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民族民间服饰的收集、保护及传承

2016-11-26 11:38
长江丛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山州民族文化传承

何 艳



文山州民族民间服饰的收集、保护及传承

何 艳

【摘 要】文山州有11个世居民族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族,各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各个民族又有分支,服饰更为丰富。本文以云南文山民族民间服饰为例,对少数民族服饰的收集、保护及传承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 文山州 民族服饰文化 传承

一、收集、保护及传承民族民间服饰的重要意义

1、收集、保护及传承民族民间服饰是对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进一步理解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彩绚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该民族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创造的,表现出特定的类型和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本质区别。民族民间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传承、显示着各民族文化的外在形象和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并因其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我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但都以各个民族服饰文化自身鲜明的、能够反映本民族历史、文化特点的个性让人们基本都能从服饰上去区别他们的族性。

2、收集、保护及传承民族民间服饰是对继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大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积极抢救和保护民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使一些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少数民族文化继承、保护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日益繁荣。对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鲜明的民族服饰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的因素之一。

3、收集、保护及传承民族民间服饰是为了继续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在少数民族文化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原来相对闭塞的民族地区受到一次文化的全面冲击,使得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现象比较突出。在服饰文化方面,在一些地区,传统民族服饰因生产方式的改变,时尚元素的冲击,生活习俗的演变,各民族服饰的民族性逐渐减少,服饰趋同性与日俱增,有的人已经很少穿着本民族服饰,有的人甚至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

4、收集、保护及传承民族民间服饰是为了尊重少数民族优秀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这就包括服饰文化及饮食、居住、婚庆、节日、禁忌、礼仪等诸多方面。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思想感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敏感性的特点,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营造尊重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前提下,使各民族包括服饰文化等民族文化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以推进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二、民族民间服饰的收集与保护

民族民间服饰收集的目的在于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不仅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对维系我国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

(一)民族民间服饰的收集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保护(一)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二)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动、文明健康或者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四)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器皿、用具等。[2]要保护民族民间服饰文化就必须收集民族民间服饰,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收集工作做好了,才能为保护、传承提供源源动力。收集民族民间服饰,笔者认为应做到“收其全”、“观其形”、“知其质”、“查其艺”、“明其纹”。

1、“收其全”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从古代本民族服饰发展演变而来的,至今大多还承袭、保持着其民族服饰的特色,承载着历史的记录和社会发展的刻痕,因此在收集是要尽可能收集全,在收集时应该“无禁忌”。

少数民族的服饰配件非常丰富,从头、肩颈、胸、腰到背部、臀部、腿、足部均有相应配件,主要有帽(裹头等)、衣(袍)、披肩、围腰、裤、裙、绑腿、鞋、袜;琳琅满目的各种饰品,包括头饰(头带、包帕、头箍、耳环等)、项饰、胸饰、背饰、腰饰、手饰、脚饰;除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人体装饰——文身、饰齿。

在收集时要注意区分民族民间服饰的区域性,即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年龄段的差异,即各民族成员不同年龄段服饰的不同,尤其是未婚姑娘与已婚妇女之间的差异;日常与节庆时的差异;宗教神职人员的特点等。

收集要尽量收全,一是每一个个体样本(男性或者女性在不同年龄段、职业不同者)的服饰,二是节庆时的服饰等从头至足及饰品都要成套收全,收集无禁忌,传承需精品。

2、“观其形”

要通过收集观察了解服饰的式样,是袍还是衣,是裙还是裤,长到何处,短到哪儿,是对襟还是衽左……如帽与头饰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审美心理和生存状态。各民族间其他部位的服饰装饰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头饰一般不会相同。有的地区以头饰作为一个民族或某民族支系的称谓,如平头哈尼、尖头哈尼、红头瑶、大头花腰傣、大头苗等。再如衣,则与民族生活的地域有着密切联系,在我国北方因严寒,大多民族以袍为主,如蒙古袍、藏袍……南方温暖以衣、裤、裙为主,越往南方衣、裙越短。

文山州的苗族因居住分散,因而在服饰上有许多差别,除男子的衣着大体相同外,妇女的衣着式样和色彩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妇女穿大襟短衣,下着麻布裙,裙有长短和有无皱褶之分,长裙长及脚面,短裙短至胫部,裙面有素净、绣花、挑花、镶花或腊染之别;有的地方的妇女又好着无领右开襟或无领衩襟上衣;还有些地方的妇女,胸前悬银牌,颈套银圈,耳坠耳环,手戴银镯、戒指等,走起路来,银饰银铛,桶裙摇晃,极富民族特色。

文山的瑶族服饰,因地区不同而不同,男子喜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元领对襟长袖衣,衣外加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妇女发结细辫,绕在顶上,围以五色细珠,衣长过膝,腰间系带,衣襟颈部到胸前绣有花彩纹怖,下着长及脚踝的长裤,袖口和裤脚均有各色镶边。身上还要佩戴银牌、银链、颈圈、耳环、手镯、戒指及串珠等饰物,瑰丽多彩,具有独特风格。

3、“知其质”

弄清各种民族服饰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因北方比较寒冷多以动物皮毛为主要制衣材料,南方因其炎热则以棉麻为主要制衣材料。文山的蒙古族就是只保留了蒙古袍的外形,舍弃了以皮毛为材质的特点,按文山的气候特点改为棉织物了。文山民族饰品大多用银,也有用其他材质,如木、竹、贝等。

