾主言欢,开怀畅饮,共叙射门友谊。

本次活动具体操作人员有:黄新桥、薛广明、吴潜、黄世钊、刘史任、李海涛。

10.新射门行动(第五期)名单:旻旻、张晓日、李海涛、黄新桥、黄世钊、薛广明、刘史任、夏青山、谭国芳、王文东、肖明广、蓝绵电、王惠明、刘清梅、赖运添、安静、骆汉平、张况、吴潜(全部用于十年庆活动支出)。

11. 9月,诗报新编第5期(总54期)出版。本期增加了一位编辑骆汉平。

本期主要内容:十年庆座谈会的记叙长文(作者车马喧);编委黄新桥、薛广明采访省作协副书记廖红球的文章;文坛名家廖红球、岑桑、杨光治、杨克、郭玉山的题词;赖运添、张晓日、王文东、涂永平、吴伟华、魏先和、李晃、骆汉平、王惠明、余开明、李海涛、旻旻、薛广明、黄新桥的诗作。

12. 10月,黄新桥、薛广明、黄世钊、刘史任、安静等人到佛山拜访诗友张况、吴启荣等,受到热情款待,增进了诗歌友谊。

13. 11月13日,广州诗友新桥、广明、世钊、海涛、史任、安静启程前往深圳进行了一次诗歌之旅,受到深圳诗友张晓日、赖运添、田青、吴潜、李晃、魏先和、刘清梅、钟志良、蓝绵电、刘惠聪、刘小放、客人等人及老社长黄焕新的热烈欢迎,此次活动主要由晓日、运添安排,延伸至次日,对复办后的射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会上一致推举张晓日为射门深圳负责人,下期诗报推出深圳版。

14. 12月,诗报新编第六期(总55期)为深圳版。

本期主要内容:深圳诗友作品展(作者有李晃、钟志良、赖运添、一二三、魏先和、红城、罗云飞、蓝绵电、刘清梅、吴潜、田青及客人撰写的点评);深圳、广州诗友联欢的综述(作者一二三);野曼先生的“射门”情(作者乔木);佛山青年诗人作品选(作者罗云、张况、包悦、李晓君,张况撰写的诗人介绍);石子、薛广明的诗作。

15.新射门行动(第六期)名单:刘基正、冯泰、张雄汉、刘小放、张靖芳、吴治锋、黄新桥、李海涛、刘史任、薛广明、黄世钊、安静。

16.赛场之光

薛广明:“下岗”等四首诗发表于《诗刊》(1999、4);“简单的诗”(3首)发表于《诗神》(1999、2)。

余开明:这一年有诗发表于《女子文学》、《中国铁路文学》、《诗神》。

《华夏诗报》(1999、9-12)分别发表刘史任(4首)、李海涛(2首)、黄世钊(2首)、骆汉平(2首)、李晃(1首);(11月)头版介绍了射门十年庆活动情况。

《新快报》(9-10月)发表了李海涛的“星期天至星期六”、“生活”两首。

《羊城晚报》(10月)发表了黄新桥的“铜鼓嶂的爱情”。

《准风》(11月)转发本报第5期作品“澳門1998年的莲花”(作者涂永平)等。

【2000年】

1. 2月,射门同仁薛广明、石子、黄新桥、吴潜在2000年的第一个春天给野曼老师送上祝福。

2. 2月下旬,黄焕新、薛广明、黄新桥拜访老作家岑桑老师,他欣然为《十年射门》诗集题写书名。

3. 5月,诗报新编第七期(总56期)梅州版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简讯——射门诗社第三本合集《十年射门》(黄焕新主编)即将出版;梅州诗友专版作者名单:墨痕、周旭金、傅增荣、田力、利表、李智、涂永平、余开明、郭育舂、丘永东、陈修眉、曾建新、陈其旭、罗燕、王文东、张礼蓉、何伟锋、兰菱、邱文杰、编后记(石子);诗友曹光森、王文东、韦超月、陈其旭来信选登;吴伟华、骆汉平、黄焕新、薛广明、黄新桥、张晓日、红雪、王晓忠、张况、李海涛、吴默的诗作。

