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极度自尊

2016-11-26 06:39李益进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家庭教师司汤达莱纳

李益进

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极度自尊

李益进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关于书中于连这个人物的讨论探究十分激烈。在此笔者挑选于连性格中的一个特点—他的极度自尊,并结合司汤达的精神世界来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

一、司汤达的经历是于连极度自尊性格产生的根源

司汤达出生在法国东南小城勒诺布尔市的律师家庭。他幼年时深受保守父亲和耶稣会成员家庭教师精神和肉体上的严重摧残。司汤达的父亲生性沉默寡言,对待孩子十分冷淡。可以说司汤达很少得到父爱。他的母亲在他七岁时去世,司汤达的父亲又将他交给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教师,一心想要把他培养成保皇党人和天主教徒。但是司汤达内心十分抗拒。他将家庭教师称作伪君子,也恨透了父亲的自私、顽固与冷漠。在这样的压迫中,司汤达很希望找到一条出路,不同于他父亲人生轨迹的出路。这种急切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心理使得司汤达的性格中有极度自尊的因素,他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坚持。而且司汤达自小外形不佳、身材矮小常常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和欺负,再加之他强烈甚至扭曲的“恋母情结”,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这使他渐渐养成了自卑的心理。这也是后来在《红与黑》中,司汤达将于连设置成一个从小体弱多病,时常被父亲和兄长暴打人物的原因。而且他的父亲视财如命,于连体弱多病的身体状况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利益,因此常常遭受父亲的辱骂。这种生长环境使得于连带有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在于连接触上流社会之后逐渐变成极度的自尊。

二、司汤达的精神追求是于连极度自尊性格产生的重要因素

(一)司汤达的情感世界

艺术家创作艺术的原动力往往是被压抑的种种欲望。司汤达的创作也是如此。司汤达一生浪漫,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却并不如意。为了弥补现实的缺憾,他将《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塑造成一位外表清秀、目光深沉热情的十七岁少年。这样的外貌塑造符合司汤达对于理想外貌的追求。

司汤达一生有过三个恋人,演员梅拉尼·吉尔贝、意大利米兰人安杰拉·彼得拉格鲁瓦和一位已经是伯爵夫人的名叫梅蒂拉达·维斯孔蒂尼的女人。梅蒂拉达是司汤达一生中爱的最深沉的恋人。但是司汤达始终不能获得她的爱。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司汤达遇到梅蒂拉达时,正是司汤达事业遭受重创之时,这让司汤达在梅蒂拉达面前十分自卑,也让司汤达感到无比悲伤。因而在《红与黑》的创作中,司汤达创造了以梅蒂拉达为原型的人物德·莱纳夫人,让于连能够在德·莱纳夫人的“心灵之爱”中得到自尊。

在德·莱纳夫人第一次碰到于连是在等待家庭教师的过程中发生的。在德·莱纳夫人眼中,家庭教师应该是一个略带迂腐之气的表情严肃的老头。但是于连的出现让德·莱纳夫人忘记了家庭教师要到来的不安。从他们的初次见面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精心安排,即让德·莱纳夫人对于连的外貌有了欣赏之意。这是司汤达让于连开始得到爱的自尊的第一步,也是弥补自身遗憾的第一步。于此同时,于连也用种种行动来获得德·莱纳夫人的芳心。然而于连对德·莱纳夫人最初的追求并不是出于对她的爱。更多的是从于连的内在自尊出发的一种满足自尊心的行为。笔者认为最能让读者感受到于连极度自尊的行为是当于连准备去握德·莱纳夫人的手之前一段内心独白“十一点的钟声响过,我就要做我一整天里想在晚上做的事,否则我就回到房间开枪打碎自己的脑袋”。从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于连行为的最大动机就是他内心的极度自尊。

