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死观

2016-11-26 06:28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诗节狄金森生死观

邓 涛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浅析《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死观

邓 涛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是美国著名的女诗人。她一生深居简出,默默无闻,虽然只有短短的57年的生命,却把自己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写作,为后人留下了一千七百多首诗歌,被誉为美国最好的诗人之一。她的诗歌主要以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等为主题,其中《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就是一首典型的代表作。在这首诗歌里,狄金森以她独特的眼光探讨了死亡和永生的关系。本篇论文从分析出现在诗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的意象入手,揭示了艾米莉·狄金森独特的生死观。

生死观;死亡;旅行;永生

艾米莉·伊丽莎白·狄金森,是美国著名的诗人,被誉为“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和“美国最好的诗人之一”。她一生深居简出,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写作,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佳作。虽然狄金森生前不受重视,仅有几首诗歌公开发表,但是死后很多年,她却声名鹊起,被誉为与惠特曼齐名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在狄金森短短的五十多年的生命中,她多次体验了死亡带给人的痛苦—她的好多朋友甚至是她的挚爱都在她之前就早早离世,而且由于当时疾病肆虐再加之她家乡较差的医疗环境,她也经常能看到周围的人们在不停地举办葬礼。这一切都在狄金森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小的创伤,让她早早地就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狄金森大量的诗歌都是以对生与死的思考为主题。正如常耀信在其美国文学简史上提到的,狄金森对这类主题的关注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所以她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都是以此为主题。《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就是一首探索死亡与永生关系的诗歌,在这首诗中,狄金森把死亡描述成一段由死神所引领的旅程,并最终得出结论说死亡只是通向永生的一段旅途,所以人们不必畏惧,应该好好珍惜短暂而美好的生命。国内外关于这首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狄金森的死亡情节或诗歌中的死神意象,很少有论文关注这首诗中所体现的狄金森的生死观。本论文从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入手,一步步地揭示了这些意象背后所体现的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1 死神的意象

关于死神这个意象,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曾出现过。但是,在这些作者的笔下,死神大多是以丑恶的形象出现。读罢诗歌,也通常会让人不寒而栗。但是在诗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狄金森却描述了一位友好而有绅士风度的死神,他驾着马车缓缓地走进读者的视野,一下子消除了读者对死神的那种固有的恐惧和防备的心理。“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他殷勤停车接我”在这两行诗句中,一个温文尔雅的死神像绅士一样地出现在作者身边。这个死神不同于常见的冷酷骇人的死神形象,也没有携带他那把冰冷锋利的镰刀。正相反,他是驾着马车缓缓驶到作者身边,来接她去走完自己最后的旅程。狄金森在诗的开头就描写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死神意象,这个温和的意象消除了读者在一开始读到诗歌题目时的紧张感,并且暗示读者死亡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只是由一个绅士般的死神所引领的一段旅途—当他来到时,人们只需从容地跟着他走便可以了。而且,作者在接下来的诗歌中还特意强调了和自己一同奔赴死亡的还有永生,进一步缓解了读者对死亡的恐惧感。接下来,作者又写道“我们缓缓而行,他知道无需急促/我也抛开劳作/和闲暇,以回报/他的礼貌”死神带领作者走向死亡,从容不迫,缓缓而行,因为他知道根本不用着急。在这一诗节里,作者意在告诉读者:不需要为死亡而担心,因为死亡早晚都会来到,所以当它来到时,我们只需坐着死神的马车跟随他缓慢离世,不用害怕也不用担忧,因为这只是一段旅途。在诗中作者还提到,由于死神的温柔举动,作者竟不由自主地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是娱乐活动,跟随着他踏上了通向死亡的旅行。在这两个诗节里,狄金森描写了一个温柔而友好的死神形象来告诉读者她的生死观—不需要惧怕早晚都会来的死亡,死亡只是一段旅程,而温柔的死神会驾着马车带大家悠闲地走完这最后的人生之旅。