4.新射门行动(第七期)名单:黄焕新、王文东、孙丽萍、邱永东、胡明霞、曾芬菲、田青、赵雪芹。

5. 7月,射门网址smss89.yeah.net开通,标志射门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该网由刘史任一手建立并维持。

6. 7月,诗报新编第八期(总57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诗友晓日、旻旻专版;专栏:射门新星——兰菱;湛江红土诗社作品选:李舟、莫拉夫、吴震寰、陈宝梁、海湛、符琳作品;专题“爱情从射门开始”(二)专版:吴伟华、杨广虎、兰菱、王文东、王晓忠、李海涛、周涛平、利表作品;诗友何真宗、杨松笙、肖明广、墨痕作品。

7至8月,《十年射门》由花城出版社推出(主编黄焕新),是射门十年诗歌作品精选本(附若干评论文章),收入100多位作者的300多首诗作,共400个页码,精装本。

7. 12月,新编第九期(总58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野曼先生为《十年射门》所作的序言;推出网络版——射门在线:唐不遇、章平、许多、筱君、夏吟、旻旻、野狼诗作;专栏:射门新星——温小梅;黄焕新、薛广明、海湛、赖运添、黄世钊、黄新桥、刘洪希、李海涛、张秋兰、王晓忠、陈其旭、张祥雷、漠秋、罗剑辉、罗松生、兰菱、黑灵等的诗作。

8. 12月,吸收张小玲(兰菱)、温小梅为本社社员。

9.新射门行动(第八期)名单:石子、兰菱、张秋兰、陈其旭、黄文珠、黄新桥、薛广明、黄世钊、李海涛。

10.赛场之光

李晃:“回家”转发于《诗刊》;“安在树上的家”(外一首)发表于《诗刊》(2000、4)。

骆汉平:“一滴水如何转变为太阳”被《诗选刊》创刊号选发。

旻旻:“春天的最后一晚”(外一首)发表于《作品》(2000、4)。

11. 《新世纪文坛》(2000、12、8)第12期刊发了野曼先生为《十年射门》所撰序言。

【2001年】

1. 1月,《作品》(2001、1)推出射门诗社作品专辑:黄焕新的“客家围龙屋”、黄新桥的“财富的几种表述”(组诗)、薛广明的“网虫爬过秋天”(外一首)、刘史任的“擦鞋人”、安静的“闭上你的眼睛会看见什么”(组诗)、骆汉平的“一场雨如何转变为大地上的阳光”、黄世钊的”独臼”、李海涛的“叶与风”、罗剑辉的“一个人独自在铁路边”、田力的“有空来坐坐”共10位诗友的14首诗作。“编者按”指出:射门诗社,诗歌活动十年不辍,诗社成员百余名,皆市民百姓—教师、文员、工人、农民、打工者等等。他们从菲薄的收入中,捐助经费出版诗报数十期,诗集多种,近期出版大型诗集《十年射门》以资纪念,诗歌精神可嘉,他们的诗朴素、真切,在社会良知、书写立场、观察角度、语言方式等方面,都体现出一种真正的民间,本期特选”“射门”一辑,以正我刊一直关注真正民间诗歌创作的衷怀。

2.《南方日报》(2001、2、4)以“射门诗社十年诗选出版”为题对《十年射门》一书的出版作了报道。

3. 6月,对编委会人员作了调整,设立主编、副主编,编委、责任编辑,并明确提出不设社长,低调做事,搞好诗报这个平台,为诗友们服务。名单如下:

主编:黄新桥 副主编:薛广明 责任编辑:黄世钊、李海涛

编委:黄新桥、薛广明、黄世钊、李海涛、张晓日、赖运添、安静、刘史任

4. 6月,诗报新编第十期(总59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诗友涂永平、杨宗泽、余小刚、黄圣辉、吴伟华来信摘登;推出“在射门的日子里”、“射门人物”两个新栏目:分别发了黄世钊及乔木的文章;李西闽、余小刚、熊继光的文章;网络版—射门在线:蒋振宇、黄俊华、许多的诗歌;薛广明、涂永平、吴晓秋、吴伟华、兰菱、萧瑶、王文东的诗作。

