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学视角下的民间智慧
——基于大同民间笑话的实证研究

2016-11-26 14:59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类型

张 瑞



故事学视角下的民间智慧
——基于大同民间笑话的实证研究

张 瑞

【摘 要】大同民间笑话是大同民间故事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长期以来,民众的言行与感情受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他们为了宣泄这种不正常的禁锢与压抑,大同民间笑话便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形式、内容与价值三方面论述大同笑话的意蕴。

【关键词】大同 民间笑话 类型

一、大同民间笑话的类型

“类型”是“按事物的共同特质、特点而形成的类别”。[1]但是故事学中的“类型”和我们传统意义上了解的类型不尽相同。

(一)大同民间笑话的分类方法—AT分类法

“AT分类法”由阿尔奈提出,经美国汤普森补充完善的一种民间故事分类方法,常被人们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或“AT分类法”。笔者采用“AT分类法”对大同民间笑话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纵向上可以通过对中国民间笑话异文的补充,尽快解出母题,拟出故事原型;横向上,通过同一母题衍生出的不同异文的研究勾勒出这一类型完整的“生活史”,这些故事将成为了解民众生活面貌的有力证据。

(二)大同民间笑话的类型

大同民间笑话中可以归入“AT分类法”的有:《借口袋》AT1702“结巴一再重复一个字”;《羊肝和纸单子》AT1562C“切遵教诫,一成不变”或AT1689C“单子还在我处”;《酒鬼》AT1705A“酒鬼的笑话”;《香香屁》AT503M“卖香屁”;《瞎子和近视眼》AT1703“近视眼的趣闻”;《吃不住》AT1387A“懒的不肯动手的人(妻子、丈夫或其他人)”;《留诗两首,屎两手》《高狗头剃头》AT1526A“狡言骗白食或白吃大王,神仙也无奈”;《住店》AT1544“白住一宵的客人”;《争睡炕头》AT1902K“家乡至上”;《没有时间》AT1568“地主的无理条件,和仆人的对策”;《风水宝地》《别人做啥你做啥》《王小卧鱼》《吃元宵》《看牛》AT1681“傻瓜有样学样”;《夸海口》《贾一遇贾二》AT1920A“大家来吹牛或说谎比赛”;《而已汤》AT1697A“当然是我”;《泉神爷显灵》AT1892“活人假装神像”;《贼出百计》AT1525A“妙贼妙计,先说后偷”;《学话》AT1969E“傻瓜学舌闹笑话”;《侯买客念告示》《念祭文》AT1721“文盲看告示,不懂装懂被戏弄”;《侯买客做买卖》AT1619“可以两读的文字”;《十三红巧治书童》AT3502“文人机智故事”;《李二牛拜师》AT1950“比谁最懒”;《哭灵堂》AT1526A“自称死者的朋友”;《请公公》AT1441D“媳妇请公公”;《问路》AT1319N2;“误把石碑当活人”;《县官段花案》AT1534E1“县官审案,霸占引起的争执”;《吃鸡蛋》AT1306A“贪心人杀鸡取卵”等32篇[2]。

二、大同笑话的内容

大同笑话运用夸张和虚构的手法呈现了栩栩如生的生活典型,总体上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讽刺类和幽默类。

(一)讽刺类

有《养肝和纸单子》、《酒鬼》、《吃不住》、《没有时间》、《而已汤》、《侯买客念告示》、《念祭文》、《李二牛拜师》、《哭灵堂》、《请公公》、《不操闲心》、《吃鸡蛋》等。为了更好的把握这一思想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不同表现可将其分为了三类。

1、懒汉的无可救药

在市井乡里,总是不乏一群好吃懒做的游手好闲之徒,为了混口饭吃,他们有的坑蒙拐骗,如《哭灵堂》里的“二瞎子”,为了吃糕,跑到一家办丧事的人家中不问青红皂白直奔棺材,痛哭流涕,死者家人问他和死者的关系,干过什么事,他竟然说一起洗过澡,因死者是一个老婆婆而戳破谎言,结果被一顿狠揍。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不务正业,专靠坑蒙拐骗谋生的懒鬼形象,同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过好日子得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有的油嘴滑舌,如《吃鸡蛋》中的主人公尽然干杀鸡取卵的勾当。更有甚者,如《李二牛拜师》的李二牛,尽然拜师学懒,连师父都不得不感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大同笑话里,我们看到了普通百姓对那些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投机钻营甚至把懒惰当成职业的行径深恶痛绝,对勤勉善良这一优良传统的完美诠释。

