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2016-11-26 06:03内山完造赵艺真潘世圣校译
郭沫若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郭先生宴会郭沫若

内山完造 著 赵艺真 译 潘世圣 校译

郭沫若

内山完造著赵艺真译潘世圣校译

我们到达北京车站,是去年一月三十一日晚上十一时。从广州出发已经过了六十五个小时,一路上我看到很多显著的变化。但是当我看到以前只在画中才看过的紫禁城实景时,还是情不自禁发出了感叹。它就像新建的龙宫城一样。在北京逗留的三十五天,我见到不少老朋友,他们见到我都拍着我的肩膀说:“怎么样,老板,北京变了吧!”那充满自信的脸上散发着无以言喻的光彩,我的心情也随之愉快起来。真的变了,一切都变了。不记得是哪一天了,我收到了一份宴会邀请函。宴会主办者是郭沫若,地方在台基厂和平大楼。当天,郭沫若派人来,跟我说:“内山先生,郭先生想请您提前半个小时来一下。”于是,我提早半小时到达。到了之后,有人带我到了和平大楼里的另一个房间,翻译对我说:“请在这里等一下”,便去了隔壁的房间。很快,郭先生和翻译一起出现了。他对我说:“好久不见了!”我们的手便紧紧握在一起。按中国的习惯,我们之间所有的对话都应该由翻译来传达,但我们还是用日语交谈起来。交谈之中我才忽然意识到这一点。不知何时,郭先生握住了我的手。

我已经完全忘记那半个小时里都说了些什么,好像是告诉了郭先生一些事情。时间到了,郭先生再次握着我的手,说:“不能再继续聊了,大家都已经在隔壁等我们了。”他一直握着我的手,叹息道“已经不能聊了啊”。我们走进隔壁房间,大家已经到了,正在相互交谈着。

于是,我们又变身为公务人员闲谈起来。他为我一一介绍了那些我不认识的人,我加入到了他们之中。宴会准备完毕,我们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郭先生是主人,我坐在他的左边。宴席上配有翻译人员,但我们还是使用日语交谈。有人问我会不会说中文,郭先生小声替我回答道“能听懂,但不会说”,实际上我听也不行,但他如此看得起我的耳朵,我很感谢。他为我斟酒,但在我看起来像是橙汁。郭先生站起来,“咚咚咚”敲了三下杯子,宴会开始了。已经端上来了四个凉菜,郭先生一一为我夹菜并为我介绍:“这是火腿,这是鸽子蛋”。甜的汤端上来后,他首先为我盛了一碗,并说“这是甜的”。从始到终,他一直热情地招待着我。用餐结束后,作为日方的答谢,举行了电影《一个女矿工》的试映会,郭先生搭着我的肩带我去放映厅。我们并排坐下,他看还有点时间,便起身对我说,“去趟卫生间吧”。刚好我也要起身,于是郭先生在前面带路,甚至为我开门,告诉我“这里是卫生间”。我出来时,他已经在门口等着我。“在这里”,他说着并为我准备了热水洗手。之后他又搭着我的肩回到了放映厅。晚上的电影虽然很吸引人,但是我却不禁想到许多其他事情。如今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访问北京》一文结尾处写了很多“解放”、“革命”等等。但我知道,在诸多变化之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温暖的友情。我顾不上电影,流下了泪水。三月五日,声明签字仪式结束。今天晚上七点,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为我们准备了送别宴会。翻译人员为我带路,我在宴会前一个小时拜访了郭先生的府邸向他告别,我们又聊了一会儿,至于内容我还是想不起来了,不过我记得我跟他说:“我们成立了日中友好协会,请在中国也成立一个中日友好协会。”听了这话,郭先生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着急,你也知道革命用了三十年啊。该来的时候总会来的,等着这个时机到来吧。”我恍然大悟,我居然忘了“时间是最后的决定者”这个道理,我为自己说了和年龄不符的话感到难为情。郭先生赠给我他亲笔签名的《青铜时代》一书,让我留作纪念。

他又签了一本并让我带给岛津先生。一个小时转眼即逝。我们双手相扣,郭先生将我送到车旁,说“再见再见,再会再会”。我在车上想,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呢。我想起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先生带着家人逃离上海前往香港时给我写的信。那封信十二月五日到了我的手上。信上写着:“在上海承蒙您的关照,我已安全到达香港,请放心。我们只要活着,两三年后,一定会有微笑着共进晚餐的时刻。”十二月八日,我因“颠覆国民政府阴谋团团长(?)”之名被强制遣返回国。我曾多次不分场合地大胆说过:“半年一年不行的话,两三年后中国革命定会成功。”根据之一就是郭先生那封信。两年后的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过了四年,我再次访问熟悉的首都北京,看到了伟大的脱贫致富革命的风貌。中国的五亿人民,多亏了郭副总理才获得了幸福,他们从心底想要维护这种幸福,但是如果没有和平的环境是不行的。我看到了郭副总理怀着为了和平之愿景,在日本呼吁东洋和平,为建立世界和平而废寝忘食为之奋斗的姿态。

原载:《世界100》1954年4月

(责任编辑:廖久明)

*本文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回忆郭沫若作品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AZW011)的阶段性成果。

2016-07-07

内山完造(1885-1957):1913年以日本一家眼药铺的海外推销员来中国,自此定居上海。1917年创办内山书店,从事中日文化交流工作,与鲁迅、郭沫若等中国作家关系密切。

赵艺真,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硕士研究生。

校潘世圣,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郭先生宴会郭沫若
该干什么干什么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疫情使我们更加亲近”
父亲9年20万字记录孩子成长
猫和老鼠的宴会
郭沫若致郁文的信
郭沫若佚诗一首
宴会场地的一般要求、规则
西郭先生和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