5. 新射门行动(第九期)名单:钟志良、刘小放、刘清梅、田青、邹保健、赖运添、张晓日、陈东卿、张雄汉、蓝绵电、吴潜、王文东、黄焕新、黄新桥、薛广明、刘史任、安静、黄世钊、李海涛、田力、罗剑辉、骆汉平。

6. 11月,新编十一期(总60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薛广明专版:李晃、乔木、越野、一二三的评论;赖运添、黄焕新近作选;专版——爱情从射门开始(三):陈其旭、野风、兰菱、张秋兰、张晓日、李海涛、吴治锋的诗作;李阳光、吴伟华、冯泰、巫国明、黄圣辉、曾建新、杨丽平的诗作。

7. 新射门行动(第十期)名单:张洪芳、吴晓秋、张小玲、孙丽萍、黄圣辉。

8. 11月,开通:南方家园:201.netsh.net;子洋诗歌沙龙:smss.netsh.net。

9.赛场之光

《读者》(2001、4)转发了《作品》中“有空来坐坐”(作者田力)。

《诗选刊》(2001、5)转发黄新桥的“财富的几种表述”(三首)、吴伟华的“最后的美丽”(外一首)。

《华夏诗报》(总141期)转发了熊继光的文章;(总137期)选发了黄世钊、黄伟源、刘史任的诗共3首。

【2002年】

1. 1月26日—28日,由《诗选刊》杂志社主办,福建《丑石》诗报承办的“2002首届中国民间诗歌发展研讨会暨民间诗歌报刊年会”在福建霞浦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30多位诗人、诗评家参加了会议,黄新桥作为《射门》诗报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介绍了诗社走过的路程,得到了《诗选刊》主编郁葱及与会者肯定。

2. 3月9日,植树节,广东青年诗人座谈会在穗召开,会议由省作协谢望新副主席主持,《作品》主办,本报黄新桥、薛广明、黄世钊应邀参加。

3. 4月,诗报新编第十二期(总61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著名诗评家杨光治先生所作的射门诗社作品简评“把青春之火射上希望之路”(此文同期发表于南方日报);网络版——射门在线(三):刊有江涛、野狼、哨兵、曾恒开的诗;吴伟华、薛广明、黄新桥的文章;薛广明、陈其旭、愉桑、黄圣辉、越野、李洁夫、黄新桥、李海涛的诗。

4. 6月30日,本报黄新桥、李海涛应邀出席了由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华夏诗报》社主办的“当前诗歌的困境与出路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5. 8月,诗报新编第十三期(总62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实话实说赖运添”——赖运添专版:广明、乔木、李晃的评论;中国民间诗报刊选莘(一)——本期选自广东河源《槎诗刊》;黄焕新近作选;黑灵、朱子庆、李海涛、涂永平、吴伟华、王学忠、兰菱、曾建新、罗燕的诗。

6. 新射门行动(总十一期)名单:孙丽萍、黄平童、田青、黄焕新、赖运添。

7.赛场之光

《南方日报》(2002、2、12,大年初一)贺新年诗歌专版刊有黄焕新的“沿长江而下”、黄新桥的”商品南方”;(7、17)发表了薛广明的“来到南昌”、”登滕王阁”二首。

《诗选刊》(2002、3)系首届中国民间诗歌发展研讨会专号,刊有黄新桥的发言摘要、人物特写及诗歌“怀念野菜”;(2002、7)转发本报总61期的诗:越野的“真相”、黄新桥的“在国税大楼谈诗”、江涛的“海”三首。

《作品》(2002、8)刊发薛广明的“化验师日记”(外一首)、黄世钊的“贺卡纷飞”。

《华夏诗报》(总145期)刊发赖运添的“故园秋声”(三首)。

《特区文学》(2002、3)发表了薛广明的“与女人有关的水果”(四首)。等

【2003年】

1. 1月,诗报新编第十四期(总63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黄焕新撰写的“野曼——一个响亮的名字”文章;张洪芳近作选;专版:丰顺三人行——陈其旭、曾建新、罗燕的诗作;曾恒开回忆射门文章;王晓忠、杨松笙、田力、陈修眉、吴伟华、罗壮凯、庞大全、秋泳冬、肖明广、欧雪华、马远琼的诗。