2、秀才的迂腐、可笑

大同民间笑话中,秀才的身影并不鲜见,他们大都穷困潦倒、自命清高、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最终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真是岂有此理》中的三个秀才秀才个个满腹经纶,却一身的铜臭味。他们虚伪、做作、斤斤计较,让人丝毫看不到知识熏陶下秀才该有的明智与聪慧。这类型的故事,不仅仅是对秀才的讽刺,更是对那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抨击和否定,对那种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反思,然而反讽的最终目的都归向劝诫: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3、地主的贪婪,长工的智慧

自从有了阶级,便有了剥削与压迫。漫长的封建社会,地主与人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同民间笑话中的《别人做啥你做啥》,刻薄的地主为了不让自家的长工闲着,告诉他:“别人干啥你干啥?”于是,长工看见有一户人家死了人,人们正在掘墓,长工见状,拿起铁锹,也在地主的地里挖了一个大坑,中午长工告诉地主说:“按照东家的吩咐,我看见有人给死者掘墓,我也给东家打了一个墓,但不知东家什么时候……”这个故事有力的批判了那些没有人性的“周扒皮”贪婪、自私的本质,颂扬了底层民众运用聪明才智反唇相讥,与恶势力斗争的宝贵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既然嘲笑了丑,我们就超过他了。比如,由于嘲笑了笨伯,我就感觉到,我理解了他的愚蠢,也理解为什么他是愚蠢的,也理解到他要想不做一个糊涂蛋,应当怎么办。”[3]大同民间笑话就是在嘲笑、讽刺的艺术表现中,逆向表达着普通民众长期被禁锢和压抑下的内心渴望,反面教育着民众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风雨人生。

(二)幽默型

在大同民间笑话中有许多故事无关乎讽刺,也没有劝诫,只是单纯的为人们呈现一个幽默的故事,让人们在紧张而艰难的生活中身心得以解放和舒展。这类型的笑话有《香香屁》、《借口袋》、《瞎子和近视眼》、《高狗头剃头》、《争睡炕头》、《风水宝地》、《看牛》、《吃元宵》、《学话》、《王小卧鱼》、《夸海口》、《贾一遇贾二》。

1、傻子和呆人

这类型人在大同民间笑话中占了很大分量,正如汤普森所揭示的:“由那些未曾受过教育的人们所讲述的数量多的令人吃惊的简单故事,无不提到傻子以及他们的荒唐行为。”《学话》中的员外少年,二十几岁也不会说话,于是父母打发他去学话,几天后觉得学好了,回到家里,家里刚好在大摆筵席,他父亲的亲戚正在猜拳行令,他一进家门,大喝一声:“呔!”一下子人们全呆住了,他得意地说:“一人进屋,百鸟无声。”人们很高兴,进了里屋,看见两姐夫你灌我,我灌你,争执的难解难分,他上前就拉,说:“二狗争屎,不要命了。”两姐夫听了,离席就走,他母亲赶忙挽留,谁也没留住,少爷的得意说:“一鹰抓两兔,一个没抓住。”故事将一个不会说话的傻瓜刻画的惟妙惟肖,并告诉我们,语言是有特定语境的,切不可断章取义,随便嫁接。还有像《王小卧鱼》中的王小,《看牛》中的傻瓜,人们在嘲笑他们的憨傻之外,也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

2、说大话的故事

大同民间笑话里有很多人,或是表现家乡至上,或是争睡炕头,或只是为了哗众取宠。总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无限倍的放大。例如:应县人说应县木塔“离天二尺八”;浑源人说悬空寺“磨得天吱吱吱”;大同人说钟鼓楼“半个截塞进天里头”。他们在夸张,却夸张的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普通民众不平凡的智慧,同时也为我们再现了中国人民家乡至上的淳朴。当然也有些人习惯性的说谎,贾一和贾二,贾一说看见有人偷井,贾二说看见偷井人把井放在了桶里,说完彼此都不信。这种违背常识的谎话经不起任何推敲与思考。

