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与意合的英汉对比研究
——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

2016-11-26 06:39张书惠刘红强
唐山文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连接词英汉英译

张书惠 刘红强

形合与意合的英汉对比研究
——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

张书惠 刘红强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中一组非常重要的概念。英语重形合,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以及各成分的衔接,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而汉语重意合,句法结构比较随意,注重意义上的连贯表达,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本文主要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中的翻译为例,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互译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形合与意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旨在说明形合与意合是怎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的。

一、引言

张培基教授从事翻译事业50余年,在翻译界赢得了极大荣誉。现今,他的许多翻译作品已被国内外无数学者所研究,主要作品有: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英汉翻译教程,汉英口译手册, 英语习语变体研究等。其中,《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共包括52篇散文及其英译文。

20世纪40年代,中国语法学家王力最早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提出了形合和意合,形合和意合是语言学中两个基本的概念,形合是指从属的排列方式,意合是指并列的排序手段。连淑能(1993)认为形合与意合的主要区别在于词语或小句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因而主要是句法层面的现象。潘文国(1997)认为形合和意合现象不仅存在于句子及句子以下的层面,也存在于句子以上的层面,乃至语篇层面。

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法和实例分析法对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进行英汉对比分析,旨在发现形合和意合是怎样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

二、形合和意合的国内外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形合和意合角度做了多方面研究,探讨了形合和意合在英汉翻译中的转换,分析了英汉语言形合和意合存在的一些问题等。国外学者Tse对过去几十年形合和意合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阐明了形合和意合的变体,讨论了形合和意合的相关功能以及二者的关系(Tse, 2010)。国内学者邵毅以《美国见闻录》翻译为例,在总结英汉语言的形合意合特征的基础上,从逻辑表达、构句方式和衔接手段三方面探讨了形合意合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调整顺序、句式重构和变显性连接为隐性连贯等方式来实现汉译文本从形合到意合的转换(邵毅,2012)。郭富强系统论证了汉语和英语中意合和形合的哲学背景,考察了各自形成的社会、文化等内在原因。从词语、分句、句子到篇章对汉语重意合和英语偏形合的具体表达手段作了对比分析,辩证思考汉语中形合和英语中意合以及具体的表达手段,从英汉语言的形合和意合的对比研究反思中,强调了汉英意合和形合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郭富强, 2005)。

三、形合与意合视角下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的英汉实例对比研究

(一)英语形合

英语是典型的主谓和树形结构。通常使用一些关系词,连接词,介词等衔接手段将词,短语和小句整合在一起。英语是显性语言,句子通常含有外显的屈折标记。

1.英语关系词和连接词

例1∶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the courtyard (and)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朱自清 《背影》

原句中没有关系词和连接词,但在译文中,张培基加上了when 和 and,When是关系词,and是连接词。汉语因缺少连词,造成內隐逻辑关系变得很模糊。连接词和关系词是汉语语言中一个明显的意合补充手段。在翻译时,译者应使用关系词和连接词将汉语的内隐关系转换成英语的外显关系以适应意合到形合的转换。原句各个小句主语都是朱自清,但在译文中,张培基改变了“看见” 和“想起” 的主语。Tears将“看见”和“想念”拟人化,生动形象。两个小句被翻译成对称结构,说明英语重名词而汉语重动词。

2.英语介词

例2∶ 我携着中食的饭匣向沙岸上走来,在一只泊系着的渔舟里面坐着。

I walked (towards) the sandy beach carrying my lunch-box and then sat (inside) a fishing boat moored (at) the seashore. ---郭沫若《水墨画》

在译文中,张培基使用了三个介词towards,inside和at。介词通常出现在英语中,但汉语中不经常出现或通常被省略。原句中有暗含的介词, 但在英译文中,这些介词尤为明显,反映了英语的形合特征。当英汉互译时,译者应当考虑这些转换策略,从而适应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特点。