2. 新射门行动(第12期)名单:陈其旭、罗燕、罗壮凯。

3. 6月,新编第十五期(总64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抗非典专版——“后非典时期的诗歌”刊发黄新桥、薛广明、曾建新、陈其旭的诗作;黄树红、翟大炳的“诗歌的陌生化”(诗论);黄焕新的文章“这个诗歌朋友”;诗友钟润忠、杨松笙来信摘登;陈其旭、肖明广、黄照琨、马运琼、木子红的诗。

4.新射门行动(第13期)名单:丰顺文学戏曲协会、杨松笙、钟润忠、罗壮凯。

5.赛场之光

2000—2002《中国诗选》(由诗选刊杂志社出版发行)入选:黄新桥的“谁妨碍了我致富”、骆汉平的“一场雨如何转变为大地上的阳光”。

【2004年】

1. 4月,诗报新编第十六期(总65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广东被誉为诗歌大省名符其实”(作者野曼先生);黄焕新近作选;专版——射门三人行:赖运添、一二三、张洪芳诗选;中国民间诗报刊选莘(二)——本期选自《深圳诗人》刊入王小妮、芷泠、客人、刘虹、王顺建、李晃、张秋晓、程学源、张伟明、伍奇志、莱耳、山村野夫、韩世骅的诗;曾铭、涂永平、兰菱、黄树红、越野、陈育东的诗。

2. 8月,新编第十七期(总66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其旭的诗意人生——陈其旭专版;张洪芳散文诗选;珠海诗选——刊入卢卫平、吾同树、唐不遇、司童、周野的诗;薛广明、越野、曾楚涛、李海涛的诗。

3.新射门行动(第14期)名单:广州一诗友、陈其旭、黄新桥、薛广明、黄世钊、李海涛。

4.开通:南方家园论坛www.cypxw.com/nfjy,逐渐成为射门的主要论坛。

5.陈其旭新著《幸福是头上盘旋的水鸟》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6. 10月20—22日,由省作协主办的“2004茂名.广东诗歌创作现状和发展研讨会”在水东第一滩举行,云集了全省诗人、诗评家代表,对构建诗歌大省是一次有力推动,本报黄新桥应邀参加并作了发言。

7. 金秋,海涛乔迁之喜,在番禺大石购得花园洋房一套,子洋、乔木、越野、洪芳闻讯送上“射门”牌空调一台,祝愿他生意兴隆,为射门多作贡献。

8.赛场之光

黄新桥:“他走进了他的人民”一诗发于《诗刊》2003、11(上半月);转发于《诗选刊》(2004、7)。

《天使之歌》——由省作协编选抗非典诗选刊入薛广明的“老范,你没走”一首及黄新桥的二首诗。

《中西诗歌》(2004、2)“广东青年诗人专号”选发了陈其旭的“无形的岁月”(二首)、吾同树的“板凳”(二首)及黄新桥的一首诗。

【2005年】

1.鉴于刘史任、安静两位诗友自2002年没有介入诗报出版及大小事务,将编委会调整如下,同时增加陈其旭诗友:

黄新桥、薛广明、黄世钊、李海涛、张晓日、赖运添、陈其旭

2. 1月,新编第十八期(总67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印象桂林——黄新桥、薛广明同题诗选;黄焕新、张晓日、乔木的文章;黄焕新、林雨、罗琼、吴伟华、刘小放、何望贤、肖剑梅的诗歌。

3. 5月,陈其旭加入广东省作协。

4. 6月,诗报新编第十九期(总68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同题“诗友形象大展”作者:黄焕新、薛广明、唐梦;专版:丰顺诗选——陈其旭、罗琼、曾建新、何望贤的诗;郭海鸿、吴伟华、夜也、郭育舂的诗。

