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还给学生思维权的思考

2016-11-25 14:02孟鸿志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孟鸿志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感悟,语文教学人们比较关注学生的读,却很少关注学生的悟。本文对阅读教学还给学生思维权的思考,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权利;还给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77-01

在小学语文名家的课堂,人们看到:学生就是那样不简单,思维敏捷,互动活跃。名家的课堂教学就是如此?那是名家课堂学生高度享受自主思维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能够像名师一样让一个个学生也享受自主思维的权利?笔者以为必须努力做到这样几点。

一、还给学生思维权需为学生夯实读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小学生根本没有比较理想地夯实读的基础,就是平时要求学生去读,也没有对学生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学生对读也是简单应付,虽然有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文本内容读得个滚瓜烂熟,但给我们的印象却像是小和尚在念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就谈不上什么阅读感悟。那些学有问题的学生所读问题就更加严重。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没有实实在在的读,又怎么能去思维,或者就某些意义上产生思维呢?而没有建立学生读的基础,即使在课堂上阅读感悟完全还给学生的思维权利,学生也完全没有可能去利用应有的权利。所以,还给学生思维权需为学生夯实读的基础。夯实学生读的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应当是自读和跟读结合,聆听和朗读结合,更应当是聆听磁带播放和教师示范朗读结合,所有的读不应当就是让学生自读。譬如教师的范读,我们感到一般的课堂是不太予以重视的,其实一堂课中能够尽可能多地教师范读,不仅仅是在处理语句的轻重缓急,也要利用比较特殊的形式比较理想地传递空间语言。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去比较自由地读,而是让学生在老师范读的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上的读。学生在聆听时要求感悟教师朗读轻重缓急的处理,感悟教师对语句语气的表现,而当学生自己读时,读和感的效果截然不同。

二、还给学生思维权需为学生奠实感的基础

说实在的,无论做什么都应当有硬功夫。阅读感悟需要有阅读感悟的硬功夫,但凡一个比较优秀的文学评论家,之所以能够对作品恰如其分地鉴赏,是因为他们具有鉴赏的硬功夫。小学生阅读感悟,也是一种初始的文本鉴赏,也是小学生能力可及的鉴赏。作为语文教学,还给学生思维权需为学生奠实感的基础。我们怎样奠实学生感的基础?从某些层面上说,光靠我们唠唠叨叨是永远也不可能奏效的,而应当多让学生感悟。学生阅读感悟应当来自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出现的课堂教学模式,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只有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才可能建立自主真实感悟,也才可以形成正确感悟文本内容的硬功夫。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文本需要学生自己去悟,作为教师只能去做点拨。如教学《第一朵杏花》,《第一朵杏花》介绍的是一个大科学家的一则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小学生能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悟到这一点,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凭着自己的主动积极,凭着自己的思维发散,是极有可能产生正确感悟的。如细读第一段时,学生便从“便走进杏树数了数”“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和“爷爷您又看花啦”等语言和行为的描写中,发现:竺可桢爷爷长期观察杏花,是具有认真观察习惯的。这也为学生读明白后面的话语打下基础。

三、还给学生思维权需为学生扎实悟的能力

只要让学生去自主性地悟,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比较容易获取成功的。从平时阅读感悟情形看,小学生阅读感悟存有不良习惯,如获取点滴感悟就飘飘然起来,平时我们又多奉行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某种程度上学生的飘飘然情绪就滋长出来。学生这种情绪的滋长,有时不利于学生探究文本的深入和深刻。一些学生往往只顾及文本内容的浅表层面,对深层和内层文学、文化意义的探究似乎无动于衷。应当说学生浮于表面的阅读感悟,从根本上说是获取不到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如同人们吃食物没有进行咀嚼。学生阅读感悟获取不到实实在在的精神营养,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所以,还给学生思维权需为学生扎实阅读感悟的能力。在文本教学中,坚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学生能够感悟的文本内容是深刻的,学生进行的感悟是深入的。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鞋匠的儿子》,文本主人是两度担任美国总统的林肯,但林肯出身贫寒。故事讲述他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赢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开始进行阅读感悟时,不少学生对林肯是不予恭维的,总以为作为总统没有威严,任凭那些人去嘲讽,其统治国家的成功可能性是很小的。为了让学生正确感悟,对林肯人格魅力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展开比较激烈的争辩,学生便发现林肯在掌控美国这个偌大之国时,人格魅力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2]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