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主角”

2016-11-25 22:28何汀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角教师应建构

何汀

教学是教师引导、维持并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明示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教”既然要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教”就必须是以“学”为依据;另一方面“教”只有在能引起学生“学”的前提下才能称为教,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教师的“独白”。没有学,就没有教。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当“主角”,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谈些我的想法。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践行物理课程标准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认为,教师要围绕一定的教学任务,按照预设的轨道系统、有序地展开,善始善终地进行教学,这易导致一种稳定、规范的教学氛围。事实上,教学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的“自组织”特性,所以教师应尊重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而不是一味追求“严谨”、“有序”和“完整”;必须视教学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容忍“歧义”,接纳“质疑”,捕捉“异类”信息,才能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物理教学活动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生生的思想和心灵频繁发生碰撞,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自由的表达构成动态而有效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对学生暴露出的错误,即兴的提问、独特的见解,教师不是一味地压制,而是及时地分析、判断,并有效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的生长点,成为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动力资源。

二、采用有效的知识建构模式

1.提倡“问题+探究”的建构模式。对于关键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原理的教学,提倡“问题+探究”的建构模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课前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个适合学生独立探究的、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能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的问题,课堂上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让学生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2.提倡“启发+讲授”的建构模式。这种模式虽仍以讲授为主,但不同于“灌输”,注重了教师的启发。

三、抓住意外的生成。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教学中,教学活动有时会偏离原来的教学设计,出现“意外”。这种“意外”不是偶然,而是教学过程的常态与必然。教师应正视和利用这种“意外”,将其看作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恰当地调整或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提供给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时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的个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中学生有着巨大的潜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一些思路或方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准备的,尽管这些思路或方法有时会脱离教师的预设轨道,但往往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生成有效教学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意外”发言,不要强行让学生回到预设上来,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开放性思维,使学生在联系和质疑中提升思维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巧设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设置有效的问题。有效问题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可及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要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

2.俯瞰性。作为一节课的主问题,通常要有统领全局的功能,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来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引领学生探究。

3.生成性。作为子问题,通常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能让学生自我建构出相关的物理概念或原理。

4.启发性。学生认识问题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表象到本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创造,在教师诱导启发下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5.挑战性。所设置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总之,教师应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和课堂动态的变革,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得会、学得乐、学得高效”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角”地位,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落脚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

猜你喜欢
主角教师应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