5. 新射门行动(第15期)名单:吴伟华、陈其旭、何望贤、曾建新、罗琼、郭育舂、黄焕新。

6. 11月4日—7日,首届广东诗歌节在东莞长安莲花山庄举行,云集全国诗坛名家及全省诗人代表共百余人,盛况空前,本报黄新桥应邀参加。

7. 12月,诗报新编第二十期(总69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急喘的呼吸与呐喊”——诗写中国矿难专辑:刊出黄焕新、吴伟华、唐梦、薛广明、郭海鸿、涂永平、西米、曾建新、风信子、朝歌、古棠、骆汉平、黑灵、阿桃、笑涛的诗作,共2个版;杨广虎、莫少云的诗评;乙一、刘鹏、朝歌、兰菱、阿桃、何望贤、罗琼的诗歌。

8.新射门行动(第16期)名单:张建鏻、黄焕新、骆汉平、孙丽萍、兰菱、新桥、子洋、刘鹏、朝歌、阿桃。

9.赛场之光

黄焕新先生第3本个人诗集《心灵抵达的地方》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

《浮光掠影》是诗友肖剑梅第二本个人集,由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轻声漫语》(诗词集),肖剑梅著,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华夏诗报》(总163期)刊发黄世钊的“女网友”等四首诗、(总165期)刊发陈其旭的“无形的岁月”等三首诗。

《中西诗歌》(2005、12)刊发曾恒开诗5首、黄焕新诗2首、吴伟华诗4首、陈其旭诗2首、黄新桥诗1首。

《诗刊》(2005、10下半月)刊发吴伟华的“白菊花”、“在精神病医院”二首。

《作品》(2005、10)刊发吴伟华的“在果园”、“乡音”二首;(2005、12)刊发陈其旭的“无形的岁月”。

【2006年】

1. 5月,诗报新编第二十一期(总70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射门全家福——刊出161位诗友名单;“五月,我们用诗歌送别丛飞”——发了鲁成琳、子洋各一首;黄焕新、安静的诗评;丰顺诗人近作选——刊发罗琼、建新、其旭的诗;黄新桥、詹海林、金木猪、越野、朝歌、兰菱、阿桃的诗。

2.新射门行动(第17期)名单:黄治中、王文东、丰顺文协、罗琼、曾建新、何望贤、深圳一诗友。

3. 10月1日,诗友张洪芳、李海涛看望了野曼先生。

4. 10月22日—11月2日,省作协诗歌创作高级研修班开班,黄新桥应邀参加,第三届广东诗歌理论研讨会同期在广州、清远召开,李海涛、陈其旭参加了旁听。

5. 11月,新编第22期(总71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李海涛专版——诗选及广明、李晃、乔木的诗评;深圳诗友作品选——戴慧灵、墨痕、越野、风信子、朱立忠、太阳石、赖运添、刘清梅、浪儿的诗;安静、刘长安的诗。

6.新射门行动(第18期)名单:老黄、阿夏、戴慧灵。

7.赛场之光

李晃、涂永平2006年分别出版了诗集。

吴伟华在《星星》、《诗选刊》、《淮风》分别发表数首诗。

陈其旭:《中西诗歌》1首

李海涛:《华夏诗报》(2006、5)2首、《南方都市报》(11月11日)发了“禁摩我将悠闲地仰望广州的夜空”。

朝歌:《作品》(2006、10)发了“我祈求下一场雨”(2首)。

《华夏诗报》(总182期)刊发黄焕新“井冈山纪事”(3首)、张洪芳“孤单的树”、李海涛“蚂蚁的世界”;(总176期)发了涂永平1首。

《心韵诗行》(诗集)选入黄二桑2首、陈东卿1首、张晓日1首、钟志良1首、李晃1首、黄焕新2首。

【2007年】

1. 3月11日,来自广州、深圳的20多位射门诗社社员,在深圳蓝天宾馆福海苑酒店举行了2007年的第一次会议。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讨论了目前诗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计划,表决通过了由黄焕新先生倡议的成立射门基金会的事项。会议决定基金暂由编委黄世钊负责收集、管理。老社长当场表态认捐10000元,现任射门诗报主编黄新桥认捐5000元,编委赖运添、社员刘小放、刘惠聪、蓝绵电、邹保健各认捐3000元,邱壮雄、周旭金当场各拿出500元认捐,广州诗友张洪芳知道消息后发短信认捐5000元,其他与会诗友也表态,将尽自己的能力支持射门基金会的成立,支持诗社的发展(在其后的几天时间内,射门的20多位诗友共认捐了近5万元基金)。