(二)汉语意合

汉语是典型的主题-评论和竹形结构,强调內隐连贯。汉语句子连接词很少,通常是由词序,修辞手段像对偶,重复和平行结构等,紧缩句和四字结构来反映的。

1. 汉语词序

例3∶ 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

Friends are transient whereas families are lasting.---巴金《朋友》

汉语中的连接词通常被省略,因此,复合句的小句间的逻辑关系就不容易被明显的看出来。然而,词序也可以投射出汉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尽管汉语小句通常仅由逗号连接,看起来像是并列关系,但如果小句是正常语序,那么前面小句通常有表达转折,原因,条件等隐含关系的意思。原句仅使用了两个平行的小句,但在译文中,张培基将隐藏的小句关系考虑在内,加上了whereas将转折关系外显。这是英汉语言的不同之处。

2. 汉语对偶、重复和平行结构

意合同样存在于一些修辞手段的表达中,比如对偶,重复和平行结构。尽管有些小句短小精悍,结构紧密,但它们也含蓄地表明了小句之间的语法和逻辑关系。

例4∶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es shed their blossoms, they will flower again.---朱自清《匆匆》

原文是三个没有连词的平行重复结构。汉语倾向于使用平行结构和重复手段来表达句子意义。原文的三个平行结构和重复在结构上达到了平衡,在意义上提升了语义和作者情感。在译文中,张培基也同样使用了三个平行结构if..they will..来达到表达目的文本的目的。然而,张培基却加上了关系词if来使本来內隐的假设关系外显化,揭示原句是一个并列条件复合句。这种手段在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翻译转换中是非常实用的。

例5∶ 这是我的誓言!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新爱着的中国!

That is my pledge! Farewell, China, my beloved homeland!---郑振铎 《离别》

该句是《离别》的结局,也是作者的情感高潮。“我爱中国,我全新爱着的中国” 是汉语的重复结构,重复可以加强句势和作者感情。在译文中,张培基译成China, my beloved homeland,他没有使用重复。译文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像原文那样的气势,但是符合英语的习惯。张培基知道汉语大都通过重复来加强语气和观点,英语却不然。这体现了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3.汉语紧缩句

例6∶ 愈指愈多。

More and more lights came into sight as we kept pointing here and there. ---冰心 《雨雪星辰的时候》

意合在汉语的紧缩句中也很常见。众所周知,汉语复合句有时省略标点,连词,主语和其他一些成分形成压缩结构,从而使句子看上去简洁,符合汉语习惯。该例中,原句是一个仅有四个字的紧缩句。如果我们知道原句的语境,那么其意思非常清晰,但在译文中,张培基补充了主语,加上了关系词as, 以及相关的谓词使它成为英语的完整句,这说明了英语的形合。紧缩句是汉语意合的鲜明体现。但在汉译英时,译者应该补全相关成分以适应英语的形合。

4.汉语四字格结构

例7∶ 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廖承志《致蒋经国信》

Who would have expected that the short distance between us should be keeping us poles apart!

四字格结构能够很好的说明汉语的意合特征。它是汉语的一个特殊语言模式。汉语通常使用四字格结构来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张培基以使用英语习语来表达目的语而著称。四字格结构适应了汉语习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四字格结构可以被认为是汉语中的最紧缩结构,仅有四个字组成。“咫尺之隔” 和“海天之遥”都是汉语的四字结构。“咫尺之隔” 是形容非常短的距离,而“海天之遥” 是非常远的距离,这里的“距离”指的是大陆和台湾的距离。因此,在译文中,张培基使用感叹句代替反问句来表达两岸人民渴望民族早日统一和梦想早日实现的强烈感情。四字格结构符合汉语的形合习惯。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在英汉互译时,应进行合理的转换。另外,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四、结论

一般来说,汉语被广泛的认为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英语是形合突显语言,强调外显的衔接,而汉语是意合突显语言,强调內隐的语义连贯。通过对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节选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形合和意合是有密切联系的。英汉翻译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形合和意合是怎样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的。英语形合主要是通过一些连接词,介词,名词,名词短语等相关成分显现出来的,而汉语意合主要是通过四字格结构,紧缩句,词序,主谓结构和其他一些修辞手段而展现的。在英汉互译时,译者应当及时使用一些恰当的翻译手段和策略以适应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之间的相互转换。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450001

张书惠(1990—),女,汉族,河南睢县人。现为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

猜你喜欢
连接词英汉英译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宾语从句的语序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吸引阅卷老师的“连接词”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