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2016-11-26 14:59华素云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华素云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华素云

【摘 要】快乐主义是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道德哲学,伊壁鸠鲁将其发展为理论体系,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学说。“我为快乐而活,快乐为我而存在”,快乐主义认为人们应该以快乐为生活目的,趋乐避苦、追求快乐,这些都是善的,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也是人生目的。而本文要阐述的是古希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关键词】快乐主义 善 人生目的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代表人物,常年生活在战乱纷扰的他,渴望着一种幸福而又宁静的生活,他认为追求快乐才是人生的目的,才是最高的善,也因此遭到后人的误解与批判。本文主要是从伊壁鸠鲁的生活背景切入,分析其快乐主义产生的原因,接着具体介绍其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最后阐述对其快乐主义的感悟及其对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

生活在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年代,加之受到当时盛行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影响,伊壁鸠鲁提出了自己对快乐主义的看法,他认为追求快乐是得到幸福的有效之法,快乐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开始和人生目的,从快乐出发最终获取快乐达到最高的善。同时,他认为获取快乐的方法在于学习哲学知识,通过哲学知识来揭示死亡和神灵的本质,从而劝导人们不要惧怕死亡。值得一提的是,伊壁鸠鲁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观点,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在虚空中不断进行运动,有的原子在做直线运动,而有的原子因为碰撞而产生偏斜。原子的直线运动是必然性,原子的偏斜是偶然性,将两者统一可以看到,以必然性为前提而认可偶然性的存在,这样就使得人们有了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得出人们可以获得心灵自由的空间。

关于什么是快乐,伊壁鸠鲁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他将快乐分成了两类,一种叫作动态的快乐,一种叫作静态的快乐。动态的快乐主要是从感觉主义出发,通过我们的身体、各个感知器官来认识世界,凡是用身体和感知器官感觉到的那么就是真实的。身体上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是人们在期盼愿望的过程当中体会到的,它只是关乎发生在当下的欲望要求和满足。静态的快乐则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当身体上的快乐得到满足后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快乐,就像当你从饥饿状态脱离,不会再考虑温饱问题,拥有自己的事业与财富,这时你可能会去寻求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或者其他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上的快乐和痛苦就是当你的动态快乐得到满足之后体会到的,也是伊壁鸠鲁最注重的,他认为静态的快乐才是最美好的快乐。

当然,每一个人对快乐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伊壁鸠鲁将人的欲望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合乎自然的并且是必须的,这种欲望主要就是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愿望,是人们最密切关心的,例如温饱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等等。第二种类型就是合乎自然的但是不必要的,这种欲望就是指人们在能基本得到满足愿望时,采用不合适、不恰当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愿望,例如,过节请亲朋好友吃饭大肆设席,铺张浪费,过度强调一些物质需求。第三种类型就是既不符合自然又不必要的,这种欲望就是指那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行为道德败坏的现象,例如,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收取贿赂等行为。所以,伊壁鸠鲁将快乐等同于快乐,但是坚决反对享乐主义,他认为“不动心”的快乐要比肉体享乐重要,追求“宁静”这种最佳状态才是他走向幸福生活的正确之道。

现如今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误解也开始消散,不再将他的快乐主义简单的等同于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那么我们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获取这种快乐和幸福呢?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我们,首先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学习理论知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伊壁鸠鲁认为哲学是揭露神和死亡本质的有力武器,要想做个幸福快乐的人,就要学习哲学,直面死亡,从而用一颗“宁静”的心来获取快乐和幸福。同样,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提供获取快乐的保障。其次,我们应该抱着一个平常的心态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发达的科学技术,繁荣的市场经济,我们时刻都面对着各种利益的诱惑,而我们应该理性的做出取舍,不能因为一己私欲就不管自己的家人、朋友。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树立优良美德来获取幸福和快乐,公平和正义将为我们获取幸福提供保障。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并非没有适合我们的工作,而是有些人在就业时更看重工作薪水高不高,甚至是要比较工作岗位的好与次,要找国企、事业单位等等。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时代,为了追逐物质享受而放弃一切,带着一颗浮躁的心面对这个社会。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就是去追寻精神上的快乐,年轻的我们为何不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这个浮夸的世界,用理性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快乐,做到知足常乐。

众所周知,伊壁鸠鲁的幸福观强调的是如何获取个人的快乐,不曾涉及到社会集体甚至是国家层面的幸福与快乐,这点便是他的不足之处。总之,伊壁鸠鲁所提出的只需基本满足生活物质需求,而追逐精神快乐的幸福观,是对我们年轻人有一定积极引导作用的,劝导我们用理智、冷静的心态面对社会,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1.

[2]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张涵婷,袁玲红.中西方传统幸福观的比较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62.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哲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