2 孩童、谷物和夕阳的意象

在第三诗节中,狄金森安排了三个重要意象—追逐嬉戏的孩子、像人一样注目凝视的五谷以及正在落下的夕阳。这三个意象富有深意,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理解—狄金森用它们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首先,孩童的形象总是使人们联想到童年时期,而童年时期又通常与这些词语相关联:年轻、有活力、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等等。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描写了一群正在追逐嬉戏的孩童,他们朝气蓬勃,纵情玩乐,甚至连死神驾着马车经过都不曾知道,因为他们正处在无忧无虑的年龄,尽情嬉戏才是他们唯一关心的事。这一意象恰好象征了生命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人是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天真无邪的。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生活,所以作者在诗中用了追逐嬉闹的孩子来象征处于幼年时期的人们,表现了作者对这一时期的快乐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其次,作者还描写了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注目凝视的五谷。描写庄稼或谷物在诗歌里本不少见,但是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谷物比喻成正在注目凝视的人,显得别出心裁。而且,与刚才的孩童意象不同的是,谷物注目凝视着死神的马车,他们在关注着作者和死神的一举一动。这样的场面似乎就一下子严肃了许多,不像孩子们玩耍的场面那么活泼和那么有生气—谷物认真而严肃地注视着死神的马车驶过,若有所思。这个意向和刚才的孩童意象巧妙地形成了对比,暗示了人类是在不断成长的—由幼年阶段到成熟阶段,由天真与不谙世事到成熟与老练世故,并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所以,谷物的意象就象征了人生的成熟阶段。另外,谷物还让人联想到了秋天。秋天是万物丰收的季节,所以这个意向也象征了成熟与收获。其实,仔细看来,人生到了成熟阶段,由于阅历和见识越来越多,也必然是在不断成熟和有所收获。作者将这两层意思巧妙地融合于一个谷物的意象,意在告诉读者人生是丰富多彩和充满意义的,所以人们必须要好好珍惜人生的每一天。最后,作者在第三诗节的末尾又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意象,那就是即将落下的夕阳。承接了诗节前面描写的孩童意象和谷物意象,狄金森在诗节的最后描绘了一副夕阳西下的场景,同时这也暗示了人生步入了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晚年阶段。在这里作者以夕阳象征人类,夕阳西下也就是暗示人已经接近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从诗节开始的儿童嬉戏玩耍的欢乐场面,到生命成熟时期的凝重与严肃的场景,再到现在的夕阳西下的人生迟暮景色。作者以这样一组意象完成了对整个人生的勾勒,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逝去的人生的感慨—借用中国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歌,那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整个第三诗节里,狄金森以孩童、谷物、夕阳这一组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或者说对生命的理解:人生是快乐和丰富多彩的,但又是短暂易逝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好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在第三诗节中,狄金森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命观。

3 马车的意象

在诗歌中,马车是一个很重要的意象。这个意向贯穿了全文,象征了整个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而死亡是这段旅行的最后一站。在这辆开往人生终点的马车上有两位乘客—作者以及永生。而驾驶这辆马车的不是别人正是死神。作者借助马车的意象暗示了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人生是一段旅途,短暂而美好,可是终点必定是死亡。还好旅途中有永生相伴,所以死亡只是表象,而永生才是最终的结果。在这里,狄金森站在了整个人类的角度去思考生与死这个问题—人们经历了幼年、中年还有老年的三个阶段最终都会死去,但是具有自己遗传基因的下一代又会生生不息,再次去经历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从整个人类的层面来看,人们并没有死去,而是获得了永生。所以在诗歌的末尾,狄金森再次用拉车的马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死亡只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人们不需要害怕,因为死神是温柔而体贴的,他会像绅士一般缓缓地引领大家奔向终点—永恒的生命。这从马头的朝向就可以看出来:“那一天,我初次猜出/马头,朝向永恒。”

4 结语

在《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中,狄金森巧妙地运用了死神、孩童、稻谷、夕阳和马车等意象,以此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以及自己独特的生死观:人生是短暂而丰富多彩的,所以一定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生就像一段旅途,终点站是死亡。人们只需好好享受人生,不必着急也不必害怕,因为温柔的死神会引领人们悠闲地奔向死亡这一终点—这个终点是人生的结束,但却是永生的开始。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宝安.美国诗歌艺术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 邵锦娣,白劲鹏.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邓涛(1988.07-),男,汉族,山东省东营市,硕士研究生学历,吉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I712

A

1672-5832(2016)07-0031-02

猜你喜欢
诗节狄金森生死观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采薇》里的深情
解读敦煌文献B464:67之回鹘文诗歌
你何以为报
在水的那边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