参加这次会议的诗友有:黄焕新、黄新桥、薛广明、赖运添、刘小放、刘惠聪、刘清梅、邹保健、李海涛、蓝绵电、戴慧灵、朱立忠、曾楚涛、吴潜、陈东卿、陈东娥、邱壮雄、周旭金、邱健、黄世钊等。本次会议经费由编委赖运添赞助。

2. 4月,诗报新编第23期(总72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越野撰写的3月会议的综述——“新朋老友喜相聚 不亦乐乎,出谋献策为诗社 大爱无私”;薛广明、浪儿的评论;朝歌、子洋、乔木、赖运添、杨广虎、邱健、墨痕、边城、步缘、非鱼、邓锦淳、尖山的诗。

3. 5月1日,射门寻根之旅启程,诗友分别从深圳、广州出发,第一站来到丰顺,受到其旭等人的热烈欢迎,逛风景名胜、品当地小吃、与文朋诗友座谈,安排得充实。第二天下午转往终点站——梅城,受到市作协古主席等人宴请,接下来,老社长意犹未尽,自掏腰包,用一场宴席及卡拉OK款待大伙,将活动推向高潮,感动到东娥当场泪洒,而狂欢继续,人境庐、东山书院、雁南飞、梅江夜游,留下诗友的激情和履印,至5月4日,活动基本结束。这是一次充满诗情的集体活动,先后参加此次聚会的有:黄焕新、乔木、子洋、越野、海涛、运添、尖山、狗狗、大小莲、慧灵、史任、思梅、安静、秋闻、其旭、建新、望贤、朝歌、唐梦、罗雄、文东、秋叶、梦妮、田力、玉绵、游子、红娜、俊樱、文新、金木猪等人。

为此次活动捐出部分经费的有:黄焕新、陈其旭、赖运添、尖山、乔木等。

4. 5月,诗报新编第24期(总73期)出版,共8版。

本期主要内容:长篇记叙“寻根之旅——射门诗社广州、深圳部分社员五一回梅纪实”(作者黄焕新);兰菱专版;乔木、安静、公松、子洋、小莲、徐铠、梦妮、建新、越野、尖山、唐梦、其旭、阿桃、朝歌、秋闻、思梅、慧灵、大莲的诗。

5. 5月,《华夏诗报》(总第188期)第一版以“18年射门见球风”为题选登射门诗群诗作:“东莞广场”(黄新桥)、“汤坑镇”(陈其旭)、“禾坪”(金木猪)、“一棵树、太阳及其他”(戴慧灵)、“舒婷”(越野)、“许多人宁愿绕路走”(朝歌)、“当暮色和凉意一起袭来”(罗琼)、“面对丛飞”(子洋)、“黑”(西米)、“心中的花园”(张洪芳)、“煤说”(李海涛)、“煤,以黑色照亮黑色”(骆汉平)、“中文几级联想”(曾建新)、“心碎的小舟”(兰菱),共计14首。

6. 8月,黄新桥到深圳大鹏湾参加《作品》笔会。

7. 10月,社员兰菱加入广东作家协会。

8. 11月,诗报新编第25期(总74期)出版。

本期主要内容:关于射门基金的几点说明(基金管理办法);出版08射门特刊的稿约;黄焕新近作;关于秋天的同题诗(建新、朝歌、秋闻、运添、子洋);郭海鸿、乔木、小莲、尖山、罗松生、陈其旭、邱晨、千寻的诗;薛广明的诗歌笔记。

9. 11月23日—25日,第二届广东诗歌节在珠海举行,本报薛广明、黄新桥受邀(广明因故未参加),会议邀请国内诗坛名家及省内诗人,对当前诗歌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10.《中西诗歌》(2007、05/06)是广东诗人作品专号,刊发了广东射门诗社的简介,同时刊发了黄新桥的“逃离”(外3首)、黄焕新的“南京”(共3首)、李晃的“俯身取火”(共3首)、朝歌的“一些事物高于我们”(2首)、子洋的“收拾秋天”(3首)、陈其旭的“暖冬”(2首)、黄世钊的“名片”。