三、大同笑话的价值

(一)审美价值

“笑话审美就是以一种非功利的心态对笑话的欣赏,是对笑话进行自由关照的一种中国精神活动,愉悦性贯穿于整个过程。”[4]大同民间笑话人物形象幽默、诙谐。如《问路》:“一个近视眼去看朋友,在一个岔路口迷了路,看见一个一人高的石碑,上面停着一只乌鸦,以为是路人,作揖询问,却没人理睬,忽然一阵风刮来,乌鸦飞走了,他幸灾乐祸的说:‘你不告诉我,哼!风吹走你的帽子,我也不告诉你。’”这个故事把一个近视眼刻画的憨态可掬,他一本正经的言行更让读者忍俊不禁。其次,语言简洁凝练,朴实无华,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大同故事篇幅大多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凝练,三言两语就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但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连缀出的笑话却多了几分自然和韵味。再次,感情丰富,意蕴深刻。大同民间笑话中很大部分是描写当时的社会形态,它用插科打诨的方式嘲讽读书人的迂腐,官吏的丑陋,地主的贪婪,懒汉的懒惰,歌颂了人民的勤劳和质朴。

(二)文化价值

笑话故事中每一个形象的背后是特定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笑不过是一种途径,最后通过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来展现深刻的文化意蕴。首先,大同民间笑话是民间诙谐艺术的表现。“诙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融深邃凝练于风趣自然,寓理性批判于嬉笑怒骂,通过智性的表层语言来对客观当下现实所指做出深切的审美观照。”[5]大同民间笑话不同于传统文学形式的严肃和认真,它是普通百姓日常趣事的记录,或者是他们心中愿望的幻想。语言朴素自然,浑然天成,没有过多的矫饰,嬉笑怒骂间幽默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它是嘲弄、颠覆、消解、悬置一切妨碍生命力、创造力的等级差异。它是与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对立的反文化、俗文化、大众文化。”[6]其次,对封建正统文化的颠覆。大同民众诉诸笑话这一艺术形式鄙视着统治者的愚蠢,用引人发笑的故事挑战着正统文化的严肃,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劝谏着人们错误的生活理念。不论语言、思想,还是表现方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

(三)社会价值

大同民间笑话的社会价值表现在:第一,教育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大同民间笑话中有一半以上是讽刺类的作品,作者通过这些反面的题材告诉人民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比如一些懒鬼,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成性,甚至连吃饭都靠别人喂,挂在脖子上的饼,宁可饿着也懒得咬上一口。虽然故事有点夸张,但是通过嘲笑这些人物的懒惰,会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二,对抗社会伦理道德,促进人性启蒙。大同笑话故事是人的“本我”的自然释放。它打破了传统的等级观念,大胆的挖苦讽刺当权的统治者,比如《李鸿章办洋务》中,把李鸿章的无知无能刻画的淋漓精致,夸张地描写了他的孤陋寡闻和他在官场的丑态。第三,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大同民间笑话是民众内心声音的表达,是对内心情绪的理性发泄,它对剂调人们的生活,表达人们的诉求,塑造积极乐观的心态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是社会稳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方。

综上所述,大同民间笑话,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的修饰,不刻意追求的幽默效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能从这些幽默的故事中,感受到底层民众朴实的生活情趣。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分析它,用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肯定它,用心去感受它带给我们带来的赏心悦目,悦心悦意。

参考文献:

[1]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常嗣新.大同民间故事集成(大同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3]车尔尼雪夫斯基著,辛未艾译.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4]杨成忠.试论民间笑话的审美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5).

[5]李红梅.论“诙谐”的当下价值与审美意义[J].绥化学报,2009(4).

[6]刘康.文化的喧哗与对话[J].读书.1994(02).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作者简介:张瑞(1990),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类型
互利方法下公共关系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论国防科技工业区域融合中企业间网络的划分及主要类型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