(二)司汤达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来自于《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故事,在这里指的是司汤达的极度“恋母情结”。司汤达的母亲是意大利人,美丽、善良、热情,因而司汤达十分迷恋母亲,再加之父亲的专制蛮横使得他对母亲的迷恋几近疯狂的程度。在他后来的回忆和作品中,不止一次的坦白“他是如何尽可能放肆以一种疯狂的热情眷恋着他母亲的娇媚”。但是在司汤达七岁时,母亲去世,缺失的母爱让司汤达比常人更加渴望母爱。同时,这种俄狄浦斯情结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形成了对父亲朦胧的妒嫉与仇恨。在司汤达成年之后,这种渴望、嫉妒与仇恨就转化为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以至在后来创作文学作品尤其是《红与黑》中于连这个人物时表现出强烈的精神情感——即强烈的自尊。

三、司汤达的世界观是于连极度自尊性格产生的内在动力

(一)司汤达的意大利性格

亨利·亚当斯曾经这样描述意大利,“意大利几乎就是一片激情”。在笔者看来,其本质就是随心所欲,一切从心。在司汤达的创作中,这种意大利性格在于连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这从于连后来对德·莱纳夫人的爱以及后来他知道是德·莱纳夫人写了举报信,断了他的前程,于是他在教堂抢杀了德·莱纳夫人……这些都是他随心的表现。虽然从整体上来看,《红与黑》的于连是理智的、虚伪的,但在某些时刻,他也会陷入冲动。而从于连自身来看,他的冲动、不理智绝大多数是由于他的自尊引起的。在于连的心里,自尊比一切都重要。他可以在与德·莱纳夫人的交往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引诱侯爵小姐时耍尽手段,但是一旦触及到他的尊严,他连自己的生命都愿意放弃。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最后德·莱纳夫人和于连彼此饶恕了,他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宁可赴死也不愿意屈服了。

(二)司汤达的政治态度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司汤达不仅经历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而且还经历了拿破仑雾月政变、波旁王朝复辟等历史事件。因而他追逐着拿破仑,获得了较高的地位。但是当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拿破仑的失败使他丧失了一切,被迫流亡他国。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黑”象征作品的创作背景:“红”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作品中的“红”代表了穿红色军服的士兵,“黑”代表了穿黑色衣服的教士,这是当时社会中青年的两条出路。

从以上读者可以了解到,司汤达鞭挞复辟王朝黑暗的一个原因是复辟王朝使司汤达丧失了原有的一切,让他被迫流亡他乡。他的心里对封建王朝十分憎恨。这种憎恨也表现在于连的极度自尊里。于连出生在平民家庭,他的一生就是跟上层阶级斗争的一生。最初他到当地市长德·莱纳先生家当家庭教师时,意识到自己和德·莱纳先生不属于一个阶级,他内心觉得德·莱纳先生瞧不起他,甚至用一种优越感打压他,这让于连彻底的愤怒,这也是他试图博得德·莱纳夫人青睐的主要原因。书中有一个细节,描写的是德·莱纳夫人将自己的部分私房钱交给于连,让他去买一件衣服。德·莱纳夫人是出于对于连的爱,但在于连看来,这却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觉得德·莱纳夫人在践踏他的自尊,他又一次感到愤怒。从于连跻身上流社会的整个历程来看,这其实就是他对上层社会反抗、妥协、失败、觉醒的历程。也是他极度的自尊感忽隐忽现的过程。在他进入上流社会,尤其是于连在德·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时,他已经隐藏了初到社会的年少之气,多了一些老谋深算。但是他的自尊从来没有消失过,只是他变得更会伪装罢了。这一点从于连的悲惨结局可以感受到。他的死,正是他不肯屈服的自尊造就的。

总之,于连的极度自尊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于连的极度自尊归根结底是司汤达精神世界的一个折射。当然笔者在此探究的只是司汤达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原因造就了于连这样极度自尊的人物性格。

作者单位: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618000

猜你喜欢
家庭教师司汤达莱纳
Top Dog in Peaunts世界上最酷的小狗史努比
灵感不是等来的
莱纳德已成季后赛效率王
in class
家教热现象透析
尤金·克莱纳 被遗忘的硅谷鼻祖
浅析司汤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飓风袭击北卡罗莱纳
浅谈家庭教师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司汤达:让巴尔扎克“嫉妒”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