11. 截至12月底,射门基金实际捐款名单:

黄焕新、黄新桥、张洪芳、赖运添、刘小放、刘惠聪、邹保健、蓝绵电、戴慧灵、邱健、邱壮雄、周旭金、黄世钊、薛广明、李海涛、刘清梅、朝歌、何望贤、秋叶、陈东卿、陈东娥、非鱼、熙龙吉祥文化工作室、刘惠聪、陈其旭、曾建新、孙丽萍、张俊樱、安静、秋闻、刘史任、陈翠颜、笨姐、张晓日、黑灵、徐铠、黄维桂。

12.赛场之光

《华夏诗报》(总187期)以“诗坛新秀”专栏推出了社员张洪芳诗作六首,野曼先生作了热情洋溢的推介;(总194期)推出诗坛新秀—李海涛,刊出代表作4首,附有照片、小传及野曼老师的点评。

【2008-2009年】

推出大十六开本诗刊《射门特刊》,系射门诗社成立二十周年专号,刊发张洪芳、林馥娜、罗琼、浪儿、戴慧灵、旻旻、秋闻、谭畅、兰菱、李小娴、秋叶、笨姐、古筝、红柳、小雨、张惠、朝歌、吴伟华、黄焕新、薛广明、黄新桥、赖运添、李海涛、黄世钊、宋晓贤、巫国明、涂永平、王文东、步缘、骆汉平、王晓忠、罗西、陈述、张况、陈其旭、何望贤、曾建新、李晃、李智强、苏一刀、周承强、汪治华、许强、詹海林、萧明广、邱应明、吴潜、罗松生、野狼、黄维桂、法卡山、尖山、林志山、朱文科、肖剑梅的诗作。同时刊发十年记事(1989-1999)黄焕新撰写及“这九年”(1998-2007记事)黄新桥撰写,全刊共212页码。

【2014年】

出版《射门》诗刊(2014卷)

本期主要内容:刊发李海涛、航亿苇、张洪芳、林馥娜、罗琼、浪儿、旻旻、兰菱、薛广明、黄新桥、黄世钊、王文东、陈其旭、何望贤、曾建新、汪治华、肖剑梅、李晃、钟志良、翰儒、南渡、张秋兰、林冮泉、张祥雷、姚中才、阿樱、王万雨的诗作,推出专栏“客家诗人经典回眸”——黄遵宪诗选,诗话人生(陈其旭),康小乐、翰儒、何望贤、李海茂评论文章,众多名家题字赠画:野曼先生、蒋述卓先生、曹利祥先生、杨光治先生、熊国华先生、蔡宗周先生、莫少云先生、郑旭彬先生。全刊共153页码。

【 2015年】

出版《射门》诗刊(2015卷)

本期主要内容:专栏“射门的几个关健词” 选入近百位全球华文诗人同题诗,刊发朝歌、汪治华、南渡、瑶溪、黄焕新、老刀、黄海凤、李海涛、张洪芳、林馥娜、罗琼、旻旻、兰菱、薛广明、黄新桥、陈其旭、何望贤、李海茂、詹海林、余开明、曾东平、粥样、秋叶、月牙儿、馨菲儿、何伟峰、王晓波、凌宵、涂永平、赖君渊、张秋兰、林冮泉、姚中才的诗作,推出专栏“客家诗人经典回眸”——宋湘诗选,诗话人生(陈其旭),文论:杨光治先生的“源于生活表现人生——《射门》诗刊简评”(此文刊于羊城睌报),及粥样、林伟光、李如华、刘春潮、东荡子、黄焕新的评论文章,中国诗坛泰斗贺敬之先生题写刊名。全刊共197页码。

深圳编辑部出版75-80期诗报,主编黄世钊。

猜你喜欢
诗友新桥射门
新桥国际机场昆虫群落与鸟类发生的相关性
汽车车身无损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2020—2021赛季欧冠联赛切尔西队射门情况分析
春风里的新桥,正赶写细节生动的抒情诗(节选)
稗子
稗子
《中华诗词》杂志祝海内外诗友新春大吉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水平三足球——脚背正面射门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