4、“查其艺”

查清民族服饰所用材质的制作工艺。有的民族用自制的土织机,织出自己民族服饰的特有材质,使自身服饰保持着与其他民族完全不同的特点。如文山壮族妇女不仅善于种棉纺织,还擅长织“壮锦”,“壮锦”上绣有精美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图案,十分精致。风格别致的“点蜡馒”(斑布),是壮族的一种著名的纺织工艺品。

5、“明其纹”

居住在文山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始终保持着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艺术形态和习俗风情,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点。各民族一般用刺绣、挑花、蜡(扎)染、打制等工艺制作花纹在服饰上使得服饰显得丰富奇丽而多姿多彩;有的花纹记载了民族的图腾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故事而显得古老质朴,通过收集要明了民族服饰上各种花纹的特点及所蕴含的内容。

(二)民族民间服饰的收集与保护

1、收集的对象及方式。收集的对象主要是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服饰,包括:帽(裹头等)、衣(袍)、披肩、围腰、裤、裙、绑腿、鞋及各种饰品,在这些服饰中要注意区分收集生活、婚礼、丧葬、节日、宗教活动中的各种服饰与制作这些服饰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材料和穿戴方法。

2、收集、保护的方式

(1)采取边普查边收集边整理的办法,对民族民间服饰实物进行普查和重点筛查、确认、收购、登记、整理、立档、妥善保管。(2)用录像、照片等进行真实记录;用现代科技手段保管好收集到的实物资料。(3)注重同一民族服饰中的不同的特点收集。如傣族是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文山傣族与西双版纳傣族、德宏傣族在服饰上也自有特点;再如文山壮族不同地区服饰的不同特点。(4)对民族服饰的制作材料的原材料,制作工艺,图案花纹等的收集、立档也是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族民间服饰的传承

传承民族服饰的意义在于传承民族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许多发展中的国家、民族在经历经济发展巨变的过程中,其传统文化都经历了从被忽视到重新回归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前车之鉴,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破解传承中的难题,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将有益于民族团结,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繁华兴盛。传承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1、加强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

我国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大多集中于中小城市和乡镇农村,其特有的地域分布使地方政府拥有当地民族文化事业的管理权,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事业中肩负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保护当地民族文化也是其文化职能、社会经济职能的体现。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与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天然的地域联系优势,地方政府做出的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采取积极措施,抓好少数民族文化挖掘整理和弘扬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抢救整理并出版发行《云南省文山州少数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献典籍,与云南电视台、红扬影业公司及云南省壮学研究会联合摄制了大型纪录片《丽哉勐僚》及各世居民族的音乐歌舞音像录制,州壮学会、苗学会、彝学会、白学会等学术团体也为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山州党委、政府在今后的传承工作中一是应进一步从制订保护政策或者建议相应级别人大制定相关民族文化(服饰)保护、传承的法律,从法律和政策上为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保驾护航;二是制订相关产业政策扶持小型民族民间服饰的研发、生产企业,这是因为民族民间服饰的传承、生产因民族服饰生产规模小而又必要所以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三是投入经费支持用于根据本地实际,对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所需的经费保证,如文博、研究、艺术、培训部门等;四是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做好民族民间

传统文化的管理与利用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结合本地实际,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发掘和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要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发,最重要的是要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利益,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五是建立民族民间服饰传承机制,通过对民族民间服饰制作人、传承人的资助和扶持,鼓励开办民族民间服饰传承培训班,对优秀的民族民间服饰文化进行宣传、弘扬和振兴;六是舆论导向,在民族地区的重要会议、活动、民间节日、民族学校的开学典礼建议少数民族人士穿带本民族服饰,并在有关各的媒体报道中有图片展示。

2、社会各阶层的携手推进

各阶层在传承中的作用:收集民族民间服饰,研究民族民间服饰的特点、制作民族民间服饰;穿带本民族民间服饰的。企业家也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在少数民族服饰上,在生产民族服饰的同时,研究民族服饰的特点,创新民族文化产品(如各种背包、花布、饰品……),用于促进本地民族文化旅游,使其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各文博、研究、艺术、培训等文化单位,要保管好收集到的民族服饰,研究本地区民族服饰,取其精华,文化为经济铺路,经济为文化发展做后盾,互利共赢。

3、要有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重视服饰文化

从少数民族自身来说,要有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要重视自己的服饰文化,不要盲目地崇拜外族文化,对外族文化要吸收精华,丢弃糟粕,发展本民族的服饰文化;要努力学习本民族的服饰制作技艺,掌握现代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让民族服饰文化成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实现民族文化与地区经济的双飞跃。

“要使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化创新成果传扬出去。”[3]

参考文献:

[1]王璞.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以贵州省印江县为例[N].科技创新导报,2011-05-21.

[2]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2009]29号印)[R].2009.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有汉族、壮族、苗族、彝族、瑶族、回族、白族、傣族、布依族、蒙古族、仡佬族等11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由于不同民族基于自身特色、生存环境、文化交融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在同一民族中又有分支,使得服饰文化更为丰富。本文以云南文山州民族民间服饰为例,对少数民族服饰的收集、保护及传承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文山州民族文化传承
【记者手记】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